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孔夫子教兒學什麼?

作者:辛棄名
font print 人氣: 9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孔子,字仲尼,魯昌平鄉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五十多歲時,曾一度做過官,任過司寇,但不久就因政見不合,憤而離開魯國,周遊齊、衛、宋、陳、蔡、楚等列國。他的一生,主要是以講學培植人才為主,其入門的弟子達三千人,可說是桃李滿天下。其中「受業身通」,能夠深刻領會其思想、學術的弟子,有七十餘人。現存的《論語》二十篇,就是記其師徒問答的實況,其中留下了孔子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是他留給後人的一筆豐厚遺產。

孔子一生從事教育,又十分重視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包含著順天應民、天人合一的哲理,閃耀著睿智的光芒。而他在辛勤培育桃李時,也沒有忘記對自己的兒子孔鯉(字伯魚)隨時加以教育。

有一天,孔子正站在庭院中,兒子伯魚從他旁邊快步走過。孔子叫住伯魚,關切地問道:「你學習過《詩經》了嗎?」伯魚停下腳步,恭恭敬敬地回答父親道:「我還沒有學過。」孔子聽兒子說沒有學過,便教育他道;「一定要好好學習《詩經》,不學習《詩經》,你連說話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在父親的啟發下,伯魚開始學習《詩經》。

還有一次,孔子恰好又站在庭院中,伯魚像上次一樣,也是快步從旁邊走過。孔子順便叫住兒子,問他道:「你有沒有學習過《禮記》這部書?」伯魚當時尚沒有讀過《禮記》,便恭敬地照實回答父親:「我還沒有讀過。」孔子語重心長地開導兒子說:「《禮記》是教人行為規則的,你不學習《禮記》,就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人,也就無法立足於社會。」伯魚聽了父親的話,便又認認真真地學習起《禮記》來。

後來,孔子特意又抽了個空,教導伯魚說:「我聽說:能夠跟人整天孜孜不倦地談論的,只有學問這樣東西。外貌、身體不足觀;勇力也不值得害怕。如果一個人,既沒有可以炫耀的祖先,又沒有值得一提的宗族姓氏,而最終卻能夠名播四方,並且傳之後世,不也是做學問的結果嗎?所以,君子是不能夠不學習的!」

孔子教育兒子的話,十分深刻,直到今天,對我們仍有很大啟發。從孔子教育兒子的話語以及要求伯魚所讀的書籍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十分重視傳統文化,重視知詩達禮,重視做學問,重視家教,重視知識的。

(《史記‧孔子世家》、《論語‧季氏篇》、《孔子家語》)@

責任編輯:王愉悅

更多:成語故事:「管鮑之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顒道:「像我們這樣的人,凡事都不如孟子;即使這一件事,不遵照孟子的辦法去做,也絕對沒有什麼害處。」
  • 謝玄的成長,和他叔父謝安對他的教育很有關係。謝家是世家,故謝安的教育方法,也明顯地帶有世家的特點。他對謝家子弟從不肯採用疾言厲色,或是直接指責的方式,而是顯得極其委婉。
  • 母親黎氏說:「俗話說:一世買書三世讀!我們家境貧困,就只剩下了這一大批書。能教給你知識的,也就是這些書。書是讀不盡的,但能從一卷書中,學到一句兩句,就受益不淺了!」
  • 守門的官員明明知道是太子,卻不肯徇私枉法,真是個剛正守法的好臣子啊!
  • 魯班教子可說是有理有節,他極有耐心地等待了一個時期,然後選取適當的時機加以教育。該抓緊的時候,便絲毫不肯放鬆,因此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王吉性清廉,一生過著清苦的生活。到他的兒孫輩,雖已較為講究車馬服飾和飲食,但家中也沒有金銀錦繡之類。當他不做官後,照樣布衣蔬食,過著和普通百姓一樣的生活。
  • 儘管王溥一直在朝中擔任宰相之職,家中每當有客人來,王溥總是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旁,小心待候父親王祚和客人,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 李晟性格嫉惡如仇,治軍尤為嚴明。他對部下的每一件小功勞,都能牢記不忘,隨時說出哪一個有什麼功勞,哪一個有什麼能耐。即使是地位低下的奴僕,只要有小善,他也必定記下其姓名。
  • 王翱的妻子聽到女婿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便有心找了一個機會,對丈夫說起將女婿調進京城之事。不想王翱為此大怒,猛地一推桌子,把他一貫敬愛的夫人的臉也擊傷了。王翱的女婿賈傑,始終沒有能夠調動職位。
  • 岳飛堅決辭謝說:「為國家效勞,是我們父子份內的事。如果這樣受封,岳雲就有可能居軍功而沾沾自喜,那我也就難以率領部將了,這實在是有害於國家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