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九老图

font print 人气: 7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8日讯】
宋 作者不详
香山九老图 册
绢 设色
23.8 x 24.8公分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故居香山(今河南洛阳龙门山之东)与八位耆老集会、燕乐。当时白居易为了纪念这样的集会,曾请画师将九老及当时的活动描绘下来,这就是“香山九老图”的由来。后人思慕这段风雅韵事,因而产生了许多描绘老贤者们燕集的作品。

  在这件作品里,三株分立的巨松与两列平行的坡石,将画面纵、横切隔为数个区块,有如窗格一般,构图颇有奇趣。九老们徜徉在绿意盎然的松竹林园间:有的围坐石桌旁聚精会神的下棋;有的相偕在林中漫游;其中一老醉意薰然,边走还边手舞足蹈,模样滑稽有趣;还有二老在展卷观赏书法,其后还可见小书僮捧着几卷作品赶来。整个燕集活动繁多,场面愉悦而又热闹。九老们多头戴东坡帽,身着士人装,虽然面蓄长须,但神容看来相当健朗,丝毫没有龙钟老态。

  这件“香山九老图”上没有作者款印,旧传为宋人所作。作品设色古雅,人物衣纹及树石的线条都相当遒劲,松、石的表现尤其精到不俗,是南宋册页画中的精品。

香山九老故事,据《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尝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庐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

  院藏宋刘松年(活动于公元1174-1224年)“九老图”卷拖尾题跋郑所南(1241-1318)录:“会昌五年(845)三月二十四日。胡、吉、刘、郑、卢、张等六贤皆多寿,余亦次焉。于东都履道坊敝居合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静而思之此会希有,因各赋七言诗一章以记之,或传之好事者。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书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仍以一绝赠之云:‘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暮庆归;一鹤尤稀有何幸,今逢两令感当时。’”此段文字按文意,当为白居易所写〈九老诗序〉。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字乐天,元和(806-820)进士,迁左拾遗,出为江州司马,历刺杭、苏二州。文宗立,迁刑部侍郎。会昌间,以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文章精切,诗亦平易近人,与诗人元稹(779-831)齐名,时称元白。晚年归居香山。香山在河南省洛阳县南龙门山之东,与诗僧如满结香火社,自号香山居士。又按:唐会昌中,胡、吉、刘、郑、卢、张等六贤皆多寿,与范阳真僧如满,洛中遗老李元爽,共于白居易所居东都履道坊,合尚齿之会,各为歌诗以记其盛。白居易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八老之中除了六贤,另二老有云狄兼谟与卢真,亦有云僧如满与遗老李元爽,总之白居易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称为“九老”,并绘图传于世。至宋代,洛中士大夫老而贤者,因慕白居易其志趣高逸,乃于韩公富弼之第,置酒相乐,并图形及赋诗,时人谓“洛阳耆英会”,遂又有“耆英会图”传于世。

  是幅“香山九老”为纨扇形册页,绢本设色画。画幅中巨松一株,使画面中分为二。幅右二老神情专注,闲坐石桌左右两端对奕,一老者悠闲居中坐观,童子则持扇侍立。幅左六人,一老者戴花舞踊,动作十分灵活有趣;另三老者神情优雅,且行且语于舞者前后,二童子,一手捧囊物,一手持卷轴随侍在后。上方巨松又将景分为前后,坡石后二老共持一卷,相互观赏,一童子手捧画卷自竹林间来。画幅为扁圆形,布局甚奇特,设色古雅。画松与李唐“万壑松风”可以相连。人物画法古拙,脸部表情写实而传神,双眼用墨点珠,乃早期人物画法。通幅人物衣纹树石,线条遒劲自然,笔力老健。尤其画石极好,石上并有些许苔点,为南宋山水画一新作风。是幅册页,不论构图与笔墨,均为南宋册页画中之精品。画无款印,亦无签题,旧作宋无款“香山九老”,观其画风近似南宋刘松年。或者可能就是刘松年真迹。

  是册所绘内容与院藏宋刘松年“九老图”卷完全相同,所不同是册页为纨扇圆形,因画幅小,构图必需紧凑上下安排布局,手卷则将册页构图全部平行横排,中间以山石泉瀑松竹点缀,使其画幅增长。此卷笔墨流畅,设色清新,人物亦生动自然,完全刘松年作风。然笔墨技法比刘松年时代要晚,是一张很认真很忠实的明仿刘松年“九老图”摹本。二幅同观,极易分辨时代与程度的差距。

(胡赛兰)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整个欧洲艺术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画领域里,它拥有好几个第一:第一幅意大利双人肖像画、第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风景的绘画风格。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