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

勤修一藝一德 未經科舉窮小子變身一朝大臣

作者:懷忍忍
他從窮困潦倒的布衣平民,轉身一變成了一朝名臣,什麼修為與才能幫助他打開知遇之門?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114
【字號】    
   標籤: tags: , ,

一個窮困潦倒的布衣平民,沒有經過科舉考試,也不是行武出身,卻受到大臣和皇上的知遇重用,十年間轉身一變成了一朝名臣,這是怎麼達到的?而且修為也遺蔭兒子。清朝恪敏公方觀承大落大起又奇妙的人生令人驚歎!

孝行感動鄉里

方觀承(西元1698年─1768年)字宜田,號問亭,諡號恪敏,他是朝安徽桐城人,祖輩的文學造詣很高,素有桐城派的文名。然而在他小時候,家族受案牽連,父親被發配到遠隔千山萬水的黑龍江戍邊。觀承非常孝順,每年都一人前往省視探望,靠一雙腳跋涉千山萬水,常常一天行走百里,有時一天只吃一餐他也不覺辛苦。方觀承剛滿二十歲的時候,父親死於戍所,惡耗傳到,他立即從南京出發到塞外,徒步數萬里,背負著父親的骸骨歸鄉。

他的孝行受到鄉里人的敬重,然而父親死後,家裡僅僅剩下的一點錢眼看就要用完了,生活也陷入危機。他有個做官的親戚在寧波,他不得已之下到寧波去尋求協助。但是到了親戚家大門外,他見到守門僕人身穿狐皮大衣,盛氣凌人,而看自己身上衣衫襤褸,恐怕會遭到呵斥,因此不敢上前。那正是年關將近的時候,因緣際會,他幫助親戚家附近的一位屠夫做了帳,屠夫資助他盤纏和行李,幫助他到省城去謀求發展。往後的歷程中,他經歷了許多的意外,失去錢、遇到惡劣天氣差點失去生命,其間得到貴人救回一條命,也遇到一位算命先生的指點,告訴他北上到京都找發展的機會。

寫一手好字得知遇

在北京方觀承又遭遇意外,失去了僅有的財物,不得已只好在東華門的鬧市上擺測字攤,靠拆字測字算命餬口了。有一天,一位滿清王爺在上朝途中,路經他的測字攤,停下轎來和他交談。這位王爺是平郡王愛新覺羅‧福彭,他受到測字攤招牌的吸引,頗為欣賞那書蹟的功力。一談之下,王爺更是欣賞方觀承的學問和見識,於是就延請他到王府當幕僚,書寫記事。

方觀承在王府得到大展身手的機會,王府內外的楹聯、春帖都由他書寫。有一次雍正皇帝臨幸王府,馬上就注意到了王府的楹聯書法煥然一新,頗為欣賞。雍正皇帝承繼先帝康熙帝的教導,對書法很下功夫,也很有鑑賞的眼光,當下他就召見了方觀承。從此方觀承的命運打開了知遇之門。

清初三代皇帝宸翰都有成就。圖是雍正皇帝宸翰二對聯:「有志肝膽壯,無私天地寬」、「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公有領域)

雍正十年,雍正帝任命平郡王福彭為定邊大將軍,出征準噶爾。同時,雍正皇帝恩賜方觀承以布衣晉身中書官職,隨軍出征。方觀承隨軍出征凱旋歸來,有了軍功得到實授內閣中書。往後他一路官運亨通,晉升太子太保、直隸總督、巡撫浙江、陝甘總督大臣。他從窮困潦倒到獨掌一方的封疆大臣,就是十年中的事。當官後,他一一報答了當年在他窮困潦倒時幫助過他的恩人,也積累了豐厚的政績。

仁者之言救人一命

方觀承擔任直隸總督時,有一個人犯蹕,他一句話救下了該人和可能牽連的人員。

一年春天乾隆皇帝出巡近畿郊外時,突然有一個村民手持兵器闖入行列中,被侍衛攔住並逮捕。詢問他時,他說自己是直隸人。乾隆皇帝大為震怒,說道:「朕每年春秋兩次巡視,雖然牽連了近畿百姓,這固然當怨我,然而我每次免除地方的錢糧也不算少了,怎麼就不能感動地方的人呢?這人背後大概是有主謀者吧!」

這時直隸總督方觀承已經在卡倫門外等候迎駕,一聽到此事,他快馬追過來,可是皇上的車隊已經往前走了。他伏在道旁,大聲喊道:「臣方觀承奏明,這人是保定村中的一個瘋子。」

車駕已經進入宮門,皇上稍稍回顧了一下。入宮後,就傳召軍機大臣。皇上說:「剛才犯蹕的人,據方觀承所奏是一個瘋子,不知情況究竟如何?」軍機大臣奏道:「方觀承長期在直隸,根據他的奏報,應該沒錯。」皇上說:「既然如此,就交給你們與刑部一同嚴審,當作瘋子處理也可以。」

事發當時人心惶惶,不知這個案件將會牽連多大,就因為方觀承及時的仁者之言,扭轉了局面,使事情迅速得到和平的解決。

不經科舉,方觀承在十年間從一文不名變身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修德改變命運終得子

