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大学第一届学术月特稿(14)

杜月:老子解言(二)

杜月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

16、老学迷途是研究。

如前所述,老学的靠的是体悟,甚至对整个东方神传文化而言,体悟都是我们入其门径窥其堂奥的不二法门。但恰恰是这一点,许多人在一些西式治学方式的影响下已经完全忽略,他们的方法就是“剥葱”,甚至从“手工”变成了“流水线”,这样生产的来的学术“研究”有品质吗?这样除了把老学引向迷途,钻进死胡同以外,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17、儒家人伦之理每日都存在于我们华人的生活中,不是研讨出来,而是复读领悟出来的。

儒家伦常之理由来已久,影响华夏已数千载矣。从孔子发轫儒家思想以来,儒家的经典就进入了华夏文明的广阔天地,《四书五经》加上各种各样的“校注”、“疏义”、“正义”、“发微”、“钩玄”等等以及各类故事别集,也把儒家的伦常之理细致的阐释给了我们。但是在我们领悟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研讨”就能明其要义么?非也,反复的诵读加上自己的领悟才是要领,前人栽就教导我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拿起《易经》,在每一卦的大象辞里所反复涵咏的“君子”华章,如果不去进行深层的心神领悟,无论“研讨”多久都是徒劳的。

18、老子之《道德经》所谓“道”的理,比《原谷谏父》含之“孝”的理,深奥何止千百倍?

孝本身只是儒家伦理之中的一个范畴,是体现尊卑秩序、固定长幼差别的重要途径,也是家族社会得以长治久安的现实门路,所以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文化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老子的《道德经》所包孕的“道”,却实实在在远远超出了“孝”的范畴,它直指圣人之大道,人生之大道,宇宙之大道,并在其中告知了人们成道的修炼体悟门径,其深奥自然是儒家的伦常概念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就是说,儒家的伦常之理我们都要通过体悟来完成,那比之深奥千百倍的老学“道”理,是我们研究研究就能了解的吗?

19、《道德经》正道是不研究只诵经,主要是供修道者每日诵读领悟以修炼的道德慧悟之路:炼德得功成圣。老子不讲学,讲经讲道。春秋战国各行各业都称为道,诸子百家都论道,却惟有老子教人修道。

《道德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它不是学问去理解去解释,它是圣人道。只能每日诵读领悟是修炼的道德慧悟之路,其本身也只能反复吟诵,理解多少就是领悟了多少,每一次的诵读也必然加深对“道”体悟与理解,和读《易经》一样。这就和同时期的其他子学不一样,其他门路讲得多、论得多,可是悟的少、修得少,唯有老子告知了我们体悟与修炼的“大道”。

20、读《道德经》是不能分解为哲学、政治、军事等思想来单纯地解读的。

分化的研究其实是西方自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开始分科研究,是现在的科学思维的指导思想,把被研究的物件从环境中割裂出来,再进行抽象,因此其结果通常是不考虑该物件与环境的互动,也抛弃了操作该物件时对环境的影响。而老子讲: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讲道,而道为“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而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那么道自然可以包罗人间的万象,却不能抽象出来具体的知识分化,否则天地之精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21、“圣人道”的“非常道”意义是解释和理解不出来的,只能体悟式的读和修。

老子自己都说“道可道,非常道”,也就说“圣人道”的“非常道”是不能通过解释来具体阐述的,要的是我们通过反复的诵读加上以修炼为手段的体悟,才能慢慢得其三昧,并且不断的丰富道的博大内涵的。这也是东方古老文化的共性,非独“道”理如其然也。

22、“老经”——老子所着《道德经》——讲圣人道,五千字讲透了。你用人脑子去读,永远能深入,永远还藏着你没能悟到的理。中华所有后学都无力再涉及。

《道德经》或曰《老子》究竟讲什么?这个问题包含着开启《道德经》智慧大门的钥匙。从古到今,读《老子》之“道”受传承或启发或辟蹊径创新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后学的代不乏人,可是谁提出了老子的奥义?恐怕也就庄子和后世少数能与修炼文化结缘的人知道,但是也出于“道可道,非常道”,大多没有给我们留下过多的指引。

23、读《老子》之“道”的人很多,但大都着眼的是“道”的文化思想,把《道德经》当成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对待,不懂修道不具功夫,却在创立自己的学问——著书立说(包括写评注)——上夯大力。

有些学者费力地去考证不过古稀的80岁老人究竟活在春秋还是战国,究竟德先还是道后?以及老子思想所包含的种种他们自己杜撰出来的“学”,虽然充了“核心期刊”文章发表的数,但这样不懂修道、不具功夫的学术是不能把老学的真实内涵和盘托出的。

24、有些学者爬着看老子,越看越觉得古人或前人的眼光没有自己的独到,所见不如自己的真切。

眼光的局限也是后人对待老子学说的大问题,受“考据”的解剖式研究思维的影响,许多人只把目光局限在老子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概念、某一个句子、某一个章节,老学的整体神韵和原貌他们无缘入目;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错觉,认为老子也受时代的“局限”,在一些问题上远没有现代的我们看得清楚、看的全面,得出这些结论,论者还往往趾高气扬,“大学者”的优越感人家可是表现的一点都不“玄妙”。

