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扭轉自體免疫 這種食物為何一定要少碰?

文/李路明

專家認為,要預防或扭轉自體免疫疾病,還是少碰糖為妙。(Shutterstock)
人氣: 374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我們的免疫系統如同軍隊,對抗外來和內在的敵人。但當免疫系統轉而攻擊我們自己時——這就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體內發生的事情。人們也許沒有意識到,這類疾病可能同我們膳食中的糖有關。專家認為,要預防或扭轉自體免疫疾病,還是少碰糖為妙。

自體免疫疾病種類多 難診斷

自體免疫性疾病是一個名詞,但它意味著多種疾病。「大約有100種不同類型」,美國加州洛馬琳達大學預防醫學系臨床教授、Immunosciences Lab., Inc. 的創辦人阿里斯托·沃伊達尼(Aristo Vojdani)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人們經常聽說的1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發炎性腸道疾病等,都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免疫系統攻擊關節,造成腫脹和疼痛甚至殘疾;在1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攻擊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導致胰島素的缺乏。

然而,還有太多種自體免疫性疾病較罕見且難以診斷,患者可能會在正確診斷之前遭受數年的痛苦。而且它們很多無法治癒,有些需要終生治療且僅能緩解症狀而已。

1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攻擊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導致胰島素的缺乏。(Shutterstock)

免疫軍隊掉轉槍口對內 環境因素不可忽視

「免疫系統就像你身體的軍隊」,牛津大學生理學、解剖學和遺傳學博士、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候選人尼古拉斯·諾維茨(Nicholas Norwitz)說,它配備了各種強大的「發炎武器」,保護我們免受來自身體外部和內部的威脅。

然而,長期觸發免疫系統,也會造成傷害。「想像一下,一些觸發器(比如說糖)不斷地激發你的免疫軍隊保持亢奮,並向左向右投擲手榴彈」,諾維茨在給《大紀元時報》的郵件中,形像地描述過於活躍的免疫系統對身體造成的損害。

在自體免疫疾病中,免疫系統要麼無法區分人體組織和外來細胞並開始攻擊自身,要麼無法調節免疫反應的強度。

功能醫學作家、教育家、臨床醫生和研究員、洛馬琳達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達蒂斯·哈拉茲安在給《大紀元時報》的郵件中表示,影響自體免疫疾病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飲食、毒素、黴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慢性壓力、慢性代謝紊亂等引起的發炎——這些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會結合發揮作用。

但是2020發表在《國際免疫學》上的研究指出,不同國家的雙胞胎研究表明,僅靠遺傳學只能預測22%的常見自體免疫疾病病例,這使得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環境因素的重要性。

此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由於傳統飲食模式的轉變,在「營養過剩」流行的西方國家,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率普遍更高且在逐步上升

Red Red Beans And Roasted Sweet Plantain Black Eyed Peas
在「營養過剩」流行的西方國家,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率普遍更高。(Shutterstock)

糖和自體免疫疾病的「強力」關聯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探索高糖飲食與發炎的關係,人們發現,糖攝取過多與低度慢性發炎和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 糖升高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險

「大量吃糖或飲用大量含糖飲料的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較高」,」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弗雷澤研究所昆士蘭關節炎風濕病學教授蘭傑尼·托馬斯(Ranjeny Thomas)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這已經被不同研究證實。

一項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了對近20萬名年輕和中年女性的超過20 年的隨訪數據。與每月喝不到一份含糖汽水的人相比,每天飲用1份及以上含糖汽水的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險增加了63%,這種關聯在發病較晚(55歲後)的人中更強烈,風險上升高達164%,而且這種影響獨立於其它飲食和生活方式因素。

另一項對超過200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連續17年的追蹤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一的人反映食物會影響其病情,其中加糖汽水和甜點是最常被報告會加重病情的食物。

• 遊離糖對紅斑狼瘡患者的影響

2020年《營養素》雜誌發表了一篇橫斷面研究。通過調查193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飲食,研究人員發現,攝取更多遊離糖會對這種疾病的病情和併發症產生負面影響。

一項對近2000名1型糖尿病遺傳風險較高的兒童進行的追蹤調查發現,在存在胰島自體免疫的兒童中,與糖攝取量低的兒童相比,糖攝取量高的兒童發展為1型糖尿病的風險顯著上升了75%。其中,對於攜帶風險基因的兒童,風險升高84%。

• 糖增加視神經脊髓炎譜系障礙機率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障礙是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2019年發表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通過70例患有該疾病的患者與164例對照者的比較,總糖攝取量每增加10克,患該疾病的機率會顯著增加72%。

• 糖誘發發炎 增加自體免疫風險

諾維茨表示,研究中有一些「有限的強有力的人體數據」,而且限制碳水化合物有助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生物學合理性是絕對存在的,然而他也表示,相關的優質試驗仍相對缺乏,部分原因是飲食療法試驗的研究經費遠少於測試藥物的研究經費。

「大多數人攝取的糖分超出了身體的承受能力」,哈拉茲安表示,過量的糖攝取會透過多種途徑引發發炎,而持續性發炎導致的慢性免疫活動增強,將在大腦和身體中創造一個「增加發生自體免疫風險的環境」。

