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海之旅(20)

馬拉松與埃及豔后──雅典附近幾場決定歷史的戰役(三)

作者:行雲

一枚古希臘銀幣上的克麗歐佩特拉七世(埃及艷后)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續前文

—Actium戰役(亞克興角戰役)—

我在寫這一篇之前,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相信許多朋友對「埃及豔后」的故事都耳熟能詳,所以我須要重述這個背景故事呢?還是只集中在最後的那場戰役上?最後,我想為了資訊的完整性,我還是描述一下背景故事比較好。

許多人聽到古羅馬常常想到帝國政治,其實古羅馬的政治史,並不這麼單純。古羅馬一開始是一個王國,到了西元前第六世紀末,羅馬人受不了王族的濫權,於是在509 BC推翻了國王,而建立了共和政體。從此,羅馬公民就承襲了很強烈的反專權文化。所以到西元前40年代,凱撒在政壇上已經無敵手的時候,就在44 BC被一些元老院的成員,相信他即將專政而加以刺殺。巧的是,刺客的首腦之一Marcus Junius Brutus(馬爾庫斯.尤利烏斯.布魯圖斯),其先祖就是四百多年前推翻羅馬王國的領導者之一。

凱撒被刺之後,羅馬陷入內戰,先是支持凱撒的陣營、和反對凱撒的陣營之間的爭戰。支持凱撒的陣營成立了Second Triumvirate(第二次三巨頭),來合擊反對凱撒的陣營。很快地,反對凱撒的陣營就被擊敗了。而三巨頭得勝之後,將羅馬的版圖分成三塊,由凱撒的義子Gaius Octavius(奧大維)掌管西半部,凱撒的最傑出的手下Antonius Marcus(安東尼)掌管東半部,而勢力最弱的Marcus Lepidus,則掌管北非。這樣的安排,當時看起來可能無關宏旨,可是對幾年後事情的發展,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關鍵在於:羅馬城位於奧大維的管轄區,而埃及則鄰近安東尼的管轄區。

當時的埃及統治家族,已經和古埃及的統治階層沒有關係了,而是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他的帝國被其手下分割成的幾個王國之一。羅馬強大之後,到處開疆闢土,埃及王國遲早會被併吞。於是當時的埃及女王Cleopatra(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世稱「埃及艷后」),想利用個人外交、來延緩埃及王國被羅馬併吞。這樣的個人外交,包括在凱撒生前當凱撒的情婦,後來並產下一子名為Caesarion。據說凱撒對此子,既沒承認,也沒否認。

三巨頭三分天下之後,安東尼離開羅馬城到東部上任,而Cleopatra則開始對他展開個人外交,並且很成功地擄獲其心。同時由於埃及有豐富的資源,對安東尼的軍事實力很有幫助,於是兩人於公於私都變得密不可分。而這樣的關係,被奧大維利用成為反安東尼文宣的主題:Cleopatra被奧大維刻劃成想借安東尼來成為羅馬女王,而安東尼則全力支持她的計劃。這樣的野心計劃,是反專權的羅馬公民所不能容忍的,特別是當野心者是一個外國君主時。奧大維是很出色的文宣鬥士,而安東尼長期不在羅馬城,也進一步削弱了他反擊的能力。於是安東尼逐漸失去了部分支持者,而兩人的勢力消長,也一步步地造就了奧大維有實力攤牌的局勢。於是在32 BC,奧大維向Cleopatra宣戰。他並沒有向安東尼宣戰,雖然安東尼才是他的真正目標。

Actium戰役前羅馬共和國和古埃及軍隊的動線。(行雲提供)