25、这些“老学”剥葱者或超越者翻阅一辈子《老子》,竟然还没提出《老子》究竟讲什么的问题,更别说从中发现了什么。这样研来究去,老子没了,只剩“老子杂碎”上席了。

把葱剥来剥去能得到什么呢?能得到一个最后的“核心”吗?显然不能,剥到最后也就是一堆葱屑而已。这样的治学途径无疑是不可能真正了解老子所揭橥的圣人之道的,所谓“圣人之道”也比须是具有圣人潜质之人方可薰染,盘腿喊痛、天目发黑的诸公们大概不属于这个行列。

26、老子的《道德经》就讲圣人道,讲其特性和原则,讲圣人如何循天道对待事物(名、无、有、玄、妙等),如何无为不争地治国、生活、用兵,等等。

君王循天道无为不争地治国、生活、用兵,以修成圣人的大道乃是老子《道德经》五千言的真正主题,也就是圣人道的内涵、特性、原则以及实现途径。他用多棱角、多侧面的方式把圣人之道的光辉画卷给我们徐徐展开,也把作为早期修炼者的君王治国途径做了说明,以此来推进天下的圣道和老子本身的神圣使命。

27、《道德经》通篇都在讲“圣人”是怎样的,如何才能成为圣人。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时时处处都在告知我们圣人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如此谆谆教诲,俯拾皆是。

28、圣人道不就是“非常道”吗?没有明说,就须读“道”者领悟。

“非常道”是什么道?行业道、诸家道是寻常道,人生准则、政治原则也是“常道”。即使宇宙本体和规律,进入学术研究和学问立说上,不还是“常道”吗?然而,通读《老子》即可发现,圣人道就是“非常道”,虽然老子没有明说,但就须读“道”者领悟。而各自领悟则必有深浅、角度、侧重的不同,而且会不断变化,这不是“非常道”是什么?第一章讲道,没有定义,只有描绘:无有路,玄妙门……如此道属于谁,当然属于圣人老一辈。

29、 圣人”之词在周朝已不时地出现在鼎文、诗文之中,成为王国的希望者。

《老子》从第二章开始讲圣人之道,81章共有23章直接论及圣人问题,占全文三分之一之重,间接说来几乎都在讲圣人的道和德——如何遵循,如何培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等,圣人做什么,如何做圣人,老子的教诲非常细致。之所以这样,也是老子对圣人抱有极大的希冀,毕竟君王成圣方才是王国的希望。

30、圣人非同寻常,故而其道“非常”,只可修不可讲,讲出来便不是道了。

既然圣人非同寻常,老子的圣人道岂可随意而讲?而且即使讲出来,能真正涵盖老子所要表达的圣人之道吗?显然不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子才从多侧面来举重若轻的阐释圣人道的特性与原则,告知我们圣人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希望我们在体会和参悟的基础上不断的执行,更在实行中更深入的体悟,除此之外,圣人之道的修习的确没有别的终南捷径。(待续)

(本文转载自未来中国大学校刊《大学视野》)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九评》中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文化缔造了一个民族,给这个民族奠定信仰、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基本的精神特质。
  • 一位从来都是被人盲目服从的法老,咄咄逼人的要马上处死一位大臣,只是因为他听到某人言说这位大臣对他有过不敬。濒死的大臣一脸的惶恐与无奈,他申冤,却马 上被人把嘴堵了起来......
  • 中华正统文化博大精深,内中有修炼文化,也有针对非修炼人的常人文化。道家和儒家分别是这两方面正统文化的代表。道家讲修炼,儒家讲修养。修炼体现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是出世的行为准则;修养体现的是儒家在社会现实层面的中庸仁和,是入世的行为规范。
  • 罗摩衍那的故事告诉我们修炼者们对道德的坚守,以及对世间伦常的维护。为了实现其父亲的一句诺言,罗摩可以主动放下王位去流放, 而他的妻子和兄弟也是舍弃一切相跟随。为了取得世人的信任,保持民风的淳朴,罗摩可以遗弃怀有自己骨肉的爱妻,这在今人看来是傻到底,或者说冷酷无情,甚至会被有些人说是装样子,为了一个好名声不顾一切。
  •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着的《三五历纪》,仅部分段落存于后来的类书如《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之中: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 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 2008年11月26日,那个多年前就一直被黄金荣杜月笙之流的黑帮势力搞得乌烟瘴气丑陋不堪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天浓雾笼罩,严重地影响到市民们的出行安全,城市为此发布了黄色气象预警。也就在此时,一个用鲜血都没有能讨回"说法"的青年,在这个天地浑浊似有无限冤屈的混沌城市里,在死刑判决公布后不到24小时内被秘密杀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