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才思從哪裡來?

作者:清寒
一代大文豪蘇東坡從小器識不凡,才華洋溢。(孫明國繪圖合成/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679
【字號】    
   標籤: tags: , , ,

蘇軾,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北宋文壇的佼佼者,在詩文、書、畫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崇信佛法,能洞見出世玄機,作品如其人有脫俗之美,富涵哲理。

在他的詩文中,有很多經典名句,寄予人生啟迪。

過來人知道,人一生要經歷諸多溝坎。如遇事情不順心時,會迷惘,會痛苦……不知該如何面對。當捧起他的詩詞慢慢品賞時,你會發覺那顆被蒙塵的心,一點點變得清淨,他的詩詞如一泓甘泉滋潤著心田。

蘇軾的詩詞之所以有如此吸引力,是因為來源於神性。在修行的路上,詩人在苦難中一次次錘鍊一次次超然物外,同時思想也在不斷昇華。隨著境界昇華,他的詩詞也大放華采。如他的詞,「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蘇軾一生坎坷,宦海浮沉。當時,朝廷啟用王安石變法。蘇軾的好多師友,因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看著身邊的師友落難,他沒有退縮,針對時弊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隨之,也遭排斥貶官。從那一年起,蘇軾開啟了他的貶官生涯,輾轉多地,誰知越貶越偏遠。後又因烏台詩案,遭誣陷被打壓,九死一生。

在困境中,蘇軾創作了大量詩詞。世人通過這些詩詞,可略見他的精神世界。蘇軾是一位心胸豁達,清新脫俗,不被世俗壓垮的偉大詩人,他的詩詞透著人生哲理,今欣賞兩首:

有一年,蘇軾外出做官,經過澠池縣,弟弟蘇轍為他送行,兩人想起澠池往事,頗為感傷,於是,蘇軾提筆寫下名篇《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人的一生,奔波各處,像什麼呢?似天上飛的鴻鵠落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看似偶然,其實那是必然。而人經歷的坎坷崎嶇,那又算得了什麼呢?死了誰會再想起?

又一年,蘇軾從杭州被調任密州,離弟弟蘇轍又近些,可這一年的中秋節兩人在山東,卻沒能團聚。於是,蘇軾提筆寫下名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蘇軾念著弟弟子由,星空下,他手持酒杯,遙望蒼宇,心生感慨,明月幾時有?我想乘清風回到天上,又恐那美玉砌成的樓宇,耐不住高寒。哪像在人間啊,可月下舞清影。於是安慰自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又何必惆悵呢?這種事自古難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月光。

蘇軾的作品,古人對之評價極高,宋朝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四‧才識》:「蘇子瞻文章議論,獨出當世,風格高遠,真謫仙人也。」。說得沒錯,只有修行人,才能做到雲淡風清,才能不迷於世俗,才能吟詠鴻篇。

蘇軾與修煉有著莫大緣分。在《南華寺》中,他說:「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練。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詩人道出了他前幾世的佛緣,在輪迴轉世中,一直在佛門淨地出家修行,只可惜前世的俗根未斷,犯了色戒,今日來世落入紅塵消其罪業。

而在迷中,詩人差點與佛緣擦肩而過,幸運這世佛緣未斷。如他在《贈東林總長老》說:「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修煉機緣難得,應抓緊實修,錯過將悔矣。詩人身處紅塵,不敢放鬆自己,在難中,不斷修行理悟,所以其才思如飛泉奔流。

了悟真理的蘇軾,不為世間所累,不迷不惑,坦然自若,神性睿智,為世人留下一篇篇哲理巨作。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說到聞名天下的西湖龍井茶,不能不提到北宋高僧辯才,因為龍井山種茶正是始於辯才,後人是以尊其為「龍井茶鼻祖」。當時還有著名的「龍井三賢」,指的就是辯才、兩任杭州知府趙抃(音biàn)和大文學家蘇軾蘇東坡。他們在杭州西湖鳳篁嶺上龍井寺中以茶會友的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亦使龍井寺、龍井茶逐漸名揚天下。本篇主要說說辯才與蘇東坡的故事。
  • 蘇軾(1037年-1101年),號東坡居士。世人稱他為蘇東坡。他「忠義許國,遇事敢言」,才華橫溢獨出當世。宋神宗愛讀他的文章,稱他為「天下奇才」。他雖有高才,卻不恃才傲物,平日待人寬厚溫和,只要別人有點滴之善,可取之處,他都會傾盡城府,與人論辨唱酬,所以士大夫都很尊敬他。在他眾多的軼事中,還有幾則與鬼神談判的故事呢!
  • 北宋是一個文化繁榮、文人輩出的黃金時代。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詞就是宋朝藝術成就最高的文學體裁。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位文人,他就是堪稱北宋第一才子的蘇軾「蘇東坡」,而他關於晴雨的獨到見解,正是出自他最知名的詞作之一《定風波》。
  • 北宋名臣、大文豪蘇東坡的人生故事豐富多彩,他的輪迴轉生故事也非常精彩。愛民如己的朝官、曠達的文豪東坡這一世轉生後是怎樣的面貌?如果他能選擇來生,他要再當文豪,或是政治家,還是僧人?
  • 服裝不僅僅是用來遮寒蔽體,還有更深的內涵,中國曾被稱為「衣冠上國」,中國的服飾也曾經深遠地影響著朝鮮、日本、越南等,曾經的絲綢之路,更將中國的服飾文化遠輸歐洲。韓服和漢服非常地相像,很多人也不能夠區分,為什麼傳統的韓服會和漢服這麼像呢,我們從文化方面來探討一下。
  • 現代社會裡,對於婚姻,很多女子有種種的煩惱,或是對另一方的失望,或是家庭的爭吵,甚至夫妻反目成仇,走上離婚的境地。面對這些痛苦,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看看中國文化裡這位女子,如何使自己在婚姻中讓身心得到安頓。
  • 蔣中正認為,「『身者,心之器』。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皆以心為主,故必存養省察,慎獨存誠,使此心常湛然清明,公正無偏,不為物慾所蔽,不為感情所勝,不然,如其一有忿怒恐懼或好惡便辟之心存著,則此心就不得其正了,如此最後便難免流為貪戾迷妄,甚至放僻邪侈,一切的錯誤罪惡,都要由此而生了,所以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工夫,亦就是『心正而後身修』的道理。」
  • 現代社會裡很多傳統都消失了,這也讓很多人在婚戀問題上陷入諸多痛苦當中,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傳統的婚禮當中蘊含了哪些智慧,給人帶來身心的安頓。
  • 蔣公認為要想治理好一國(或一個省,或一個縣),就要先從家庭做起,「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先使一家的人,能夠明明德,再推而廣之,才可使社會上家家戶戶都能齊一平均,則社會進步,國家亦未有不達於治理的。」
  • 要如何做到明德親民以止於至善?蔣中正釋義曰:「大學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就是講止於至善的程序和功效,乃是正心修身的法則,亦是格物致知為學治事的工夫最重要的一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