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流芳 故事二則

作者:張卉中

中國畫(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康熙聖訓:「有孝為百行之首,不孝之人斷不可用。」清朝康熙皇帝不僅以身作則,並通過舉才、終養政策,落實孝道於家庭,形成社會風氣,代代相傳。《清稗類鈔》中記載許多孝行相關故事,其中一則關於一個大家族成員於純真善良中展現生活智慧,溫馨有趣。

康熙二十一年,崇明有位吳姓老人年九十九,妻鹷九十七,四子都已頭髮頒白,長子也已七十七高鹷,孫與曾孫共二十餘人。這個長壽之家長幼有序、體貼和樂,因而,崇明總兵劉兆特頒贈對聯獎勵:「百齡夫婦齊眉,五世兒孫繞膝。」

年輕時因家貧,吳姓夫妻將四子賣給富人當家奴。即長,孩子都各自贖身娶妻,同居一堂奉養父母。居所有五間店面並列,中間留作出入通道,四子各自經營一間,販售不同貨品。媳婦們爭相侍奉公婆用餐,最後商定,早、午、晚、早四餐一輪,四子依次在自家孝養,逢五和十,所有人共聚中堂,奉老人上座,兒輩、孫輩與兒媳輩、孫媳輩分坐東西兩側,依次舉杯為老人獻壽,長年如此。

在老人用餐處,置有一櫥櫃,每家各放入五十文錢一串,老人餐後就隨意取一串,到市集中遊樂,買零食吃,孩子則默默在廚櫃中補足四串錢。有時老人到好友家下棋、擲骰子賭博,孩子就暗中派人送兩三百文錢給老人的好友,要他們假裝賭輸,讓老人興高采烈的拿錢回家,數十年如一日。

孩子幼年在外當家奴,長大都能自立,所有的子媳又都和諧相處,並貼心奉養,博取老人歡心,全家和樂融融,他們的純真彩繪出美好的生活風情畫。這必是老人累世修來的福份。

另選一則關於孝子尋父的故事,孝感動天,不但父子重逢,並庇蔭後世子孫得福報,功成名就。

康熙年間,在貴州畢節有位劉琪,四歲時父親外出經商未返,常涕泣思念,並問母親其父形貎與舉止,謹記於心,想出外尋父,因年幼母親不允。長至十四歲,父親仍行蹤不明,因家中還有兄長在,劉琪一心尋父,跪求母親,泣別而去。

首先,劉琪前往隣近的雲南,未果,再到四川、長江流域,向西越過桂林,北走甘肅,山高險阻,饑寒交迫,屢次瀕臨死亡,但只要聽到有關其父的一點傳聞,必追蹤而去,絕望後再轉往他處。於思悲悽愴中,劉琪作詩四十章傳閱他人,盼望因而獲知其父蹤跡。

其後,劉琪又轉往杭州,再北上山東、河北、山西,一晃又是十年。一日,忽於京師國舅廠聽到鄉音,詳問其人姓名、家鄉,竟同於其父,聊家中事也都相符,父子當下相擁慟哭,令聞者潸然落淚。伴隨父親返鄉,母親依然健在,家道依舊貧困,從此,劉琪竭力營生,孝養雙親二十餘年,四十多歲時雙親過世。

劉琪育子五人,子輩於鄉中獲有功名,孫、曾孫輩則文章與德行並著。玄孫御史劉晟昌以先祖劉琪事蹟上報朝廷,經核實後,於縣內立祠表彰其孝行,供人瞻仰。@*#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