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皆天定 唐朝幾位宰相之仕途全被相師說中

文/劉曉
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富貴貧賤、福祿壽數就已經註定,除非修煉或者有特別的事情發生,才會出現命運改變的情況。(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691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語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富貴貧賤、福祿壽數就已經註定,除非修煉或者有特別的事情發生,才會出現命運改變的情況。

中華五千年歷史中的諸多帝王將相從出生前後就開始出現異象和祥瑞,在他們顯達之前,懂得陰陽術數之人就能從他們的外表看出端倪,從而準確推測出他們的仕途走向,史書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載。本文說說關於唐朝幾位宰相的預言。

袁天罡預言李嶠大貴長壽

袁天罡是唐太宗時期有名的命相大師,他與李淳風編著的《推背圖》預言了中國自唐朝以來千餘年的歷史大事,無不應驗。他曾受河北贊皇縣的李嶠之母的邀請給其看相。

李嶠年少時就頗有才名,十五歲精通《五經》,二十歲考中進士。他的五個兄弟都沒有活過三十歲就逝去,這讓他的母親整日憂心忡忡,擔心李嶠也會如此,所以就請來袁天罡相面。

最初,袁天罡看了李嶠的面相說:「郎君神氣清秀,而壽苦不永,恐不出三十。」其母一聽還是活不過三十,愈加悲切。業已聲名鵲起的李嶠卻並不相信。

李嶠的母親遂再請袁天罡查看,袁天罡又相看了幾次後,還是說:「他的命就是這樣子的。」

當晚,袁天罡在李家留宿,與李嶠同睡在書齋中的一張床上。袁天罡一上床就睡著了,但李嶠並未就寢。等到五更天袁天罡醒來,發現身旁的李嶠沒有喘息之聲,甚為奇怪,就用手探之,鼻下並無氣息。他大吃一驚,又觀察了良久,才發現李嶠是用耳朵呼吸的。

第二天,袁天罡告訴李嶠的母親,之前看面相之所以沒找到問題的所在,是因為李嶠像龜一樣呼吸,而這是大貴長壽之相。但袁天罡告訴李嶠,雖然將來大貴長壽,但一定不要貪圖富貴,要過清貧的生活。

袁天罡告訴李嶠,雖然將來大貴長壽,但一定不要貪圖富貴,要過清貧的生活。示意圖,圖為清 顧澐《山水冊.松梅書屋》。(公有領域)

其後,果如袁天罡所言,武則天和唐中宗時期,李嶠三度被拜為宰相。他生活簡樸,武則天幾次去李嶠的府邸,看到他睡覺用的帳子是用像布一樣的粗綢做的,感嘆說:「一國宰相用這樣的帳子,有損我大國的體面。」遂賜給他宮中御用的繡羅帳,但李嶠睡在其中坐臥不安,根本睡不著覺,便上奏說:「臣少被相人云,不當華,故寢不安焉。」武則天嘆息了許久,只得任由他用舊帳子。

李嶠身材短小,鼻子、嘴都沒有福相,但他的骨相非同一般,所以有宰相之命。後來在唐睿宗和玄宗時期被貶官,並被追究韋后之亂時「身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責。七十歲時在任上病逝。

張冏藏算準五人都能做宰相

張冏藏是唐朝與袁天罡齊名的命相大師。一天,他從一家門前經過,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就對他的父母說:「此童子骨法甚奇,當有貴祿。宜保養教誨之。」這個男孩名叫劉仁軌。他從小刻苦學習,後以學識淵博而聞名。

太宗時期,劉仁軌曾任陝西陳倉縣尉,張冏藏被流放劍南,途經岐州時,岐州刺史知其本事,就讓他給判司以下的屬員看相,看裡面有沒有人能做到五品官職的。在看到劉仁軌時,張冏藏凜然變色,對馮刺史說:「得見貴人也。」

劉仁軌在太宗朝時以直言敢諫聞名,累官至給事中。唐高宗即位後,歷任青州刺史、帶方州刺史、同中書門下三品(相當於宰相)等職。期間他再次見到了張冏藏。

張冏藏說,自己二十年前在尉氏縣見一小兒,其骨法與劉仁軌相類似,當時沒有問名字。劉仁軌笑著說:「那就是我啊。」張冏藏又預測道:「公不離四品,若犯大罪,即三品已上。」

後來,劉仁軌因事開罪於中書侍郎李義府,被貶出任青州刺史,在高宗發兵征討百濟時負責海運。當時,李義府在明知時機不當的情況下強行督促他出海。結果,船隊在途中遇風沉沒,死傷嚴重。

朝廷派監察御史袁異式審訊,判處劉仁軌死刑。結案後,李義府對高宗說:「不斬劉仁軌,無法向百姓謝罪。」舍人源直心則說:「海風暴起,這不是憑藉人力所能預料的。」高宗於是下詔特赦,只將劉仁軌免職,令其以白衣身分隨軍。

其後,劉仁軌在遼東效力。鎮守百濟期間,因救援新羅,並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敗倭國、百濟聯軍而名震天下。一度以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的身分受命防禦吐蕃。武則天攝政時,劉仁軌擔任西京留守,受封樂城郡公。

