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能預防心臟病 阿司匹林為什麼不是保健品?

文/李路明

十余年前,每日服用阿司匹林被認為可預防心臟病,有益健康,但現在醫學界的看法已經發生了變化。(Getty Images)
人氣: 744
【字號】    
   標籤: tags:

「在 20 世紀 90 年代甚至 2000 年代初的許多年裡,每個人都認為每天服用小劑量阿斯匹林是預防心臟病的,是健康的。」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兼職臨床教授羅伯特·拉夫金醫生(Dr. Robert Lufkin)告訴大紀元。

那時,已有多個大型隨機對照研究和一些薈萃研究都顯示了這種保護效應。因此,當時在社會上流行一個說法:「每天一片阿司匹林,使醫生遠離。」很多醫生也鼓勵患者積極服用阿司匹林,從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如今)天平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樣做)風險大於收益。」拉夫金說。

阿司匹林不應被視為保健品

三个重要的大型臨床試驗的結論均表明,阿司匹林不适合在沒有已知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預防性使用。

這要從2018年說起。当时低劑量阿司匹林對於曾經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的保護作用已被證實,但人們還想搞清楚,低劑量阿司匹林(100毫克/天)的長期攝入,是否可以保護預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首次發生(也就是一級預防)。

在對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人群進行的ARRIVE試驗中,阿斯匹林沒有改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但會增加胃腸道出血。阿司匹林組和安慰劑組有近似比例的人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但是阿司匹林組发生胃肠道出血的几率是安慰剂组的2.1倍。

而超过1.9万名老年人參加的ASPREE試驗顯示,阿斯匹林没有减少老年人的生存率,但顯著增加大出血的風險,並且增加全因死亡率。阿司匹林組大出血的發生風險比安慰劑組高38%,全因死亡風險高14%。

還有,在沒有血管疾病的超過1.5萬名糖尿病患者參加的 ASCEND 試驗中,阿斯匹林的「絕對益處在很大程度上被出血危險所抵消」。與對照組相比,阿斯匹林將嚴重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顯著降低了12%,但卻使大出血風險上升了29%。

「大多數這些試驗並未顯示出明顯的益處,因此總體而言,人們對在一級預防中使用阿斯匹林存在一些懷疑。」意大利比薩大學心臟病學系主任拉斐爾·德·卡特里納醫生(Raffaele De Caterina)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拉夫金說,所有醫學會都根據這些研究而達成了一致。

「如果你身體健康,阿斯匹林不會阻止任何事情。」作為ASPREE研究的參與者和主持者之一,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學院教授約翰·麥克尼爾(John J. McNeil)告訴大紀元。

从2019开始,医疗界就不主张服用阿司匹林来作为心脏病的主要预防手段了。

美國心臟協會在2019年更新了他们的建議,並指出,從未患過心臟病或中風的人不應在未諮詢醫生的情況下每日服用小劑量阿斯匹林,某些特定族群(比如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高的群體)除外。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小組的建議更細節化。建議表示,不建議60歲或以上的未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人使用,而對於40~59歲、10年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為10%或以上(通過醫生評估)的成年人,即使這樣做了,淨效益也可能很小。

「人們應該與臨床醫生討論,並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出個人決定。」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小組副主席黃約翰医生(John B. Wong)在接受《大紀元時報》郵件採訪時表示。

然而調查顯示,還是有很多人,即使沒有發生過心血管事件,在預防性地使用阿司匹林。《內科醫學年鑑》2024年發表的研究統計了超過18.6萬美國人的報告數據, 40歲以上者有18.5%報告了使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而60歲以上者這樣做的比例更高,將近30%。

麥克尼爾介紹,現在大多數醫生不建議人們服用阿斯匹林進行一級預防,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醫學上的一切都發生得非常緩慢」。

阿司匹林的由來和臨床應用

對於已經患有心臟病或中風的人來說,使用阿斯匹林來防止事件的再次發生,是其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阿司匹林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並非這種藥物設計的初衷,而是在之後被偶然發現的。

阿司匹林最初來自於柳樹皮,被蘇美爾人和埃及人用於止痛和退燒,有至少3500年的歷史了。而柳樹皮的這種功效,主要源於它含有水楊酸。

1897年,化學家菲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將天然化合物水楊酸與乙酸酐加熱,合成了乙醯水楊酸。乙醯基的加入,使水楊酸變得穩定且刺激性降低。

1899年,這種化合物被註冊為「阿司匹林」,主要功效為退熱止痛。它抑制前列腺素——一種會引起發炎的荷爾蒙,進而抑制疼痛、發燒和發炎。這需要高剂量的阿司匹林,每天1000毫克,甚至是2000~3000毫克(500毫克一片,大約2~6片),但這種劑量不能長期服用。