宣戰之後,安東尼的軍隊由埃及借道土耳其半島的西海岸,抵達希臘。在希臘數處布下幾個軍團,主力則前進至希臘西部Ambracian Gulf的南岸當時稱為Actium的地方。安東尼的海軍、和Cleopatra的海軍,也到達Ambracian Gulf附近集結。奧大維的海、陸軍隊,則沿著巴爾幹半島的西海岸南下,至Ambracian Gulf北岸及附近海域與安東尼的軍隊對峙。雙方的兵力並沒有顯著的落差,譬如說:安東尼和Cleopatra的海軍總共大約有290艘戰船,而奧大維的海軍則大約有250艘戰船。起初,雙方都嘗試了幾次陸上攻擊,也都沒有斬獲,於是海戰成了解開僵局的方法。

Actium戰役羅馬共和國和古埃及軍隊的布陣簡圖。(行雲提供)

據說在海戰之前,Cleopatra就主張將海軍撤回埃及,再尋決戰。傳到後世的資訊,不是很清楚安東尼當時是否完全同意。而且安東尼的大批陸軍,已經布在希臘,要跟著撤回埃及,並非易事。無論如何,在31 BC九月二日、安東尼的海軍出擊時,起初並沒有很明顯的撤退布陣,還是以左、中、右三翼,來面對奧大維海軍的右、中、左三翼。而只有Cleopatra的六十艘戰船排在後方當後備,有可能是個撤軍的布局。開戰後,雙方鏖戰了一陣子,還沒有明顯的勝負。忽然間,Cleopatra率她的船隊,從一個空檔中突圍而出,揚長而去。這對安東尼的戰陣,當然是一大震憾。更要命的是,安東尼不久之後,也帶著四十艘戰船跟著離去,留下大部分的戰船,以及好幾個軍團的陸軍,去面對奧大維和他的軍隊。我想後面的結果,也無庸贅言了。

安東尼和Cleopatra回到埃及之後,奧大維當然不會就此放過。隔年春天,就找上門來。安東尼戰敗先自盡,而Cleopatra據說想誘惑奧大維未果,也跟著自盡。而唯一可以聲稱凱撒嫡系,來挑戰奧大維繼承權的Caesarion,也被奧大維處決。值得一提的是:奧大維獨攬大權之後,深知羅馬公民對獨裁政治的反感,所以極力製造出羅馬還是共和政體的假象。而羅馬也在他的麻醉劑之下,大致平靜地從共和政體、蛻變成西方世界最大的帝國。而奧大維的政績還不錯,也減少了羅馬公民反抗他的機會。

Actium戰役的結果,結束了共和政體在羅馬城479年長的歷史,也開始了一段507年長的帝制,直到476 AD西羅馬淪亡為止。一座強烈反專權的城邦,卻成了西方歷史上最知名的專權中心。如果再加上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帝制在歐洲盛行了將近兩千年。Actium 戰役的結果,「功」不可沒。

—Lepanto戰役(勒班陀戰役)—

時光向前跳躍了一千多年。鄂圖曼土耳其(Ottoman Turks)在1299 AD建立汗國以後,國力迅速成長,到1400 AD,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它在1453 AD攻下君士坦丁堡,終結了一千年的東羅馬帝國之後,已經成為西方世界所向無敵、讓基督教歐洲岌岌可危的武力。到十六世紀中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逐漸鞏固了在愛琴海的勢力,開始奪取基督教歐洲在地中海東部殘存的據點,包括塞浦路斯島,為前進歐洲本土而鋪路。

塞浦路斯島當時是由威尼斯共和國所統領。1571 AD,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已經攻佔了大部的塞浦路斯島,剩下的部分也岌岌可危,歐洲即將完全失守地中海東部。(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區,當時也已經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佔。)為了挽回頹勢,羅馬教宗號召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進逼。當時神聖羅馬帝國和法國都各有內憂、自顧不暇,最後只有西班牙伸出援手。於是歐洲組成以威尼斯海軍和西班牙海軍為主力、幾個其他歐洲地區為輔的聯合海軍,來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主力。開戰前,鄂圖曼土耳其的海軍,先到希臘西部的Lepanto附近集結。而歐洲聯合海軍,則在西西里島鄰近義大利半島的Messina附近集結。十月七日,雙方大軍在Lepanto西方的海域開戰,經過大半天的鏖戰,歐洲的聯軍讓專家跌破眼鏡,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Lepanto戰役前雙方海軍的集結地。(行雲提供)
Lepanto戰役雙方布陣圖。(行雲提供)

