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雞典故

【美食點滴】袁枚的『須知單』

楊紀代

人氣 147
標籤:

作料須知

掌廚者所使用之作料,就像是婦女所穿戴的衣服首飾。雖然姿容出色,善於塗抹,可蔽衣藍縷、污穢破爛,就是西施再生,也難以維持原來嬌美的容貌。善於烹調者,醬用伏醬,事先會嚐嚐是否甘鮮;油用香油,必須審視其生熟程度;酒用酒釀,應去其糟粕;醋用米醋,須求其清例。且醬有清濃之區分,油有葷素之判別,酒有酸甜之差異,醋有陳年或新釀之特色,不可有絲毫錯誤。其他葱、椒、薑、桂、糖、鹽,雖用之不多,可都應選擇上品。蘇州店賣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掉了醋之本性啦。我認為板浦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

洗刷須知

洗刷之法,燕窩去毛屑,海參去腸泥,魚翅去沙粒,鹿筋去臊味。肉有筋瓣,剔除之後烹調則酥軟;鴨有腎臊,削切之後則潔淨無味;魚膽不小心摘破,烹煮之後則全盤皆苦;鰻魚的涎液若讓其存在,那麼滿碗吃起來都是魚腥味兒;韮菜刪去老葉而韮白即顯,白菜丟棄邊葉而菜心就出現。袁枚《內則》曰:「魚去鱗,鱉去醜。」就指的這個。俗諺云:「若要魚好吃,洗得白筋出。」也是此種說法。

配搭須知

烹調之法,何以有差異呢?舉凡一物烹煮成,必需有輔佐之料。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共生提味之妙。其中可葷吃也可素食者,蘑菇、鮮筍、冬瓜是也。可葷食不可素吃者,葱韮、茴香、新蒜是也。可素食不可葷吃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見人放置蟹粉於燕窩之中,放百合於雞、豬之肉,那不就是讓唐堯與蘇峻對坐,太不知好歹了嗎?也有交互使用見功效者,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是也。

獨用須知

味太濃重者,只宜獨用,不可搭配,須專用之,方能盡顯其食材之特色。食物中,鰻、鱉、蟹、鰣魚、牛羊等,皆宜獨食,不可加搭配,味啥呢?因為這些東西味道甚厚,力氣很大,所以流弊也多,用五味調和,全力烹煮整治,方能取其長而去其弊。為何要捨其長而另生枝節呢?金陵(南京)人好以海參配甲魚,魚翅配蟹粉,我一見就皺眉頭。總覺甲魚、蟹粉之味,海參、魚翅分享都不足了;何況海參、魚翅之弊病,甲魚、蟹粉渲染之,使之更加彰顯而有餘。

葫蘆雞是陝西西安的傳統名菜、它以皮酥肉嫩,鮮香味醇的特點為中外賓客所讚譽,久負盛名、有人譽之為「古都長安第一味」,食用過此菜者都說其味美,但誰知它還有一段血淚斑斑的歷史。

說起葫蘆雞的創製者,不得不提到韋陡這個人。韋陡原來唐玄宗在位時為尚書,由於出生於官宦世家,憑藉父兄的庇蔭平步青雲,在政績上雖無什麼建樹,但卻對飲食十分有研究、他錦衣玉食,窮奢極侈,在他家的廚房裡,山珍海味無所不有,家裡連空氣中都充滿著濃郁的香味。

一日,韋陡想吃既酥又嫩的雞肉,便命家廚立即烹製。第一位廚師絞盡腦汁想出一種烹酥雞之法,先清煮再油炸。韋陡品嚐後覺得沒達到酥嫩的口味標準,大為惱怒,於是命家丁將廚師重打五十大板。

韋陡再命另一位廚師烹製,這一廚師採用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烹製,雖達到了酥嫩的要求,但由於經過三道烹製工序,雞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陡見雞不成形,認為是廚師先偷吃過了,不容分說,便又命人將廚師活活打死。懾於韋陡的淫威,廚師們不得不繼續為其烹飪。

第三位廚師心想,前兩位受害於雞不酥和雞不成形、他苦苦思索後,把雞捆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雞不僅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形似葫蘆,形美味佳,韋陡這才滿意。
以後這種烹製方法傳入民間,人們就稱之為「葫蘆雞』,並一直流傳至今。

葫蘆雞的製作方法原料:一年左右肥嫩母雞(約1250克),醬油、精鹽、料酒。葱、薑、桂皮、八角適量,花生油500克。

製法:

1、將雞去內臟,放水中漂30分鐘除淨止污,剁去爪,投入沸水鍋中煮約10分鐘取出,割斷腿骨上的筋,用麻繩綁成葫蘆狀。

2、將雞放入蒸盤,注入高湯(以淹沒雞身為度),加入料酒、醬油、精鹽,將葱、薑、桂皮、八角放在雞肉上,入籠,用旺火蒸約兩小時取出,瀝乾湯水、再將油燒至八成熟,將雞投入炸至金黃色撈出即成。上桌時另帶花椒蓋小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食點滴:營養與關懷
美食點滴:坤碧餐點
美食點滴:豆腐的營養
美食點滴:與飲食相關的諺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