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古人怎樣染髮?中醫有一染三年不變的方子?

作者:容乃加
古人怎樣染髮?圖:明 唐寅繪。(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4360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人怎麼染髮呢?用什麼染髮?染髮劑多嗎?我們發現古人的染髮方子,不僅琳瑯滿目,而且方法五花八門。其用材都是取自天然,而且這些染髮方子,多出自史上大名鼎鼎的中醫學家之手。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曾經哀嘆自己尚未四十歲,「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滿頭白髮蒼蒼,古人也是很在意的,畢竟這是蒼老的樣態之一。白髮出現了,以常態來說,是生命時鐘轉換的訊息,告示人的生命進程從上升轉向了,是就要下降了的訊號。那麼古人染髮嗎?中唐詩人劉禹錫《與歌者米嘉榮》詩句「近來時世輕先輩,好染髭鬚事後生」,在感嘆中道出唐代男子好染鬚髮崇尚年輕的風尚。

果然古人不僅染髮,而且早就很注重染髮,不論男子或女流。那麼古人怎麼染髮呢?用什麼染髮?染髮劑有如現代的種類多嗎?從古籍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古人留下的染髮方子,不僅五花八門,而且方法多元。其用材都是取自天然植物、礦物,也有來自動物的,而且這些染髮方子,多出自史上大名鼎鼎的醫學家之手。

晉代葛弘

葛弘的著作《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幾個染髮古方,民間應用廣泛。

*漬牛膽槐子:

「古方明目黑髮,槐子於牛膽中漬,陰乾,百日。食後吞一枚,十日身輕,三十日白髮黑,百日內通神。」

這是吞服的藥丸:做法是槐子浸漬牛膽中,然後陰乾一百天後,即成。葛弘說每次飯後吞一枚,三十天白髮變黑。

*醋漿煮豆:

「醋漿煮豆,漆之,黑如漆色。」

這是流質染髮劑,做法是以釀醋用的流質酵母,即醋漿來煮黑豆,煮出黑漆般的濃汁,趁熱染頭髮可以用來染出黑漆般的髮色,當然鬍鬚也能染。醫家說「必效」。

《外臺秘要》收錄加強版的做法:取細粒烏豆四升,以醋漿水(釀醋用的流質酵母)四斗(四十升),煮成四升濃汁,去掉烏豆備用。然後用良好的灰汁洗淨頭髮,待乾,用煮好的烏豆汁熱塗頭髮,用油帛布裹頭髮睡覺,經一宿再拿掉布,讓頭髮乾燥。接著再加強護髮,用熊脂抹遍頭髮,以油帛布再把頭髮裹起來護理潤澤,就可以達到髮黑如漆的效果。醫家說一塗三年不變。

*鍛石胡粉膏:

「取鍛石,胡粉,分等。漿和溫,夕臥塗訖。用油衣包裹,明日洗去,便黑,大佳。」

「鍛」本來也作「碫」,是用來鍛鍊金屬斧具的礪石。胡粉是白米粉和脂塗面的粉。取分量相等的鍛石和胡粉,和上溫水調成漿,就能調出染髮劑。染髮之前,先將頭髮洗乾淨,晚上睡前將染漿塗抹在頭髮上,用不透水的油衣包裹好,裹著睡一晚,到明日洗去染漿,染出的髮色黑黝黝,效果很好。此劑也可以染鬚毛。

「拔白毛」轉黑髮法:

這個良方,適用於白髮量極少的時機。拔去白毛髮後,以上好白蜜敷在髮根囊孔中,就能生出黑毛。現代有不少女子覺得眉毛太稀而去紋眉,《肘後備急方》中記載,在想要長眉毛之處,用針挑傷,敷蜜,會生出黑眉毛來。

古籍還記載了延年拔白髮的良辰吉日,如下:

(黃曆)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二、十三日,四月十六日,五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八日,八月十九日,九月十五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日,十二月十日。

唐代孫思邈

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翼方》的記載,說到「藍草」可以染色:「藍實味苦寒無毒,主解諸毒,……久服,頭不白,輕身,……其莖葉可以染青。」藍的果實和莖葉都具有染色功用,用法不同,久服藍的果實頭不白體態年輕;若使用藍的莖葉汁液則可以出染青黑色來,這也是「藍染」的原料。(《通志》說「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

那麼華髮早白有解方嗎?《千金翼方》記載了「瓜子散治頭髮早白」。

唐代王燾

唐代時,想讓白髮還黑的不分男女,唐玄宗時期的醫學家王燾編寫的《外臺秘要》,記載收錄古來的染髮配方很多,也是人們染髮需求的反映。舉例來說:

烏麻丸:將烏麻九蒸九曝,然後搗末,再以棗膏和成丸,經久服用。

木槿葉洗染劑:將木槿葉搗碎取汁,以熱湯和汁洗頭髮。

黑椹水:常常取用黑桑葚水洗髮即黑,也可以直接用濃汁塗敷頭髮。

生麻油烏梅護髮油:取用生麻油浸漬烏梅,用來塗頭髮。

服菊增年變黑髮方:在黃曆十二月上寅日採菊花,這種菊花的根莖喚作「長生」。取「長生」陰乾一百日,取等分,合搗一千杵,然後過篩,加上蜂蜜和成蜜丸如梧桐子大小,即成,有增年還少效用。每日三服,一次七丸,一年白髮變黑,二年齒落復生。

明代

到了明代弘治、正德年間,宋詡的書《竹嶼山房雜部》中,記載了當時流行的黑髮美髮的染劑、保養品,琳瑯滿目。舉二例如下:

黑髮膏:

材料:側柏葉、柏苓、百藥煎、芽茶、何首烏、旱蓮草蕊、酸石榴皮、青胡桃皮、香附(以上各一兩),青鹽(二錢半)。

做法:材料先咬過(*唾液有用處),然後放瓷器内用水煎,煮到三四沸,放冷入生薑汁(七兩),早晩用來抹髪。滓還可以再煎再利用。

洗髮皂:

晒乾旱蓮草(即鱧腸草),用肥皂炒燥削成末,每日沐洗鬚髪,可以讓白髮變黑,掉髮的可以再生,頭髮稀疏的可以長出新髮來,讓頭髮變濃密。

牢牙烏髪方:

旱蓮草(七八月間連根莖葉取酒洗淨)一斤用青鹽二兩醃過三晚,然後放瓷罐内火煨。碾成細末貯瓷器收藏備用。晨起用來擦牙之後吞下。這一方可以牢牙兼烏髮。

以上的染髮方法和方子多出自古代中醫學家之手,從晉唐以來都有書籍可考,更寶貴的是,這些方子染髮的功效經過時光的淘洗依舊「不褪色」,因為中醫是從根本上增強人體的活力,再輔以外在美。如果能夠再發揚光大出來,一定「超流行」。讓頭髮轉黑和養腎養生是連帶一體的關係,遠在古代的中醫學中已經有了闡述。護髮是中醫全方位的養生護理的一環,和現代使用化工染劑來染髮是截然不同的路子。@*#◇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天燈, 放天燈, 天燈節, 台灣, 平溪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許多龍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有人認為「龍」只是一個概念,也有人認為龍的故事只是一種神話傳說。有意思的是,為何自古以來每個民族都離不開神話故事呢?歲逢甲辰龍年,我們也來回味一些龍的故事。
  • 「不重則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則就沒有尊嚴、威嚴。這裡的「重」,始自內心, 「正心誠意」,修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現出來了,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自重,言行輕佻,勢必招來侮辱,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