這場勝利,讓歐洲國家的士氣大為振作;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所向無敵的迷思,第一次被打破了。雖然後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又獲得了幾次勝利,在東歐地區奪取了不少領土,但是抵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對歐洲國家來說,已經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了。在1683 AD的維也納之役(Battle of Vienna),歐洲國家終於遏止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西向擴張。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要是沒有Battle of Lepanto的勝利,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橫掃歐洲的可能性不小;基督教在歐洲要存活的路途,將會艱辛許多。

Lepanto在現代被稱為Nafpaktos(納夫帕克托斯)。它並不是我們旅行團的參觀項目之一,可是它碰巧是我們在希臘半島陸上旅行時,Olympia和Delphi之間的一個夜宿點,這讓我有了寶貴的機會,來憑弔這個與歷史重要戰役息息相關的古城。在Lepanto的西方不遠的地方,有一座美麗的白色橋樑。出了這一座橋再向西行不遠,就是四百多年前西歐國家生死存亡、臨危一搏的古戰場。

Lepanto附近的白色橋梁。(行雲提供)
Lepanto附近一座現代橋梁。(行雲提供)
Lepanto的旅館。(行雲提供)
從Lepanto旅館望見的城堡。(行雲提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attle of Lepanto中西班牙的傷兵裡面,有一位後來成為西班牙的大文豪。他就是小說「Don Quixote」(唐吉訶德)的作者Miguel de Cervantes(塞凡提斯)。和俄國大文毫托爾斯泰一樣,參戰的經驗在他們的作品裡面,都投下了不少的影子。只不過在塞凡提斯的筆下,多了一些嘲諷的哀歌。@#

(點閱愛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轉自作家行雲部落格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古希臘和羅馬人眼中,遙遠的中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絲國」,直譯叫「塞里斯(Seres)」,意思就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Seres被認為是源於漢字「絲」,也是拉丁文中的「絲」(serica)一詞的來源。
  • 西元前2000年至1600年之間,Minoan文化達到了最高的藝術層次。這個時期的陶繪頗為精緻、美麗、多彩,而對畫面的運用、以及物體的形態呈現、也從早期的規律、整齊,進化到自由、流暢。
  • 雅典得天獨厚,在距離城區只有十多公里的一座稱為Penteliko的山裡面,發現了一個高品質的大理石礦,顏色潔白無瑕,雅典衛城上面現存的古建築,都是採用來自這個礦場的大理石。
  • 愛琴海地區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此外,這個地區的古史斷代以及文化脈動,和中國的上古史有很多契合的地方。
  • Parthenon裡面藝術價值最高的部分是雕塑,特別是神殿頂蓋東、西兩端下方的三角地帶、建築學上稱為Pediment或Tympanum的地方的雕像,以及內部房間圍牆上半部的浮雕,堪稱古典希臘最精美的雕像群。
  • 到了西元前300年左右,作為第二波陶繪發展原動力的雅典城邦已經衰落了,因此希臘的陶繪藝術,也逐漸成了昨日黃花,僅供後人憑弔了。
  • 從它們的陶繪當中,可以看到兩種文化特色的結合:也就是 Mycenaean 的規律性、和 Minoan 的自然流暢。
  • Mycenaean文化比前面的Minoan文化要來得尚武,也比較階級化。這裡的兩付頗為知名的金質面罩,是他們貴族的陪葬物。
  • 在希臘的三大美術領域(建築、陶繪、和雕塑)裡面,最精采的莫過於雕塑了。希臘在雕塑方面最後達到的高度美學成就,是後世兩千餘年來,還無法超越的。
  • 現存的極少數作品,大都是從古代沉船的遺物中找到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