一天,張冏藏從一家門前經過,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就對他的父母說:「此童子骨法甚奇,當有貴祿。宜保養教誨之。」(公有領域)

還有一位在武則天時期任宰相的齊國公魏元忠,年輕時不喜官場運作,常年無法升遷。於是他去拜訪張冏藏,請他算算自己的命運,但張冏藏的態度十分冷淡,不發一言。魏元忠大怒道:「我不遠千里來找你,以為你能給予我指教,但你好似木頭做的。哪有誠意?罷了,人的困厄顯達、富貴貧賤都是上天的安排,你又能預測出什麼呢?」說完,準備離去。

張冏藏忙起身攔住他,說:「你的相祿,正是在發怒中才能看出來。以後,你一定位極人臣,官任當朝宰相。」果然,公元700年,魏元忠在狄仁傑去世後當了宰相。

此外,武則天時期任宰相的姚元崇、李迥秀、杜景佺三人,也在一次朝廷選拔官吏時拜見過張冏藏,詢問官運。張冏藏說:「你們三人都能做宰相。姚元崇最是富貴,能多次為相。」果如其言,姚元崇後來在唐玄宗時也被拜為宰相。

善相者預言張柬之位極人臣

唐朝迫使武則天將皇位傳給唐中宗的宰相張柬之,在任青城縣丞時,已經63歲。按理說這麼大年紀,仕途應該已經中止,但是有位善相者卻預言道:「你以後當位極人臣。」當時沒有人相信他的話。

後來,張柬之應制策選官落了榜。武則天因為中第的人少,就下令在落選者中重新選拔。有司上奏說,有一位官員寫的策對很好,只是因為書寫不規範才落選。這個人正是張柬之。

武則天就找來他的策對,閱罷,覺得他是個奇才,就將其召進宮中考問。張柬之回答自如,而且有獨到的見解,武則天大為驚奇,就將其選為頭名。其後他一路升遷,成為當朝宰相,後被封為漢陽王。

武將裴光庭當宰相與才氣無關

裴光庭是唐朝右衛大將軍裴行儉之子,以門蔭入仕,歷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馬、司門郎中、兵部郎中等職,唐玄宗時期被拜為宰相。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其以武將身分出任宰相不可思議,包括開元初年的宰相姚元崇。

且說一天,一位善相者來拜見姚元崇,姚元崇讓他悄悄躲在朝堂旁,看看諸官中有誰可以在以後成為宰輔。相者看後,說裴光庭會出任宰相,姚元崇十分不解,因為裴光庭當時還是武將。於是他請裴光庭到家中,又讓相者藏在堂屋門簾後面重新觀看裴光庭的面相。

裴光庭走後,相者再次肯定他會出任宰相。姚元崇說:「能做宰相的人,一定是能夠輔佐天子成就大業的,不是像裴光庭這樣的人。我曾與他交談,他不是那種擅長應對時務之人,而且文采平平,學問又淺,如何能擔當宰相大任呢?」

相者說:「姚公說的是才氣,可我說的是命啊。才與命本來就不同的。」姚元崇默然不信。

其後,裴光庭為宰相數年。在任期間,他提出了新的用人制度,以資歷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稱為「循資格」。裴光庭亦可算得上一代名相。

裴光庭走後,相者再次肯定他會出任宰相。示意圖,圖為清院《十二月令圖.二月》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李林甫「富貴誠不自知」

李林甫出自李唐宗室郇王房,在唐玄宗時擔任宰相十八年,其個性狡詐,人稱「口蜜腹劍」。不過他雖有許多陰謀算計,但自身能力的確有過人之處。《舊唐書》認為其處事謹慎、有章法:「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

他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由他的姨娘元氏收養。十歲時,李林甫在與幾個小孩子在路邊玩耍時,被一位路過的老翁看見,老翁深深嘆息。有人詢問其為何嘆息,老翁說:「這個孩子富貴誠不自知啊!」他指著李林甫說:「此童以後能做中書令(即宰相),大概就二十年後吧。我之所以感嘆,是因為沒有人能認出來他就是未來的宰相呢。」

後來李林甫在做太子諭德時,有一位從衡山來的相者住在京城的宣平里。李林甫就去拜訪他。相者對他說:「自從我到這裡來,見過很多人,還從沒見過像你這樣貴相的人。」還告訴他,「你的榮華富貴能達到頂點,聖上對你已經是情重恩厚,還望你進一步與聖上多親近,你就能兼任南方省份的官吏,並且你的職位不斷升高直到掌握朝廷中樞要務,就達到了鼎盛極至。」其後,李林甫果如其言,升任中書令。

結語

佛家說:「若問前世因,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的宰相命焉知不是前世積的大德所致?

參考資料:《太平廣記》出《定命錄》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天燈, 放天燈, 天燈節, 台灣, 平溪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許多龍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有人認為「龍」只是一個概念,也有人認為龍的故事只是一種神話傳說。有意思的是,為何自古以來每個民族都離不開神話故事呢?歲逢甲辰龍年,我們也來回味一些龍的故事。
  • 「不重則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則就沒有尊嚴、威嚴。這裡的「重」,始自內心, 「正心誠意」,修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現出來了,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自重,言行輕佻,勢必招來侮辱,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