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法國古董掛毯 重現四季之美

文/洛林‧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 翻譯/陳遇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冬天:溜冰場景》(Four Seasons: Winter: Skating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96英寸x153英寸。弗朗西斯‧吉恩(Francis Ginn)、瑪麗安‧吉恩‧瓊斯(Marian Ginn Jones)、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Barbara Ginn Griesinger)和亞歷山大‧吉恩(Alexander Ginn)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Frank Hadley Ginn)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Cornelia Root Ginn)。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font print 人氣: 7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歲月不待人,晝夜輪替,日復一日,不斷更迭的四季帶領著我們度過了一生。四季,也因此成為經典的藝術題材之一。

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MA)最新的展覽「生命的周期:四季掛毯展」(Cycles of Life: The Four Seasons Tapestries)中,訪客將可以親眼觀賞到一組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的稀有掛毯。

能夠親眼觀賞到這組掛毯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這組掛毯是由巴黎著名的戈布蘭掛毯工廠(Gobelins Manufactory)製作的,這間掛毯工廠於法王路易十四統治時期便聞名於世,至今仍然持續營運。展覽中的這組四季掛毯經過大規模修復後,於今年2月13日首度公開亮相。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冬天:溜冰場景》(Four Seasons: Winter: Skating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96英寸x153英寸。弗朗西斯‧吉恩(Francis Ginn)、瑪麗安‧吉恩‧瓊斯(Marian Ginn Jones)、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Barbara Ginn Griesinger)和亞歷山大‧吉恩(Alexander Ginn)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Frank Hadley Ginn)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Cornelia Root Ginn)。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春天:捕魚場景》(Four Seasons: Spring: Fishing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101 1/2英寸x104 1/2英寸。弗朗西斯‧吉恩、瑪麗安‧吉恩‧瓊斯、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和亞歷山大‧吉恩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夏天:豐收場景》(Four Seasons: Summer: Harvest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99 1/2英寸x100 1/2英寸。弗朗西斯‧吉恩、瑪麗安‧吉恩‧瓊斯、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和亞歷山大‧吉恩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秋天:釀酒場景》(Four Seasons: Autumn: Vintage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103英寸x143 1/2英寸。弗朗西斯‧吉恩、瑪麗安‧吉恩‧瓊斯、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和亞歷山大‧吉恩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以四季為主題

幾世紀以來,藝術家們在壁畫、繪畫、雕刻、掛毯、家具,甚至是鼻菸壺上描繪四季的景象,以慶祝大自然的協調與韻律。

古人最早使用星座符號,再使用神的形象將春、夏、秋、冬的特質擬人化。到了中世紀,藝術家們才開始以日常的季節性場景來表現季節,例如夏季的農田布滿了農民辛苦耕耘的作物。

在CMA展出的這組四季掛毯也描繪了這樣的日常活動:男女老少在春天時一同釣魚、整理花園,在夏天豐收,秋天釀酒,並在冬天滑冰嬉戲。

同時,這場展覽也介紹了掛毯這項古老藝術的歷史,包含設計和製作的過程,以及博物館取得這些館藏的歷史。此外,展覽中還精心介紹了博物館織品保存專家和比利時王室掛毯工廠De Wit的修復專家是如何修復這些古董級的織品。

在展覽中,我們看到了這些古董織品令人驚歎的製作過程,以及為了後代進行的修復工作。遊走於四季掛毯之間,彷彿也看到了歲月流走的痕跡。

展覽「生命的周期:四季掛毯展」(Cycles of Life: The Four Seasons Tapestries)於2022年2月13日展出至2023年2月19日。更多資訊請參閱這裡

原文Rarely Shown: Four Seasons Tapestries by Gobelins Manufactory, Pari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心懷上帝。他們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繪了聖經與聖徒們的生活,成為教堂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將上帝的訊息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臘中部古城斯泰里斯衛城(Acropolis of Steiris)。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可說是十一世紀拜占庭建築的瑰寶,公認是希臘拜占庭藝術第二個黃金時代(或稱中世紀拜占庭建築風格)最引人注目的典範。
  • 羅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譯玫瑰宮)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是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藝復興風格宮殿。這座城堡不但擁有精緻的建築特色,其悠久的歷史長達400年,還一度是丹麥王室的住所。
  • 《歲朝圖》是在新年元日賞玩的圖畫。它契合時節,又喜慶風雅,從宋代開始深受眾家士子喜愛,就此一代一代流行開來。歷代都留下許多精品的「歲朝圖」「歲朝清供圖」。立意清朗,內蘊高雅,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節日——過年增添無限韻味和祥瑞象徵!
  • 白廳宮(the Whitehall Palace)在1698年不幸遭祝融焚毀,唯一倖免於難的是建築群裡最具藝術與代表性的建築──「國宴廳」(the 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國宴廳於1622年完工時,白廳宮作為英格蘭的主要王室住所已近一世紀之久,白廳宮有一千五百多個房間,是英格蘭規模最大的世俗建築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