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義的唐朝名臣——高士廉

作者:洪熙
唐朝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圖為《二十四功臣圖》之高士廉。(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長安皇宮的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這些畫像都是真人比例大小,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其中,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排在第六。

太宗評價說:「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耳。」

名門之後 才望素高

高士廉(575年─647年2月14日),本名高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是唐太宗長孫皇后的舅舅。

高士廉祖父高岳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僕射、太尉。其父高勵,北齊樂安王,也曾任左僕射。北齊之後入周,不知何故竟沒被周武帝與齊後主高緯一起殺掉。隋朝取代北周后,其父還任過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

史載,高士廉年輕時,就很有才華氣度,精通文史典籍。與被譽為「一代文宗」的隋朝大詩人薛道衡(540~609年)、起居舍人崔祖浚等結為忘年之交,為一時才俊,得到公卿的讚許。

不過,高士廉自以為是北齊宗室,不宜廣交名流,非常低調,隱居在終南山,閉門謝客。

 

高士廉,名儉,字士廉,是唐代開國功臣。(公有領域)

重情義 識英才

隋煬帝大業年間,高士廉出任治禮郎(主掌禮儀之事)。高士廉的妹妹嫁給隋朝將軍長孫晟(?─956年)之後,生下兒子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和女兒長孫氏。高士廉和妹妹手足情義深重,大業五年(609年)長孫晟去世後,他就將妹妹和二個孩子接到家中,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

高士廉頗有識人之明,他發現少年李世民身上流露的氣度異於常人,認定他定能成就大業,於是將妹妹的女兒長孫氏嫁給他,這位長孫氏就是日後著名的賢后文德皇后(601年─636年)。

清沈源《墨妙珠林》中所繪長孫無忌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為人孝悌

隋軍討伐遼東期間,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興兵作亂,兵部侍郎斛斯政倉皇出逃至高麗。由於高士廉和斛斯政有交往,所以也受到牽連。大業九年,高士廉被貶到嶺南朱鳶縣任主簿。那時候,天下已經大亂。

高士廉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擔心嶺南瘴氣嚴重,不便帶母親一同赴任,於是留下妻子鮮于氏奉養母親。高士廉又想到自己一旦離開,無依無靠的妹妹就會沒有著落,於是賣掉大宅,買下一座小宅讓妹妹居住,並把剩下的錢財分配給家人,然後獨自輕裝上路。

亂世之中,地方豪雄紛紛割據稱王,交通阻斷。高士廉長期駐留南方,不知道母親的情況。一天他午睡,夢到母親和自己說話,自己就像坐在母親身邊一樣,如此親近,醒來後發現是夢一場,高士廉思母心切,不禁淚流滿面。巧的是,第二天他就接收到母親的消息。時人以為這是他的孝德所感,出現的奇蹟。

嶺南泛指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以南的地區,唐代行政區嶺南道,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海南全境及曾經屬於中國皇朝統治的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圖為越南紅河地區。(Pratyeka/Wikimedia Commons)

奉表歸唐 佐命之功

李淵建立唐朝後,改元武德。武德五年,高士廉和交趾太守丘和上表,投降唐軍主帥李孝恭,歸順唐室。次年,高士廉擔任雍州治中。當時,李世民擔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舅,而且很有才德和聲望,所以對他非常敬重。

武德九年,突厥進犯,李淵命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意在奪取李世民兵權。李世民與隱太子李建成的矛盾進一步加劇,終于引發了玄武門之變。

之前,秦王兵權被奪,在這關鍵時刻,李世民手中沒有兵力的情況下,高士廉親率吏卒從監牢裡釋放在押囚犯,發給他們武器,組成臨時的部隊,並與他們趕到芳林門,有效地配合了李世民行動的最終成功。

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後,任命高士廉為太子右庶子。唐太宗即位後,改元貞觀。貞觀元年,高士廉受封為義興郡公。

由於高士廉明理善辯,言行舉止極為文雅,所以凡是他進獻的忠言,常引起名流紳士、朝中大臣的矚目。

唐太宗。(博仁/大紀元製圖)

治理蜀地 善施仁政

貞觀元年(627年),高士廉調任益州(益州範圍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一帶)。在益州任上,高士廉做了不少移風易俗的事情。

當時蜀地有一種鄙俗,百姓害怕鬼怪厭惡疾病,如果父母罹患重病,蜀地子女大多都不親自服侍,而是將食物掛在木棍上,從遠處遞給父母吃。高士廉根據民情,加以訓導,終於改善了蜀人的陋俗。

早在秦朝時期,李冰治理蜀地,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導引岷江(又叫汶江或都江)之水使之不再氾濫,並有利於百姓灌溉良田。所以位於附近的土地,一頃就價值千金,很多富豪家族都會爭著搶奪那些土地。為了便於蜀中更多的百姓灌溉土地,高士廉又在原有的水渠之外,開挖新渠,讓蜀地百姓大獲其利。

