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楸树捎来秋意 解我华夏乡怀

作者:允嘉徽
“楸”落叶表示秋来,楸是秋天的先知。楸就是梓,看到楸树,思我故乡。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753
【字号】    
   标签: tags: , , ,

“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秋来谁先感呢?古人说“一叶知秋”,秋来,风中之先知道。中国古人公认,楸和梧桐这两种树是秋天的“先知”。宋人陆佃所撰古代动植物词典《埤雅》说:“楸梧早脱,故楸(音同秋)谓之秋。”楸就是秋天的代言。

立秋叶,给你诗情秋意;望长楸怀乡里,牵绊人深深的乡梓情。

应时风物诗 立秋剪楸叶、戴楸饰

“楸”是高大挺直的美木,山楸(灰楸)高可达25公尺,楸树高可达15公尺,木材质地非常优良,容易加工,属于紫薇科梓属的高大乔木,夏开花,花心映着紫色斑点。

俪人、雅士们的时尚生活讲究应时应景的流行;古人生活讲究天人合一的哲理,应合春夏秋冬四时的节奏,欢度节庆过生活。楸树感秋而早落,而且叶片大而美,成了应秋景的主角儿。

唐宋时代的古人利用“楸”迎秋的时尚,充满热络的生趣:“唐时立秋日,京师卖楸叶,妇女、儿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木二》“楸”条的记载)

唐俗宋继,从北宋到南宋,买楸叶、剪叶花做首饰这种风俗几乎没有改变:“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南宋人吴自牧撰《梦粱录》“七月立秋”)

楸叶 (pixabay)

楸怀 念故里

楸和华夏子民结缘,源自乡里的记忆。中华文化中讲“根”源,和祖先出身的故乡有着“籍贯”的牵系,重视“造福乡梓”,回馈养育的土地。其实“楸”就是“梓”,看《说文解字》解释“楸”:梓也;解释“梓”:楸也。明明白白地可以看出,华夏子民和“楸”——故乡的联系一直是紧密相系的。

桑梓 是我乡

古人常在家宅四周种植桑、梓(就是楸树),以留住子孙,代代相传。古人非常有智慧,选用这两种非常实用的植物来栽种在宅园中,以提供生活所需的材料。桑叶可以养蚕取丝织造衣物,桑葚可食;而楸木材质细致,耐潮湿,可以应用在建筑房舍、造车船及制造生活器具等等,它们可以提供食衣住行方方面面的生活所需。

桑梓代指故乡;桑梓也可代指父亲。因为桑梓是父亲所植的树。《诗经‧小雅.小弁》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看到桑梓想到种植它们的人,萌生出恭恭敬敬的心意,就好像景仰、取法父亲一样。

孝感天地 出楸树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能感应天地神明。《东观汉记》就有一则至孝感应天地让家中长出梓树的记事。《东观汉记.传十一》记载:应顺,字仲华,是东平相。他侍奉后母至孝,精诚感应所至,在厅前的屋顶上生出一棵梓树(楸树)来。后来把这棵梓树移植到庭院中,一直长得茂茂盛盛,成了大树。

长楸 托丹心

楸这种天生美木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很美观。古人早将楸木作为行道树的绿隧道、花隧道,广泛栽植在皇宫御苑、胜景名园之中,历史相当悠久。京城、故宫、名园、名寺古刹,到处可以见到百千年以上的古楸,苍劲挺拔飒爽的风姿。

楸是象征乡梓的故乡树。 (pixabay)

古代中国的京城道多植长楸,像是长安、洛阳、北京等地,还有春秋战国时代的楚都郢也有长楸道。

南朝梁元帝萧绎有乐府诗《长安道》描绘长安道:“西接长楸道,南望小平津。”彼时的长安道西接长楸道,长长一排楸树相连到天边,诗情画意。因此,长楸道不仅仅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且常常是帝王都、官道的象征,历史上又成了爱国忠臣一片丹心的寄托所向。

三国时期,曹植《名都篇》留下了京洛英姿贵少公子走马长楸的诗情剪影:“斗鸡东郊道(注),走马长楸间。”曹植的才华一直受到兄长曹丕的压抑,这首诗的底蕴意在抒发才华无法投效的心情,长楸在诗情中掩映着苦闷。

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都郢的长楸,在爱国诗人屈原笔下的《九章.哀郢》中留下印记:“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当时,楚国都郢大道想必遍植楸木,屈原远望长楸思想起国家的命运,凄怆伤心竟而流泪不止,无法自抑。

屈原一介怀才清臣,爱国忠君,却遭忌、遭谗陷害而被弃逐国外,他一生中两次遭流放前后超过二十年岁月,不得见君王、不能以才具报效国家。眼见国家遭小人败坏,濒临危亡,令他椎心!此赋中“望长楸而太息”,吐露他去国怀乡的忧思、忧国忧民的长痛,“哀故都之日远”、“何日夜而忘之!”屈原在漫长的流离颠沛中仍然不减忧国望乡之怀,不改“众醉而独醒”的气节,俯仰不愧天地!桑梓长楸,寄托着天地伟丈夫的一片丹心。

楸,寄托着天地伟丈夫的一片丹心。 (pixabay)

 

楸树 寄情

秋天来了,在天地间静静地徘徊,楸早已经知道。楸叶一片曾经点缀多少妇女、儿童的脸庞,闹立秋,时尚、热闹、繁华!

楸,寄托乡梓情;长楸道,代言忠义心。楸树联系了华夏的子民,淬炼了文化的浓度,一代一代地接力,悠悠远远,从来没有断过……。

参注:北宋遗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秋”条目中记载北宋汴京的立秋景象,同于唐时“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

参注:三国魏都设有斗鸡台,“斗鸡东郊道”所指也。

@*#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端阳节期,浓艳的虞美人迎风招展,不几日勾颈遗恨,楚楚一生转首空。虞美人和霸王项羽留名史记,往事之多少?美人化作碧风去,霸王遗憾事。虞魂怆入苦情花,千年舞草逐梦,绕天涯!
  • 芝和兰本为两种植物,都是芳香香草,比喻人德操、才质的美好。说芝兰玉树要提到东晋名人谢安、谢玄和庾亮……东晋高贵名门重视家庭教育,培育出“芝兰玉树”成了后代优秀子弟的代称。
  • 在中华文化中,说“不可一日无竹”也不为过……王徽之、苏东坡、白居易、郑板桥、卫武公,这些历代名人都有与竹子连结的典故,竹德安闲、贞节……
  • 周代《礼记》的〈月令〉写:“仲夏之月木槿荣”,中华民族早就观照木槿。木槿可以吃、可以观、可也兴、可以叹:为何木槿自古以来担任篱笆的角色?中国有怎样的“槿篱”文化?“无宿花”木槿朝生暮落,诗人寄语后人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 莲花超凡脱俗,是花中君子,是凌波仙子,也是高层次生命境界的象征。莲,入世、出凡,成仙、成佛,说尽俗仙的境界。
  • 茉莉原产于印度,可以说在中国之土成名,“南方第一花”称颂茉莉,茉莉“没利”通佛理去利益之心。茉莉花几千年来一香妙用无穷……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