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首飾系列之九

雲鬢花顏金步搖 傳統髮飾中的貴族成員

作者:蘭音
圖為配戴步搖髮飾的古代女子,出自《女史箴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5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步搖之名,源於它自身的形態。

《釋名‧釋首飾》載:「王后首飾曰副。副,覆也,以覆首,亦言副貳也,兼用眾物成其飾也。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王后的首飾非常複雜,需要借助假髮固定各種頭飾,副即附著在真髮之外的假髻。假髮上插戴各種飾品,其中懸掛珠子,在人行動時不停搖曳的首飾,就是步搖。

步搖,彷彿是歷史上女子髮飾最美的代名詞,引發人們對古代飾品美好的幻想。那麼步搖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東漢步搖,皇后的禮儀性頭飾

步搖在中華歷史上首次現身的時期在先秦,而且一出場就是最高等級,搭配皇后的盛裝禮服出現在典籍中。《周禮》載:「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東漢鄭玄注釋,副相當於後來的步搖,由王后參加祭祀典禮時佩戴。《中華古今注》又載,殷王后戴一種「盤龍步搖」,「以其步步而搖,故曰步搖」。

圖為長沙馬王堆漢代辛追墓出土的帛畫(局部),畫中老婦為墓主辛追,頭戴類似綴白珠的步搖髮飾。(公有領域)

而「步搖」二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戰國宋玉《諷賦》,文中有位女子,身著翠雲裘、白縠衫,頭戴一副「垂珠步搖」,無比明豔動人。辭賦雖然不能作為嚴謹的史料,但是它提到了步搖飾品裝飾垂珠的特點。垂珠會著人的行動來回搖晃,營造出「步步而搖」的動態美感。

自漢代往後,步搖依然是地位最高的宮廷飾品。《續漢書‧輿服志》記載,東漢皇后拜謁宗廟的禮服套裝中,頭飾包括假結、步搖、簪珥三種。假結即編織髮絲做成的假髻,簪珥即簪頭垂掛「充耳」的特殊髮簪,那麼步搖有多麼豪奢莊重,需要用假髮來固定?

史書中,步搖樣式為:「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八(一說『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云。」《晉書‧輿服志》中,同樣可以找到幾乎相同的敘述。

據學者考證,漢代步搖應是一種工藝精湛、用料貴重的髮冠,以博山狀黃金配件為底座,上面固定著白珠串製的桂枝形狀的飾物,桂枝彼此盤繞,呈花枝狀。步搖的主體,是八雀九花的裝飾物,以及六種神獸形狀的配件,皆以黃金為主體,裝飾鮮豔的翡翠鳥羽,並懸掛白珠。六獸與桂枝的排列方式,或是六獸之間裝五簇桂枝,或是每二獸為一組,當中各裝一簇桂枝,共計三支。

黃金珠翠交相輝映,桂枝瑞獸蔚為壯觀,單看文字中的各種名詞,我們就可以遙想它的奢華程度了。遠遠望去,漢代步搖彷彿一座雲氣繚繞的世外仙山,仙花芳草、珍禽異獸遍布其中,堪稱人間頂級的藝術品。試想母儀天下的皇后佩戴步搖後,款款走進典禮現場,舉行各種儀式,步搖上的垂珠便在黃金飾品中微微顫動,熠熠生輝,端莊高貴而獨具靈韻,那一定是典禮上最美的一道風景。

魏晉南北朝,貴婦皆佩步搖

在晉朝,一般的貴族女子也可享受佩戴步搖的特權。《晉書‧志第九》記錄宮廷的行蠶禮,皇后依照漢魏舊例,「著十二笄步搖」,其餘如公主、三夫人、九嬪、世婦、諸太妃、太夫人及縣鄉君、郡公侯特進夫人、外世婦、命婦皆佩戴步搖,成為一時盛況。再到南朝,步搖不再限於禮儀裝束,成為一般貴族女子日常生活中的佩飾。

圖為《女史箴圖》局部,畫中女子佩戴花枝形步搖髮飾。(公有領域)

因而在南北朝時期,步搖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成為詩詞歌賦吟詠的對象。文人墨客更是不吝華美的詞藻,描述步搖無與倫比的美感。南朝才女沈滿願有一首《詠步搖花》,「珠華縈翡翠,寶葉間金瓊」描述步搖珠光寶氣的外觀,以及若隱若現的葉片垂飾;「低枝拂繡領,微步動瑤瑛」道出佩戴步搖的女子嬌美靈動的情態。

再如費昶的《春郊望美人》:「金輝起步搖,紅彩發出綸。」劉遵的《相逢狹路間》:「所恐惟風入,疑傷步搖花。」王墅的《徐尚書座賦得可憐》:「飛燕啼妝罷,顧插步搖花。」描繪出步搖精美纖弱的造型,也凸顯了步搖在女子妝飾中畫龍點睛的效果。

