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华莳绘漆画 自然生命的点点滴滴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 )“在被称之为画面的这片土地上,草木皆可随画家对于美最直觉的感动生长。”这是陈淑华对创作的诠释。平日喜于“捻花惹草”的陈淑华,从小生长于纯朴的乡间,所以对于大自然的万物,均能敏锐感受出它们所散发的生命力。无论在油彩或漆画,均不难看出她崇尚自然主义的意识,细腻的笔触下自然流露出人文写实的风格。

“莳绘”是天然漆器表面重要的加饰技法之一,虽然漆艺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原有的漆器制作中原本并没有项技法,而是到了15世纪时才由日本传入中国。陈淑华在漆艺中仅取平莳绘作为基础,并加以发挥成为个人创作,以此与传统漆艺区隔。

平莳绘的绘制除了须具备良好的描绘能力及美感外,还必须有相当的耐心,并能够达到到静心的境界。作品通常以黑色为底,但除了黑底之外,亦时可见到贴金箔的金色底,偶见朱色或其它色底等,均具丝绒般含蓄内敛光泽。

透过长年的绘画根基与材料技法的专业认知,陈淑华将她所珍爱的自然景物,包括虫鸟、花草、猫狗…特有的美感,凝聚于画面中。自即日起在福华沙龙展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于台中市中港路的一家医疗器材公司,遭应征员工指控诈骗。台中市议员陈淑华今天陪同员工出面控诉受骗经过,并怀疑是诈骗集团所为,她呼吁其他被害人勇于出面检举。警方也表示,若有涉及诈欺事实将依法侦办。
  • 一名前澳洲首都特区政府顾问被罚款,并被判罚12个月的监守行为保证金。原因是他在堪培拉附近喷涂反对何华德的油漆画。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