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故事:福禍相依 受到傷害意外得福

文/杜若
圖為江西景德鎮浮梁古城。(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4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有人在城內作亂,還被追兵團團圍住。有個守門人好心放他出去,不料反被刺傷了身體。有個侍從捧著美酒,讓口渴的主人痛快地解渴。然而,結果令人深感訝異……

通常,人們認為福就是福,禍就是禍,幾乎把福禍看得很絕對。而古人則常說一句話:「福禍相依。」不少人懂得福禍可以相互轉換,禍可以轉化為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因禍得福」;看似是好事,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昔日,陽虎在魯國作亂,魯國君主下令關閉城門搜捕他,同時宣布:凡是抓獲陽虎者有重賞;放走陽虎者要處罰。

人們追捕陽虎,將他重重包圍起來。陽虎舉劍準備自刎。這時有個守門人勸他說:「天下之大,總是會有出路的,何苦自殺呢?我會放你出城去。」在追兵緊追不捨的情況下,陽虎揮劍提戈,一路奔跑衝殺,衝出了重圍。

趁著局面混亂之時,守門人趁機放走了陽虎。陽虎逃出城後,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又折返回來。他抓住那個守門人,舉戈刺破了他的衣袖,也刺傷了他的腋部。守門人抱怨地說:「我原本和你非親非友,為了救你我冒著被處死的風險,你卻反而刺傷我。我真是活該啊,會碰到這樣的災難。」

魯君聽說陽虎已經逃出城,頓時大怒。他查問陽虎是從哪座城門逃脫,並派官員拘捕涉嫌的守門人。魯君認為,凡是受傷的守門人皆因阻攔陽虎所致,所以下令重賞;而沒有受傷的守門人可能涉嫌放走陽虎,則下令重罰。那位放走陽虎的守門人,因為受傷,也在受賞之列。

在這件事情中,守門人看似受到了傷害,但結果卻是對他有利的。故事的寓意頗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意味。

也有一種情況,想要對人有利,結果卻是害了對方。楚恭王和晉軍在鄢陵會戰。戰事緊張進行之際,恭王因為受傷,戰事不得不暫時停止。

楚國的司馬子反(註:「司馬」是官職名稱,掌管軍政、軍賦;「子反」是人名)因為口渴難忍,急切地到處找水喝。這時,他的侍從陽穀捧著美酒獻給了子反,好讓他解渴。子反素來喜歡飲酒,見到美酒就會開懷暢飲。於是,子反接過酒,就喝個不停。一會兒的功夫,他就喝得酩酊大醉。

恭王想要繼續和晉軍開戰,派人去召見子反。子反正醉臥在床,便謊稱心痛病發作,沒有去見恭王。恭王體恤大臣,於是駕車親自到軍營去探望。

一進到軍中大帳,恭王就聞到了一股濃烈的酒味。楚王頓時大怒,說道:「今天這場戰事,我親臨戰場,還受了重傷。所依靠的就是司馬了,可(作為主帥的)司馬卻醉成了這樣。這是毀亡我楚國社稷,不能率領我的眾多兵馬。我沒法再和晉軍再戰了。」於是下令班師而回,並以耽誤戰事為由斬了子反。

侍從陽穀獻酒,並不是想害子反,而是想讓子反快樂,但結果卻反而害了他。@*#

事據《淮南子·人間訓》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重視德行,重視「修身」,男女皆是如此。如女子未出嫁時,要敬重兄嫂,友愛弟弟妹妹;出嫁後,到了夫家,則要親睦妯娌,慈愛小輩,尤其以調和兄弟間的矛盾為首要之事。如此,才能使長輩心安,大家庭和睦。
  • 《列子‧黃帝篇》中顏回關於划船技術請教孔子的一段對話發人深省……
  • 明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呂坤曾編撰了《閨範》一書。「閨範」,意指女子應遵守的道德規範。書中專門講了為母之道,在他看來,身為親生母親,最為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而不是溺愛姑息;但身為繼母,最為重要的是慈愛,而不是嫌棄厭惡繼子女。因此,古往今來,「慈母不傳,而慈繼母傳」。
  • 古人重德行,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如醫生要講醫德,商人要講商德,官員要講官德等。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圍繞「醫乃仁術」進行了精闢的闡述。
  • 有人為畢從古家的境況感到擔憂,他就告訴那些人:「如果我子子孫孫都是德行出眾的人,即使沒有田宅,也不會餓死;如果他們無德無才,即使我留下再多土地和財產,他們也會悉數敗光的。」他一生與詩書為伴,亦留下了詩文不下二百篇。
  • 人體的精妙遠勝任何科學儀器,自然能夠產生出遠超科技力量的各種人體功能,只是現代人迷失在無神論等各種邪說與利益中,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超常。
  • 九品蓮花眾生都有怎樣不同的生活?如果他們思念人間家人,會發生什麼事?極樂世界無男女之分,為什麼會有女孩子,而且所有人都長一樣?
  • 天上一日,地上千年?!高僧遊歷天界佛國,回來已過去六年。南天門上有中文?八個字可概括佛教前景?
  • 鄭帝王世充留得住的瓦崗名將是單雄信。演義小說和評書裡講,因李淵誤殺了單雄信的哥哥,與李唐有仇的他不會投唐。王世充招單雄信為駙馬,是君臣加翁婿的密切關係。
  • 一般認為,佛教是在兩漢時期由西域傳入中原的,而南北朝時期,則是佛教在中土的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既有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所描寫的南朝佛教之盛,也有如雲崗石窟所體現出的北朝佛教之興旺,還出現了諸如:佛圖澄、道安、達摩、鳩摩羅什、法顯等眾多高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