這種藥物在人群中被使用了一段時間後,研究人員注意到了一個比較微妙的現象。

「60或70年後,人們才觀察到,經常服用該藥物的人心臟病或中風的發生率似乎較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醫學院全科醫學主席馬克·納爾遜医生(Mark Nelson)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介紹。

自此,人們開始努力研究這種情況背後究竟存在着何種機制。

納爾遜表示,這正是因為阿司匹林中的乙醯基具有抑制血小板從而具有抗血栓的功能。

血小板能將血細胞粘結在一起,形成血栓。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抑制血小板上的一種酶,使血小板不再具有粘性。而且這種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阿斯匹林一旦和血小板反應,則血小板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大約7天)都無法再起作用。

由於1/7的血小板每24小時便會更新,這就是為什麼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患者需要每天攝入阿司匹林,才能獲得其抗血栓的功效。

「抑制血小板功能,發揮抗血栓作用——這是當阿斯匹林以通常用於心血管預防的低劑量(75~150毫克/天)使用時唯一被證實的機制。」卡特里納表示,對於出現心肌梗塞、心絞痛、下肢動脈阻塞導致的間歇性跛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中風等血管事件後的患者,「毫無疑問地應該給予阿斯匹林」。

他解釋,在所有其它因素——例如年齡和合併症——相同的情況下,沒有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人和發生過的人服用阿司匹林後的出血風險是相似的。但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人再次發病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他們通過服用阿司匹林得到的防血栓益處可能大過出血的風險。

麥克尼爾還表示,「我們注意到,在老年患者中,他們年紀越大,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

黃約翰介紹,「從40 歲開始服用阿斯匹林,可能對預防首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有一定好處。對於 50 多歲的人來說,其益處和危害相差不多。一旦人到了60歲,就不應該服用阿斯匹林,因為弊大於利。」

醫生可以通過幾種方法來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比如風險評分公式(通過血壓、膽固醇水平和是否吸菸等因素評估風險)、超聲波或電腦斷層掃描血管,以及測量踝臂指數。

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病人擅自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或者不規律服藥可能面臨較大風險。2017 年瑞典的一項隊列研究報告顯示,長期服用阿斯匹林但停藥後,心血管事件增加了 30% 以上

留意阿司匹林導致的危險

有明確的臨床證據顯示,每天服用75~100 mg 劑量的阿斯匹林便足以抑制血小板,從而預防血栓的生成。超過這個劑量可能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對於低劑量使用阿司匹林,卡特里納表示,「當你增加劑量時,你不會增加抗血栓功效,你只是增加了胃毒性。」

這是因為,一定水平的前列腺素保護和加強了胃粘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胃酸的分泌。而阿司匹林阻斷前列腺素的產生,這樣不僅使胃黏膜通透性增加,還導致了胃酸對胃的直接損傷。其實包括阿斯匹林在內的所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的主要缺點之一就是胃腸道的副作用,包括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潰瘍、胃腸道出血等。

卡特里納介紹,阿斯匹林增加的出血類型大多是皮下出血、黏膜出血。而粘膜出血意味著主要是胃腸道和泌尿道出血。

腸胃道出血者的大便會變黑,被稱為柏油樣黑便,這是血液穿過上腸胃道所導致。納爾遜特別指出,一些腸胃道的出血可能並不明顯,患者沒有腸胃道的不適和黑便,但可能出現貧血——血紅素水平逐漸下降。由於血液無法攜帶盡可能多的氧氣,患者會出現疲倦、運動耐受性降低、能量水平下降等情況。

這種出血還可能發生在大腦中。「腦出血通常是災難性的,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這將導致所謂的出血性中風。」納爾遜介紹,還有些病人發生當時無法覺察到的微出血,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情況會逐漸惡化,「可能會出現癡呆等症狀」。

這意味著,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想預防血栓性中風,但可能適得其反,阿司匹林導致的腦部出血也是中風。

「血液凝固並不是一件壞事。」人體需要一定的形成血栓的能力,拉夫金說,血小板對於阻止血管滲漏非常重要——如果我們的血液不凝結,我們就會因失血過多而死亡,「這是一種平衡」。

此外,納爾遜表示,雖然在西方世界中,出血性中風一般約佔所有中風的15%,但嚴重程度和死亡率更高。

美妙的藥物

「阿斯匹林的作用機制已經得到很好的研究,實際上,世界上沒有一種藥物在作用機制方面的研究比阿斯匹林更多。」卡特里納表示,它高劑量下是解熱消炎藥,低劑量下是抗血栓劑。

「15 年前,我在澳洲,陪同我的是一位著名的美國醫生和科學家,他服用阿斯匹林進行初級預防。現在情況已不再是這樣。」卡特里納說,然而,阿斯匹林本身依然是有著美妙特性的藥物,「真正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應該給所有人服用阿斯匹林。」

責任編輯:林采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