為了振興蜀中學校,高士廉每到閒暇之時,就招攬文人,舉行文會,同時命儒生講經論史,蜀地學風大開,學校燦然復興。高士廉惠民善政,在蜀地成為美談。

再次入朝 累居要職

貞觀五年(631年),高士廉再次入朝,被任命為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高士廉善於鑑別人才,又熟悉門閥之事,凡是他推薦的官員,無論才德出身,都與位相稱。後來,高士廉奉太宗之命,按照不同氏族的等第高低,編撰《氏族志》,以褒獎忠賢之人,貶黜悖逆惡人。

貞觀十二年(638年),高士廉和長孫無忌等人因為輔佐有功,太宗詔令恩准他們世代承襲刺史。高士廉被改封為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宗詔令將高士廉肖像繪製在凌煙閣,以表彰他的功績。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

名臣隕落 太宗哀慟

貞觀二十年(646年),高士廉罹患重疾,唐太宗親自登門探望。高士廉向太宗談起一生的經歷,最後哭泣著和太宗訣別。

次年正月,高士廉卒於長安崇仁里的家中,时年七十二嵗。

太宗聞訊,當即命令駕車,親自趕往高府弔喪。房玄齡認為太宗剛剛服下金石之藥,按照禁忌不能弔喪。太宗說:「朕這次弔喪,何止是為了君臣禮節,還有故人的深情,姻親的厚義。」

眼看著太宗帶領數百名騎兵已走到延喜門,長孫無忌策馬馳騁,趕到太宗前面,勸諫他不要弔喪:「服藥之後弔喪,醫書上明確禁止。陛下養育百姓,必須為了社稷珍愛自己。臣死去的舅舅高士廉,臨死前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救,所以對臣說:『皇上的恩德重如高山,平常關懷備至,就連簪子鞋子這些小事,也都不會忘記。我死以後,陛下或許要親自臨喪。我反省自己,只是一介凡才,無益於聖上,怎麼能夠在死以後,還要繼續打擾皇上呢。如果亡魂有靈的話,我一定會受到譴責的。』」

長孫無忌言詞懇切,太宗還是不允許。長孫無忌趴在馬前痛哭流涕,太宗這才返回宮裡。等到高士廉出殯那天,太宗登上舊城西北的城樓上,望著棺柩,哀慟不已。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寢所在地,只有立下功勳的臣子去世後,可以陪葬昭陵。太宗下詔,將高士廉陪葬於昭陵,追贈司徒、并州都督,諡號文獻,配饗太宗廟庭。

高士廉無論身在官場,還是留居在家,他待人處事都體現著一個「德」字。高士廉對太宗感懷知遇之恩,從始至終保持著君臣之義;對大唐的社稷江山,傾盡心力,化民俗,推善政,致力福惠芸芸百姓。高士廉的風範,正如太宗所說:「德范宏深,風猷遠著。」

@*

唐太宗昭陵。(Acstar/Wikimedia Commons)

參考資料:
《舊唐書》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九
《新唐書》卷九十五
《全唐文賜高士廉陪葬詔》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太宗是大唐星空中最璀璨耀眼的一輪明月,不但照亮了唐朝歷史的夜空,也是後代帝王仰慕並引為仿效的治世典範。唐太宗不但是史上唯一集開國、武功、文治、締造盛世為一身之千古一帝;也是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於一身的偉大君主。不論唐太宗的偉大事蹟,或是發生在他身邊的小故事,今天讀來都令人回味,發人深省。
  • 人們一提到李世民,想到的都是「唐太宗」這個名號。其實,李世民在成為皇帝之前,還是一位功績顯赫的「天策上將」。
  • 明 劉俊《納諫圖》。(公有領域)
    大唐賢才燦若星河,有人光耀青史,流芳千載;也有人寂寂無聞,但其威望卻能攝服富豪貴族。本篇介紹的唐朝大臣許孟容,時人稱其「有大臣風采」,我們就來領略這位先賢的風采。
  • 伯顏出則為大將,在朝可為賢相。伯顏善於領兵作戰,卻不妄殺一人,不殘害一物,不為珍寶財貨動心,不為美酒女色所迷惑。伯顏班師回朝,囊中不帶江南一物,只帶回精誠至忠的護國之心。伯顏盛德令朝野感佩,赫赫功勳令諸將仰慕。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國語》有句名言:「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深入險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蹟因而被收錄在史書「忠義傳」中。(志清/大紀元)
    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一段的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人。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為名臣,張養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為文學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對張養浩的了解,大概就是從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開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李綱雖是一位文官,卻像一道堅固的長城,守衛北宋都城開封,連金兵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李綱一生堅持抗金,如果說皇帝堅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恥」也許就不會發生!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