迄今發現最早的步搖形象,來自長沙馬王堆的辛追墓出土的一幅巨型帛畫。帛畫中有位老婦拄杖而立,即老年的辛追夫人。畫中的辛追,頭戴一支花枝形的髮飾,枝上綴飾白珠,大約也可呈現步步搖動的效果,彷彿一款簡約版的皇后「步搖」。

在漢代除了皇后,長公主亦可佩戴步搖,貴族婦女可戴「黃金龍首銜白珠」的髮飾,也有特賜步搖的先例。辛追是長沙國的丞相夫人,經學者考證,她或許也是長沙王之女,曾被漢廷正式封為公主,所以身分尊貴的辛追極有可能佩戴步搖或類似步搖的飾品出席重要典禮。而且,漢代以後發掘的步搖形象或文物,已經和辛追髮飾非常相似。

圖為《列女仁智圖》(宋摹本)之許穆夫人,頭戴花枝形步搖髮飾。(公有領域)

再來看看東晉的傳世畫作《女史箴圖》和《列女仁智圖》。《女史箴圖》通過描繪宮廷有德女子的故事,以教化後宮佳麗,其描繪的古代后妃,大多佩戴兩支為一組的花枝形步搖簪。步搖底部有一個石榴花花蒂狀的底座,向上伸展出幾簇彎曲的花枝,枝頭懸綴鳥雀、花朵之類的飾品。

《列女仁智圖》描繪的,是古時候的賢妃、貞婦、寵姬等人,存世的九幅畫作中,有六位戴步搖的女子。畫中步搖有兩種樣式,一種與《女史箴圖》相似,如許穆夫人、衛靈公夫人佩戴的團形花枝狀步搖,垂直插入髮髻中;一種是團形花朵狀,同樣有一花蒂基座,上方一枝花朵形飾物婷婷玉立,如衛懿公夫人、孫叔敖母所戴,與《詠步搖花》中「剪荷不似制,為花如自生」的描述極為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列女仁智圖》中多位女子並非宮廷貴婦,僅僅是社會上流的貴族女子,反映出魏晉時期步搖成為名媛淑女中的一時風尚。

歷史上的步搖遺物

目前已出土的髮飾文物,還沒有發現皇后佩戴的步搖髮冠的完整實物,只有一些疑為「步搖」的部件,其復原版本也多有爭議。我們只能通過過往那些華麗的碎片,一窺歷史上步搖的絕代風華。

圖為遼寧北票房身村的2號前燕墓出土了兩件金花樹步搖。(公有領域)

最典型的要屬獸首花葉步搖飾件。遼寧北票房身村的2號前燕墓出土了兩件金花樹步搖,基座是一塊鏤空雲紋的方牌,上部焊接十幾簇金絲製成的花枝,枝幹擰出幾個小環,環上綴一桃形葉片。

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達茂旗出土的牛首鹿角步搖。(公有領域)

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達茂旗也出土了相似的兩套即四件北朝步搖,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底座,一對為馬首,一對為牛首。花枝形態更為對稱工整,彷彿一對高高豎起的鹿角。

第二種較有特色的是梁架式步搖冠,以北燕時期馮素弗墓出土的文物為代表。這款步搖僅存十字形梁架,由兩條彎成弧形的窄金片作十字交叉,成為一座球狀基座,可包裹頭部與髮髻;梁架頂部,尚餘一叢六簇花枝構成的步搖飾件,每根枝條同樣繞三個金環並繫三片桃形葉片。

圖為甘肅武威出土的漢代金頭花。(公有領域)

另外,甘肅武威出土過一件漢代的金頭花,也是步搖花的一種形態。此花以筒狀花莖做主幹,裝飾物分三層。底層是伸展出的四片彎曲的葉片,葉尖焊小環,可綴飾小物;中層則向外延伸出七條花枝,枝頭是或含苞、或盛開的金花;最頂端是一隻口銜圓片的小鳥。這枚金花步搖,以錘鍱、鑲嵌、焊接等工藝打造,做工非常精細。

步搖並不是中華王朝獨有的貴族飾品,它大概源於西方,向東傳播中華、日本、朝鮮等地,因而在中華大地之外的國家,出土了許多精緻璀璨的黃金王冠,冠上竟然也有酷似步搖的綴飾。

圖為阿富汗北部席巴爾幹、金丘6號大月氏墓發現的步搖金冠。(公有領域)

比如在阿富汗北部席巴爾幹,金丘6號大月氏墓發現了貴霜時期的一頂金冠。此冠底座是一條環形橫帶,帶上裝飾一圈六辦花片,花瓣尖穿孔,各綴一圓形葉片。橫帶頂部,均勻排列五簇長條狀步搖花樹,樹上同樣固定著綴滿圓葉的六辦花片。除當中一簇外,其餘四簇的樹梢上各棲二鳥,共計八隻。金冠不僅以步搖飾件為裝飾主體,而且和《續漢書》提到的「八爵九華」的步搖形制,非常接近。

