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記載中,兩個情誼甚篤的商人,約定合資去做生意,但是一方爽約了。等到失約一方現身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
青州有兩名商人,權且稱為丙君與丁君,兩人素有交情,情誼甚好。有一年,二人約定到長沙合資做樁生意,並訂好啟程時間及會見地點。商人丙先到了,而丁遲遲沒有出現。丙在會所一直等了十天,丁依然沒有出現,丙認為對方爽約,心裡很不高興,只好獨自處理商務。
三年以後,商人丙因生意興隆,積累許多財富。他思鄉心切,準備啟程返鄉。就在這時,商人丁出現了。丙見到友人現身,心裡也很高興,對他說:「你來得這麼晚呢?我都要準備回去了。」
丁為自己先前爽約,深自愧疚,向友人致歉,但他沒有說明爽約的原因,只是對丙說:「既然你要回去,我也跟著你一起回去吧。」
商人丁跋涉千里,還沒有做任何生意,就想跟著丙一起回去,為此丙很是驚訝,於是問他原因。丁說:「擔心路途遙遠,而你又是孤身一人,怕有什麼差池。所以我願意陪你一起回去,就當贖爽約之過吧。」
商人丙雖然感激,但還是不希望丁跋涉千里後,還沒有任何所為,就跟他一起回去。但是丁堅持陪他一起回鄉。丙只好允許,雖心存感激,但也覺得很奇怪。二人情誼甚篤,即便商人丁先前失約,但也不至於為了贖過,就千里迢迢陪伴他回鄉。丙覺得這其中必有因由,只是他不知道罷了。
回鄉之途千里之遙,商人丁於行路之時、旅居之際,表現出的金蘭之情,雲霞之誼都遠遠超過以往。有時,丁講述人生的悲歡離合,朋友之間離別的愁緒,使人聽來頗感淒涼,猶如身處寒冰之地聆聽哀怨的笛聲;面對著月落之夜聆聽斷弦琴曲,心中滿是深深地眷戀與不捨。
當進入青州地界後,丁家距離丙家有近百里。丁邀請丙三日之後到他家相聚。分別之時,丁挽著丙的手,慟哭告別。丙也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淚,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哭泣。
三日之後,商人丙如期到訪。但是接見他的是丁妻。
丁妻擦著眼淚說道:「我的夫君已經去世近四年了。去世那年,正是您南行之際,所以來不及告訴您。先夫彌留之際,一直為自己失約而耿耿於懷。昨晚,我夢到他回家了,說您明天會來,叮囑我好好招待您。我以為您身在遠方,所以不相信。今天所見,果然如他所言。」
丙聽到後,當場哀聲慟哭,要求丁子帶他到墓前,持酒祭拜,感謝丁不遠千里同行而回,護佑自己平安到家。這份情誼跨越生死,千古難尋。如今只能以酒祭奠,以告在天之靈。丙思及往昔種種,慟哭不已。凡是看見的人,都為其深感哀傷。
這時,忽然一陣陰風大作,山葉飄飛,丙看見丁於塵霧之中哭著拱手作揖,與好友訣別,這景象一會兒就消失了。
季札掛劍 兌現承諾
無獨有偶的,從清人的記載往前推二千多年,春秋時期也有一則跨越生死,兌現承諾的佳話──季札掛劍。
古時,有一首歌謠《徐人歌》唱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歌謠唱的是延陵季子(即季札,因季札封地在延陵,故而稱之),不忘自己心中的承諾,將價值千金的寶劍送給墓中之人。
季札是吳國王族成員,有一年他要出訪晉國。途經吳國的藩國徐國。徐君熱情歡迎宗主國的貴公子,舉行宴席款待他。從徐君的表情上,季札知道徐君很喜歡自己的寶劍。
在當時配劍是一種禮節,因季札還有出使任務,不能將寶劍贈予徐君。儘管如此,他在心裡已經允諾將寶劍相贈。
季札返國途中,得知徐君已經去世了。於是,季札來到徐君墓前,解下佩劍,將其掛在一旁的樹上,以兌現心中的承諾。他說,不能因為徐君亡故了,就違背自己的承諾。
跨越生死,兌現約定。兩則故事讀來令人感傷,卻也欣感古人心腸篤誠而真忱。人們常說: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不變的信與義,終是塵寰萬千變化中的不變守恆。@* #
事據《耳食錄》卷一、《新序.節士》卷七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