方觀承還有一件少為人知的隱德。乾隆十三年,他被擢昇為浙江巡撫,當時他已經年過五十,還沒有子嗣。他派人在金陵買了一個女子,他的姊姊將這個女子送到杭州,準備擇日送入門當妾室。他到姊姊家時,偶然看到一本詩冊,裡面有他相識的人名,一問知道這詩冊是女子隨身帶來的她祖父的作品。

方觀承對姊姊說了:「我年少時與這個女子的祖父因為作詩而相識,我怎麼能娶她的孫女呢?」於是就將女子送回去,並資助她嫁人。他六十一歲那年,夫人生下了兒子維甸(字南藕,號葆岩)。

父子同德

台灣發生林爽文之亂時,福康安率軍平定亂局。他隨行帶著兩個左右手,都是軍機處大臣的助理,其中一位就是方維甸(1759年─1815年)。

方維甸專門負責審訊犯人的工作。收復台灣諸羅城那一天,他們在山中搜捕到了一千多名叛民。福康安想要懲罰叛民,把他們交給方維甸進行審判、訊問和記錄供詞。方維甸在一一詳細審訊之後,發現這些山地人都是受到脅迫而不得不跟從的,而不是自發叛亂的叛民,想要將他們都釋放,但福康安不同意。方維甸非常堅持,在據法力爭之下,最終將這些人全部釋放了,保全了他們的性命。

此後,在山中搜捕到的人,都按照這種辦法處理,很多人因此獲救。人們認為方維甸的功績偉大,應該得到回報。後來方維甸和父親一樣也擔任了直隸總督,諡號勤襄。

方維甸曾經說過家門鼎盛,全都不是出身翰林的人,令人遺憾。後來他的公子傳穆,就從翰林出身,擢升為監司(官職,監察地方屬吏)彌補了這個遺憾,這不也是他繼承了父親的品德修為所招來的福分嗎!@*

資料來源:《清稗類鈔》《北東園筆錄》《清朝野史大觀》《方恪敏公鐵事》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前句是評一不當做而做的事,後句是評一當做而不做的事。有人認為,從意義上講,應當各自為一章。但既然作為一章,編者應有苦心。就「為政」而言,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無論「不為」還是「必為」,都上循天理,內懷仁心,而勇於擔當。
  • 中華傳統文化講天人感應,佛家講萬物有靈,無神論者不相信,不過上天偶爾露一手,讓人看到奇跡。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據就在於中華文化,在於道統。漢代董仲舒說了個非常著名的話「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注意,孔子這裡說的「繼周」,有特定的含義,是指繼承周禮、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華文化的軌道上,有「因」有「損益」,「雖百世可知也」。
  • 「現在傳統涼茶舖好像越來越少了,涼茶會式微嗎?」筆者帶著疑問請教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他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舉了幾個趣味的例子,從涼茶品牌的興衰史到當下的快餐文化,原來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
  • 拉菲爾《雅典學院》。(公有領域)
    100這個數字到底有什麼祕密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呢?愛因斯坦是位偉大的科學家,不是隨便就能說他是迷信或思考不嚴謹的人。然而,他選擇了100。為什麼不是98或47?而且,不是只有科學家喜歡100。
  • 錢穆對本章的解說,則非常高妙。他說:人類社會,有法律契約,有道德禮俗,所以為指導與約束者縱甚備,然使相互間無信心,一切人事仍將無法推進。信者,貫通於心與心之間,既將雙方之心緊密聯繫,而又使有活動之餘地,正如車之有輗軏。
  • 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紀載香港」製作特輯,在上兩期介紹了電車百年間香港的城市變遷以及電車的特別型號,今期將走入張順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歷史天地,分享他們與電車的不解之緣。(大紀元製圖)
    「為甚麼取名《叮叮與我》呢?就是講我自己最喜歡、和我有切身關係的藏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收藏家張順光從八十年代起開始收集與電車相關的紙品和物件,轉眼已經過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寫書的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補充道:「取這個名字還有另一層意思,電車作為一種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與電車相關的故事,可以是700萬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國人來到香港,認為這就是香港的特色!」
  • 儒家對孝的重視,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歷朝歷代都說「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漢皇帝的諡號裡都有個「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諡號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國正統之政,重點是講「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統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師」,官員是「父母官」,家國同構。從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導性的倫理。
  • 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無獨有偶,佛教和道教都有盛大的祭典儀式。佛教中有盂蘭盆會;道教也有中元普渡;這些祭典儀式都是對冥間鬼魂的盛大祭祀普渡。那麼,生靈在另外時空中是否也會輪迴轉生呢?
  • 今期繼續講述百年電車發展歷程,尤其是當下仍然活躍在電車軌道上的古董派對電車以及仍載客中的古董120號電車,有幸搭乘,宛如穿越時空,回到舊時光。(大紀元製圖)
    「叮叮——叮叮——」香港電車以特有響鈴聲得名「叮叮車」。自1904年來,在港島區特定的電車軌道行駛至今,見證著香港的歷史變遷與城市發展,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年,「紀載香港」欄目專訪香港電車歷史專家暨收藏家張順光先生聯同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分享新作《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週年圖片集》背後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