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古代醫術

蛛網塵垢巧治病 醋淬秤砣解怪疾

文/杜若
蜘蛛網。(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無意中,敗落的蛛網落入煎藥鍋,為一位仁醫提供了靈感,很快治好了一個患者的病。一個富家子弟病臥不起,醫生想了一個辦法,用醋去淬燒紅的秤砣,在濃烈的醋味下,次日少主人便痊癒了。更有名醫只為病人扎了一針,就清除了病人的陳年積痰,病人很快就痊癒了。神奇的古代醫術,為人打開一扇天窗,了解世間萬物的奇妙。

蛛網巧治病

閩地有一位名醫叫王琢章,秉性慈祥,對於看診的病人,常常諄諄告誡,溫言寬慰,猶如父母一般。

每當他遇到難以醫治的疾病,就謹慎地寫下藥方,再三推究。如果所用藥量有所增減,即便是深夜,他也一定敲開病人的家門,如實告訴他們,而且深引以為疚,修改藥方時,他也不會文過飾非,坦誠以待。

一天,他為一個病人看診後,開的藥方使用的是涼劑。等他回到家,將要進門時,忽然領悟應該用溫藥。於是,他又折返到病人家。

病人的妻子出來後,向他道謝,說:「我的丈夫喝藥之後,現在已經安靜地睡著了,而且病情大幅好轉。」

王琢章非常驚訝,令她取來煎藥的砂鍋,仔細地看了一下,發現鍋底有一層厚厚的積塵和蛛網。

原來病人的妻子煎藥時,一時沒有留意,蛛網破落墜入鍋中。王琢章幡然醒悟,病人病情能夠很快好轉,是因敗網積塵起到了很大的功效。於是稍微修改了一下藥方,特別加寫以蛛網積塵煎藥,病人很快就痊癒了。

蛛網和土能夠治病,不少醫典有記載。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六十一種土的功效。他認為,土是五行之主,與人的脾胃相對應,所以能夠入藥。而蛛網能治療陳年瘡傷,有止血的功效。

醋味解怪疾

揚州人馬小素精於醫術。此人奇特的是,他本人患有癲疾,有時自言自笑,有時悲戚哀愁,惟獨給人看病時,與正常人沒有差別。所以時人稱他為「癲醫」。

他以脈象察病情,素來絲毫不差,而且用他開的藥方,就能藥到病除。所以來找他看病的人很多。每次他給人開藥方,字都寫得特別大。人們問他緣故,他說:「恐怕藥鋪的店員認錯,以免害人性命。」

有個貴家子弟得了怪病,四肢軟弱,站不起來,整日躺在床上,不吃也不喝,也不說一句話。家人為他請了很多名醫,但都沒有療效,於是去請馬小素。

馬小素來到病榻前,並沒有切脈,而是仔細地看了病人很久,又把臥室環境看了一遍,說:「他沒有病,何必用藥!」

他讓主人將臥室中所有的香氣物品,全部拿出去,再用面盆盛上好醋,將秤砣燒紅後用醋淬,使醋的味道不斷瀰漫。馬醫生稱:「明日就可痊癒。」

主人按照他說的去做,到了次日,他的兒子果然痊癒了。原來,這名富家子弟平日特別喜歡焚香,由此得了疾病。馬小素以醋味收斂香氣,治好了他的病。

古代醫典認為醋具有「散諸熱,治胃氣,理經脈」的功效。清代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講到:「醋溫。開胃,養肝,強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氣,辟邪,解魚蟹鱗介諸毒。陳久而味厚氣香者良。」醋的藥用之功,頗受醫家肯定。

古代文人雅士常焚香靜坐、焚香靜心。圖為宋 趙伯驌《風檐展卷》。(公有領域)

奇針除積痰

明朝名醫凌雲,早期是縣裡的生員。後來,他棄學北游,來到泰山。在古廟前,他遇到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那人已經昏迷,失去了意識。

凌雲很想救他,無奈自己不懂醫術,嗟嘆良久。忽然來了一個道人,問他:「你想讓他活,是嗎?」凌雲回答:「當然。」

於是,道人在病人的左腿上施針,病人立刻甦醒了。道人說:「此人毒氣侵入內臟,並不是死了。當毒氣散了,自然就活過來了。」從此之後,道人教授凌雲針術,治病的效果非常好。

鄉里有個人患病咳喘,已經五天吃不下飯。為他看病的醫生均是下補藥,結果病人咳得更厲害了。

凌雲說:「這是寒濕鬱積成疾,以針刺頭頂上的穴位,他必定會暈厥,但是過一會兒他就能醒過來。」於是命四個人牽住病人的頭髮,不讓頭傾斜。

當針扎進穴位,病人果然昏厥了。家人不禁都哭了起來,而凌雲依然談笑自如。過了一會兒,病人就甦醒了。

這時,凌雲再加補藥,拔出針。病人吐出的積痰足有一斗多。積痰清除了,他的病很快也就好了。

針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況危急的病人。
針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況危急的病人。(Shutterstock)

(編者叮囑:本文旨在介紹古代醫家故事,讀者萬不可擅自採用。身患疾病,還需去看醫生,遵循醫囑治療。)@*

參考資料:《明史》卷299、《清稗類鈔》卷77、《本草綱目》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黃帝被認為是醫家之祖,是最早向人們傳授醫學知識的人。《黃帝內經》即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臣子討論醫學的著作。
  • 清代名醫葉天士醫術精湛,他以「奇術濟世,因人而治」,享有盛名。現在就一則醫案做介紹:
  • 龐安時被譽為「北宋醫王」,著有《難經辨》、《傷寒總病論》等書。
    龐安時被譽為「北宋醫王」。他從小擅長讀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父親是祖傳的醫師,曾經拿《脈訣》來教他,年少的龐安時卻說⋯⋯
  • 有一位叫王彥伯的道士是荊州人氏,天生就擅長醫術,尤其在診脈方面更是有過人之處。他斷人的生死壽命,不差毫釐,非常靈驗。
  • 戰國時代的齊閔王患了憂鬱症,請宋國名醫文摯來診治。文摯到了齊國,詳細診斷後對太子說:「大王的病肯定.............
  • 胤宗答道:「醫就是『意』呀!完全取決於人的思慮。而脈候又是極奧妙的,很難識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自古以來的名醫之所以是名醫,就是因為他們擅長診脈。」
  • 甄權隋唐年間醫學家,因為母親生病,與弟甄立言精究醫術、專習方書,遂為名醫。
  • 隋代時的名醫許智藏年少時就以醫術聞名,在南朝的陳國為官時,為散騎常侍。陳被滅,隋文帝任命他為員外散騎侍郎。
  •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煊赫文明遠邁漢唐,到頭來人事代謝、繁華轉空。一名女子的事跡周流宛轉其間,似乎更為纖弱微末。她遂選擇淡出歷史,於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韻事之外,隱卻裊裊身影。然而,她也曾提起琵琶袖,自研筆墨,將一生的起承轉合,融入江南舊鄉的薄煙遠霧中。後來,她的兒子將這畢生心血刊行於世,才將她的秘事流傳至今。她留下的,除卻一部專著,還有後人永恆的崇敬與追思。這便是一個女子與一部醫書的傳奇——談允賢和她的《女醫雜言》。
  • 張醫師是清朝時期嘉定的名醫。一次,他誤開了藥用石膏,導致一名病人服用後死亡。知道後,他也後悔,但沒有告訴任何人,連妻子都沒說,病人的家屬亦不知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