而在近百種在自體免疫性疾病中,「我們通常看到的是一個處於慢性發炎加劇狀態的人」,哈拉茲安總結說。

大多數人攝取的糖分超出了身體的承受能力。(successo images/Shutterstock)

自體免疫疾病大多從腸道開始,而糖與腸道菌失調、腸道發炎有關

「許多自體免疫疾病都是從腸道開始的」,沃伊達尼說。

很多壞細菌都喜歡糖,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它們一邊吃糖一邊「瘋狂地生長」,他說,糖的攝入擾亂了腸道菌群,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多,讓腸道發炎,從而導致「腸道屏障的崩潰」。

壞細菌還會直接吃掉腸道的粘液層——細菌和腸道之間的屏障。粘液層通常厚實、健康,細菌很難通過。 但是,當我們的腸道菌群出現異常時——科學家們稱其為「生態失調」,黏液層就會變薄。

靠糖增殖的壞菌產生的毒素以及糖本身,還改變了腸道上皮細胞緊密連接蛋白的分佈,造成腸道通透性增加,即人們常說的「腸漏」。而腸道發生的這種變化同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相關聯

「門打開了」,許多未消化的食物成分、有毒化學物質和其它進入血液的物質可以進入人體。舉例說,當它們進入關節,會引起關節的炎症,沃伊達尼表示。而隨著時間流逝,幾年後關節的炎症會導致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關節炎。

「(腸道的)發炎也可以一直蔓延到大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患上多發性硬化症等廣泛的免疫疾病的原因。沃伊達尼進一步解釋,進入血液的毒素,還會以破壞腸道屏障的類似原理破壞血腦屏障。

此外,壞菌的毒素也會通過血液遊走,導其它部位發生自體免疫性疾病——比如牛皮癬,這是一種發生在皮膚上的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大多從腸道開始,而糖與腸道菌失調、腸道發炎有關。(Shutterstock)

小心!風險從糖進入口腔開始

牙醫總會提醒人們少吃糖,小心齲齒和牙周病。但往往人們並不知道,糖進入口腔內還會對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傷害。這是因為,糖還會擾亂口腔菌群。

也就是說,糖提高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從其進入口腔便開始了。

我們的口腔裡也有好菌和壞菌。而攝入過多的糖會增加口腔中有害細菌的數量,它們釋放的毒素有可能直接穿過扁桃體而進入大腦,沃伊達尼表示。托馬斯也表示,動物實驗證實,口腔中的有害細菌可以進入血液。

此外,沃伊達尼補充說,口腔中一些細菌產生的非常強大的毒素會伴隨著嚥下的食物而進入腸道並引起腸道發炎。

糖怎樣打破免疫系統的平衡

T細胞被普遍認為參與和影響自體免疫過程。T細胞是分種類的,有不同的功能,但當它們過度激活或激活不足時,也會導致自體免疫疾病。

具體來說,一部分T細胞可以調節免疫系統,維持免疫系統不同組成部分之間的平衡。另一部分能導致發炎。

身體中的壞菌產生的毒素可以使免疫免疫功能兩極化:負責維持免疫系統的穩定的T細胞被下調,而發炎性的T細胞被上調,免疫穩態因此被打破。

我們可以通過調整飲食而穩定我們的免疫系統。健康飲食除了可以控制有害細菌的數量並減少其分泌的毒素外,還可以保護腸道中的好菌,這些細菌可以產生多種短鏈脂肪酸,而這類物質可以增強調節性T細胞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一些機制,哈拉茲安和諾維茨提到,糖的大量攝入導致的胰島素抵抗,也是自體免疫性疾病的影響因素。患有胰島素抗性的人通常也會出現慢性發炎,此外,糖的大量攝入會導致肥胖,而肥胖本身就是促炎的。

專家:減少攝入糖 人工甜味劑也不能吃

「我認為飲食是你可以控制的最強大的事情之一」,托馬斯表示。當人們因新發疾病來尋求幫助時,她和其同事總是和病人討論飲食,因為「我們只能透過藥物做這麼多」。然而她也強調健康飲食的預防作用。「在人們患病之前(調整飲食),情況會好得多。」

當被問到「您會建議患者減少糖的攝取以減輕自體免疫疾病嗎?」這個問題,哈拉茲安的回答是:「是的,總是如此。」他強調,「無論一個人適合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每天攝取的糖量都沒有理由超過 25 克。」

「如果你去掉觸發因素(糖),免疫大軍就有機會平靜下來,症狀可能會消失。」諾維茨在臨床中見過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和發炎性疾病——如潰瘍病、結腸炎、克隆氏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在無糖飲食和/或生酮飲食中進入緩解期。

「對於那些患有發炎或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來說,嘗試8週不吃任何糖或加工食品模擬物會損失什麼? 最壞的情況,沒有任何好處。 最好的情況是,你改變了生活,這就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諾維茨說。

「我確實建議讀者減少糖的攝取量,但這並不意味著支持讀者用人造甜味劑代替天然糖, 根本不是這樣。」沃伊達尼在採訪結束後特意補充道。他表示「絕對不推薦」人造甜味劑,因為它們會殺死腸道和口腔微生物群,而且研究顯示它們具有致癌性。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