圖片分別是新羅皇南大塚的金冠(5世紀),和新羅天馬塚的金冠(6世紀)。(公有領域)

在朝鮮的新羅地區,出土的步搖金冠同樣美得不可方物。這類步搖冠上的樹枝形飾件,枝幹多呈直角對稱狀,亦稱作「出」字形步搖冠。樹幹上不僅懸掛可搖動的葉片,還飾有本土特色的勾玉。日本列島的古墓僅發現銅鎏金步搖冠,形制與朝鮮冠相似。

步搖髮飾,在隋唐時期仍然非常盛行,後來逐漸消逝。無論在宮廷還是民間,華貴的髮飾演變為鳳冠、長流蘇髮簪等飾品。當今很多人會從「步則搖動」之句望文生義,誤以為只要是懸掛珠玉、可搖動的飾品,都屬於步搖。其實,步搖遠比我們想像得要複雜、精美。或許他日,更多的步搖實物被發掘,我們能夠真正了解到中華歷史上,步搖獨一無二的美。

點閱【古代首飾】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論文:孫機《步搖、步搖冠與搖葉飾片》,張玉安《漢魏南北朝「步搖」研究》等。@*#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好萊塢真人版《花木蘭》的預告片出來之後一片爭議,那歷史上的女子妝容到底什麼樣?從古畫、文物和史籍中找答案吧。
  •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簪指綰髮或妝點的頭飾,珥指或簡約或繁麗的耳飾。精煉的語言,描摹出古代女子的妝飾風華,以及那份沉靜懷舊的繾綣心曲。時光流轉,簪釵等頭飾,到如今已不多見。唯有耳畔點點珠翠光華,仍然熠熠生輝,真正成為不可或缺的閨中良伴。
  • 以當今的眼光看,各類珠寶首飾中,戒指應當是最具儀式感的一款配飾。無論是貴重的求婚鑽戒、婚禮上互換的對戒,或是老夫老妻日常配戴的戒指,都默默傳遞出婚姻聖潔與幸福的意味。這些源自西方的戒指文化,已經佔據我們的內心多年。
  • 簪珥瓔珞之類的傳統首飾,總是佩戴於醒目位置,或為容顏增添風采,或應禮制彰顯身分。腕飾,則掩其形於廣袖之中,振其聲於金玉之間。其形態和精美程度,更不因隱蔽性而有半分敷衍,就像一位與世無爭的君子,懷抱凌雲高遠之志。佩戴時,它總是輕輕觸碰著臂腕,聆聽聲聲脈動,更像一位體貼的密友,讓人感到平靜而熨帖。
  • 它是古代女子妝髮造型中的小配角,又總是變換著自己的模樣,吸引人們的目光。有時飛上髮髻,做一隻精美的小簪釵,有時停駐在眉心或兩鬢,變成各種型態的小貼飾。它不是梳洗打扮的必備步驟,卻有著點睛之筆的奇妙效用。 花鈿,一款小巧而看似不起眼的飾品,卻代表了華麗、尊貴、精緻等諸多令人嚮往的意象,將它比做「人間富貴花」再合適不過。我們就來看看,花鈿在各個朝代是怎樣一步步華麗變身的。
  • 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同的朝代,大到文化藝術,小到風俗服飾,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哪怕是女子穿戴的首飾,在每個朝代也有鮮明的特色。如果說唐朝代表富麗堂皇的蓬勃生機,宋朝代表低調典雅的婉約氣質,那麼關於明代首飾的關鍵詞,應是精細、齊整與端豔。
  • 莫高窟里,諸天菩薩胸前各色寶石串成的珠鏈,叫什麼名字?《紅樓夢》中,象徵金玉良緣的寶玉項圈和金鎖項圈,又有什麼來歷?千百年來,從印度到中土,從天國到世俗,有一種來自佛教的飾品,逐漸成為中華古代首飾中精美華麗的一類。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瓔珞。
  • 抹額,一種覆蓋於額頭上的傳統飾品。你能在古代小說的世家子女身上,找到它的身影;也能在傳世國畫和老照片中,一窺它的形貌。這幾寸寬的帶狀飾物,或嵌以珠玉,或施以彩繡,總是與錦衣華服結伴出現,已經成了古人身分和權勢的象徵。
  • 風度翩翩的貴公子,腰間總是垂掛著長長的玉佩;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行走之際也是環佩叮噹,如聞清樂。它們代表了古人穿戴方面的又一重要品類——腰飾。
  • 在今天,「鳳冠霞帔」一詞,幾乎成為中華傳統嫁衣的代名詞,其實這對古代首飾的一大誤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