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這些癌症一發現常是晚期!1篇看懂常見癌症篩檢

文/蘇冠米

如果症狀治療一個月不見改善,建議進一步檢查是否為癌症。(Shutterstock)
如果症狀治療一個月不見改善,建議進一步檢查是否為癌症。(Shutterstock)
人氣: 60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

很多癌症發現時已是晚期。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面對癌症不僅要正視身體的警訊,還要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擺脫癌症威脅。

咳嗽、胃脹等症狀 久治未癒要小心

癌症初期雖然有症狀,但往往並不明顯,和普通疾病難以區分。例如胃癌初期會有胃脹氣等胃部不適,可是大多數胃部不適的患者都不是胃癌;大腸癌會改變排便習慣,但腸臊症也有相似症狀。而且,現代人生活忙碌,總是忽略身體的小毛病或是拖延很久才就醫,就更容易錯過罹癌警訊。吳教恩感嘆,許多患者一拖就是半年、一年多,導致確診為癌症後,很多人都是晚期。

面對癌症有三點最重要:

1. 預防:戒掉菸酒和檳榔、避免熬夜、調解壓力,並改善飲食習慣,例如均衡飲食,少吃過度加工的食品。「最好的抗癌方式是預防,但我覺得這是最困難的」,吳教恩坦言,「很多人在生病之前,很難這樣做」。

2. 定期篩檢:特別是高危險族群,定期篩檢較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3. 久治未癒達1個月,要進一步檢查:若某一症狀,如咳嗽、胃脹等,持續治療一個月仍沒有明顯改善,建議做進一步詳細檢查。吳教恩鼓勵民眾不要害怕檢查,因為不一定會是癌症,而且儘早確認問題才能即早處理。

肺癌、肝癌等7大常見癌症篩檢 及早揪出癌細胞

肺癌、肝癌、大腸癌、胃癌、女性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都是發生率及死亡率高的癌症,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1. 肺癌

肺癌常見症狀有咳嗽、胸痛、哮鳴或喘鳴、體重減輕等。由於肺癌早期通常不會有自覺症狀,出現不適代表腫瘤已經很大。例如,患者聲音沙亞表示腫瘤已影響神經,屬於晚期。

因此高危險群,例如具家族遺傳史、抽菸者(包括已戒者)或職業曝露於致癌物的人(包括廚房油煙、重金屬、放射性物質),一般建議在40至45歲開始篩檢。吳教恩指出,戒菸10年以上才會跟正常人一樣,否則仍是肺癌高危險群。

篩檢方式:肺部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

相對來說,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檢查效果較好。肺部X光只能發現1至2公分的腫瘤,且藏在心臟後面的腫瘤無法看清楚。

如果初次篩檢沒問題,約2到3年再追蹤一次。若發現有小陰影,暫無法確認是良性或惡性,必須半年至一年再追蹤一次。如果追蹤檢查時發現陰影變大,需儘早手術治療;若沒有變化,持續觀察即可。

2. 肝癌

在肝癌初期,患者不會有感覺,因肝臟很大又沒神經,腫瘤可能長到10至20公分才會出現症狀,例如腹水、右上腹疼痛。因此,當有症狀時,多已中、晚期。

患B型肝炎、C型肝炎、重度脂肪肝和有家族遺傳史者都是肝癌高危險群,需要定期追蹤。建議從20到40歲開始,半年追蹤一次。「尤其是B肝、C肝最要警惕」,吳教恩強調,輕度脂肪肝則不須密切追蹤。

篩檢方式: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指數、肝臟超音波檢查。

如果發現腫瘤僅1到2公分,可用局部電燒、酒精注射治療,不需要開刀。

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等肝癌高危險群,需要提早做肝癌篩檢。(Shutterstock)
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等肝癌高危險群,需要提早做肝癌篩檢。(Shutterstock)

3. 大腸癌

大腸癌初期常無症狀,隨著腫瘤增大會引發不適,例如便秘和腹瀉交替或難以察覺的慢性出血,可容易與腸胃疾病相混淆。

由於現代人容易蔬果攝取不足,且愛吃燒烤、炸物和加工食品,使大腸癌人口越來越多。建議從45至50歲開始篩檢,若有家族遺傳史則提前至20歲。

篩檢方式: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

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的大腸癌死亡率,若糞便檢查為陽性,要進一步做大腸鏡的篩檢。

4. 乳癌

乳癌預後比多數癌症好,平時自我檢查、定期篩檢,通常能保留乳房,亦可降低死亡率。

乳癌症狀包括乳房或腋下長腫塊、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乳頭凹陷或有血色分泌物、乳房皮膚出現橘皮或發紅潰瘍等。臨床上可自行摸到的腫塊,多數已2公分以上,如有任何異常最好先就醫。

有家族病史者、未曾生育或哺乳的婦女、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的女性、體型肥胖及中年發福者都要特別留意乳癌風險。依台灣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40~44歲親人有得乳癌者及45歲~70歲的婦女,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篩檢方式: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

乳房X光以夾住、固定乳房的方式攝影,雖然會痛,但更能區分良性和惡性腫瘤。超音波敏感度不及乳房X光,但年輕女性接受度較高。

對於能夠早期發現癌細胞的乳癌篩檢「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否有益,長期存在著爭論。(Shutterstock)
比起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對乳癌的篩檢效果較好。(Shutterstock)

5.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也是常見的婦女癌症,症狀有不正常陰道出血、兩次月經中間的不正常出血、性行為後陰道出血,或分泌物變多且具腐敗性臭味。

導致子宮頸癌的主要因素是經由性交傳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造成子宮頸或陰道的細胞變化。吳教恩建議有性經驗的女性都要做抹片檢查。

篩檢方式:子宮頸抹片。

據國健署統計,30歲以上的婦女,每三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6. 胃癌篩檢

胃脹痛、反胃、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胃灼熱感、食慾變差等,都是胃癌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這些症狀與一般腸胃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視。

胃癌跟飲食、種族、基因有關,在胃癌發生率高的日本和韓國,國民定期1~2年做胃鏡檢查。曾動過胃切除手術者、得過胃幽門桿菌者也屬高危險群,吳教恩指出,胃幽門桿菌患者若治好,可以減低其它家人在未來得胃癌的機率。

篩檢方式:胃鏡。

一般民眾建議40歲以上在定期健康檢查中加入照胃鏡選項,胃癌高危險群應每2~3年安排胃鏡篩檢。

如何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預防胃癌
胃幽門桿菌已確認是胃癌的致病因子。(Shutterstock)

7. 口腔癌

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有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白斑、紅斑。口腔癌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

嚼食檳榔、吸菸、喝酒等習慣是造成口腔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嚼檳榔超過十年。如果上述3種嗜好皆有,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會更高。

吳教恩指出,檳榔裡的物質會造成慢性刺激和發炎,最後引發口腔癌。因為是長期性的傷害,即使已戒掉檳榔仍有可能罹癌。他提醒,若看到嘴巴有異常的黏膜變化,要提高警覺,可先到診所檢查,再由醫生評估是否要到醫院。

篩檢方式:口腔黏膜檢查

30歲以上有嚼檳榔(包括已戒)的民眾或吸菸者,應兩年一次進行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的死亡風險。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癌症是慢性發炎的結果 名醫推薦抗發炎好食物

· 胃癌大多是吃出來的!少碰3種食物 不讓癌上身

· 乳癌最常見的不是痛! 名醫:4症狀最該警惕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