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之三:莲与文化

编辑整理/清源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3日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在我们小时候,中学的语文课本中都有这篇文章,我记得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背诵这篇文章,目的就是要学做君子,在任何恶劣环境中都要洁身自好,做人千万别陷入旁门左道,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莲花也确实不负这种神圣的理想,在无数淤泥底的池塘湖泊和大户人家的水池瓦缸中亭亭玉立地盛开着。

莲的学名是Nelumbo nucifera,取自僧伽罗语的nelumbo。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过去5千年来,莲分别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创造之神据说是在毗湿奴入定时,从其肚脐中生出的莲花中钻出来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陆中部的比罗尔族在解释世界起源时也有相似的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是时巨神居于阴间,经莲茎出至水上,以莲花为座。”

文明人类自古以来,就十分珍视莲花,并演绎出丰富、圣洁的内涵。莲花早晨开放,夜晚闭合的性质如同太阳,所以莲花在埃及被视为太阳与水的象征。

在印度莲花被视为神的象征,是印度的国花。同时,莲花也是佛国净土常见的庄严。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佛教对莲花非常尊重,为百花中不可比拟。相传在佛陀降生前,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宫廷中出现八种瑞祥景像其中有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时花木同时盛开,池沼内突然长出一朵奇妙的白莲花,大如车盖等等。王后摩耶夫人得到预感,从梦中惊醒,凝神静思,退入后宫,生下了王子悉达多。王子降生之初,在舌根中闪出千道金光,每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中还坐着一位盘脚交驻、足心向上的小菩萨。佛陀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

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

由于莲花的生长特性,所以经常被用来引喻为清净、尊贵等具正面光明的象征。如在《长阿含经》中,就将水面上清纯的莲,比喻为超脱染污世间的圣者;或将莲花上水珠滴落的情形比做忧愁的消失。由于莲花丰富的内涵,所以经典中以莲花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妙好花朵。莲花在民间也是吉祥的象征,如“连生贵子图” 就是取莲房多子,另一方面则莲与连的谐音,而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

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可是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还是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更是不计其数。

远古时代,中国的《诗经》就有莲花的记载,例如:“山有扶苏,隰(音xi)有荷华。”“彼泽有陂,有蒲与荷。”在《尔雅.释草》中说:荷,又称为芙蕖,莲花是它的果实,莲子叫“菂”(音di),莲子中心的胚芽叫“薏”,花叫“芙蓉”,花苞称“菡萏”,叶子叫“蕸”(音xia),梗子叫“茄”,本叫 “蔤”(音mi),即荷茎入泥土中的部分,根部叫“藕”。明代张自烈着的《正字通》:“北人以莲为荷,今俗荷皆谓之莲。”除此之外,还有称莲花为“水华”、“玉华”、“佛座须”等等不同的名称。书中也称水芝(见隋唐陈羽《夏日宴九华山池赠主人》诗:“百花开尽水芝香”),玉井花(见唐韩愈《古意》诗: “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莲之地下茎称藕,其花故也称藕花(见宋僧道潜《临平道中》诗:“藕花无数满汀洲”。

中国画以荷花作为夏天的标志,在中国的瓷器、地毯和戏服上也常绘有荷花。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2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子代表连生贵子,藕为佳偶。并蒂莲代表一对恋人,藕断丝连是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

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候“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荷花生日的故事源于明末苏州民间。300多年前,苏州城南葑门外,是一片夏色秀丽的荷花荡,每年黄历6月24日荷花盛开的时候,红男绿女成双结对前往荡里划船赏荷,边饮酒,边吟诗,吹吹唱唱为荷花祝寿。称“观荷节”,又叫“荷花生日”。此风俗一直延续至20世纪40年代。其实,荷花生日,毫无根据,不过是人们借“生日”这一美好的人间祝辞,表达众对荷花的永恒的爱慕之情吧!

周敦颐还在《爱莲说》中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没有别的植物可以像莲那样把亚洲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而完美地融在一起。(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人写诗、填词都离不开它,我们今天在欣赏和创作旧体诗词时也同样需要掌握有关它的知识。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语言也不例外,它的运动造成了同一时代的方音差别和同一地点的古今音差别。古时科举以诗赋取仕,如果考生所操方音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写出来的诗赋韵脚当然也各不相同,这无疑地给考官阅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写诗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字典,即所谓“官韵”。
  • 小的时候学校的课本里经常有某某为抢救国家、集体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中国的共产党也把这样的事件大力宣传,暗示给人们这样的人是高尚的,是伟大的,也就是说是值得效仿的,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那个时候自己真的会想我什么时候也能遇到这样的机会展示一下自己,自己何时也能作一回这样的英雄人物。有的时候看到那些恐怖的场面,自己心里真的是很害怕,知道自己面对那样的可怕场面是很难为了抢救集体财产去那样奋不顾身的,而此时也对自己很有些遗憾,遗憾自己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也为自己面对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自己不能挺身而出而苦恼。
  • 据《杀劫》和《西藏记忆》的作者唯色说,‘杀劫’是‘藏语’革命的发音;而“文化”藏语的发音与汉语的‘人类’发音相近,选择‘杀劫’两字表明廿世纪50 年代以来的革命给西藏带来的劫难,四十年前,又一场称为‘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席卷西藏,所以用汉语表达藏语中的‘文化大革命’一词,就成了对西藏民族而言的‘人类杀劫’”。
  • 中国种植莲的历史可追索到2千年以前。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离骚》中就曾写道:“帛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由于莲的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各地各方对莲花俗名雅称不胜枚举。这里采撷几枝供大家雅赏。
  • 【大纪元10月3日讯】目前大陆引人注目的重大社会问题中,除去被中共血腥迫害的法轮功问题、六四屠杀问题,还有新疆和西藏的民族问题等等。在大陆多年的走访之中,笔者发现大陆少数民族成员中普遍地存在着把因为受到民族压迫而产生的愤怒甚至是仇恨都针对了汉人,从49年之后是汉人在压迫其他民族吗?是汉文化在侵略少数民族文化吗?当然不是!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