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的儒家典範顏真卿 何以終成道教神仙?

作者:沉靜
在道教神仙傳記中,位列仙班的顏真卿是「北極驅邪院左判官」。(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71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時隔千載,他的文昭武烈依然感人肺腑。755年安祿山兵變,他首舉義旗,率領河北十七郡抗擊叛軍,堂兄顏杲卿和侄子顏季明等顏家三十餘人被俘虐殺,滿門忠烈;他立朝剛正,公言進諫,為奸佞所忌恨,屢遭貶遷,依然精誠一貫,恤民盡職,為大唐中興竭忠盡慮,德高望重。在安史之亂30年後的烽煙再起中,77歲的他以身殉國,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

顏真卿(709年—785年)歷任監察御史、平原太守、史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公有領域)

顏真卿去世不久,他的仙化傳奇便在民間流傳起來。中唐文人韋絢的《戎幕閒談》中就有顏真卿屍解成仙的記載。家人遷葬時,發現棺木朽敗,而他面容如生,手腳柔軟,髭髮青黑,握拳不開,指甲透過手背……抬棺材時感覺越來越輕,打開一看,一口空棺而已。唐末的《仙傳拾遺》、宋初的《太平廣記》都有類似敘述。在道教神仙傳記《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中,位列仙班的顏真卿「是北極驅邪院左判官」,被尊崇為道教雷部的神靈,負責驅惡鬼邪魔。(延伸閱讀:呂洞賓的故事(一)

儒家典範何以成道教神仙?一切其來有自。在三教並立又融攝的唐朝,文化藝術的創作和審美離不開儒釋道的滋補及深廣影響。書法家顏真卿不僅儒家文化底蘊深厚,還有著仙風道骨的超然。

佛寺書生 開元進士

顏真卿的家學淵源,其五世祖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敦敦教誨子孫後代恪守耕讀傳統和清正家風。他的祖上皆工書法,母親也寫得一手好字。幼年喪父的真卿恭孝聰慧,刻苦自立。他用木棍醮黃泥水在牆上練字,不忍煩憂拉扯著一群孩子靠親戚接濟的寡母。在考取進士之前的十餘年,他基本上是在山林佛寺內寄宿讀書的。晨鐘暮鼓,清風明月,在簡潔安定中紮實用功。18歲那年大病一場,因服食北山君道士的丹藥而痊癒。北山君叮囑他:你是有仙籍的,不宜沉迷宦海。顏真卿自此「常留心仙道」,也看了些佛道典籍。

顏真卿早期楷書代表作《多寶佛塔碑》,恭謹誠懇,勁骨豐肌,勻穩挺秀。它是初學楷書最通行的範本。(公有領域)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多少人半百之年還在趕考,而26歲的顏真卿一舉中第,這位楷書遒美、儀表堂堂的開元(734年)新科進士,與太子中書舍人韋迪之女結為伉儷。在他雙喜臨門的前後,唐玄宗做了讓他印象深刻、甚為轟動的大事,(1)把八仙中的張果老用轎子抬著請入東都宮中;(2)735年將御注的《道德經》頒行天下,令諸州大道觀刻石。同年秋,還御注了佛教的《金剛經》。早在722年就先御注了《孝經》,大唐天子遍注儒釋道經典,象徵著(用宰相張九齡的話來說)「三教並列,萬姓知歸……萬殊一貫,三教同歸」。

顏真卿參加吏部銓選,以「三判優」擢拔,授祕書省著作局校書郎。母親去世,他辭職回鄉守孝三年。後來,顏真卿又在「博學文詞秀逸科」考試中及第。天寶初年,他由京兆府醴泉縣尉升任長安縣尉。39歲的顏真卿擔任監察御史時,平反了五原郡多樁冤假錯案,恰逢當地久旱降甘霖,五原百姓親切地稱之為「御史雨」。

中原大地煙雨江南

天寶十二載(753年),因得罪寵臣楊國忠,顏真卿被遠遠地貶出了長安,到山東德州平原郡當太守,平原郡是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管轄的地盤。顏真卿敏銳地察覺安祿山圖謀不軌的跡象,修城存糧,早早做好了防備。這段時間寫的《東方朔畫贊碑》剛健雄渾,遒勁嚴正,為顏碑中的珍品。不久安史之亂爆發,他統帥20萬大軍抵抗,河朔諸郡皆視他為國之長城,「顏平原」的名號由此而來。758年秋,顏真卿僅尋到侄子季明的頭骨和堂兄杲卿的足骨,他一氣呵成地寫下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國殤家痛的斑斑血淚,悲愴憂思溢於字裡行間,震撼人心。

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局部。(公有領域)

隨著大唐國運的由盛而衰,顏真卿的仕途也充滿坎坷。不阿諛權貴、不曲意媚上的耿直忠臣,並不能見容於朝廷,甚至被宰相元載誣為「誹謗時政」。從安史之亂前夕就開啟的貶謫外放模式,在他的後半生頻繁上演,從45歲到70歲,(查其年表,細數一下)他總共被貶了9次。長途顛簸,舟馬勞頓,足跡遍及山東、河北、陝西、山西、四川、江蘇、湖北、江西、浙江……

「君子之仕,不以位尊為榮,而以盡職為貴。」他告訴孩子,「盡職者無他,正己格物而已,忠君愛民而已。」冥冥中似乎有股神祕的力量在牽引,每到一處,他總要前往佛寺道觀,去清靜放空,向高僧大德學禪問道,那種一見如故的天然親,與青少年時期的經歷有關,也許還有累世因緣,他結交了許多僧人道士。他與名僧嚴峻「一言相契,膠如漆也」。他與東林寺的熙怡大師是常在一起談經論道的「參禪之侶」。他對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宗師李含光(又稱玄靜先生)仰慕已久,欽其至德、深通玄微。本想宅心山林,無奈王事不遑,身不由己,他致書表達誠意,李含光(令弟子回信)鼓勵顏真卿的「超然之志」,身居官場,也可潛心隱修。(延伸閱讀:三人同夢為證 一代文豪蘇東坡的前世竟然是……

書法是他修身養性的主要方式,澄心養神,元氣豐沛。負陰抱陽,正奇相生,縱橫有象,行雲流水。心手相應,翰逸神飛。書道相通,道藝合一。他年輕時曾兩次辭官拜書法家張旭為師,張旭傳授十二筆法,還要他從大自然和生活中觀察體悟,用筆當如錐畫沙,使其藏鋒,力透紙背。走遍大江南北,他見到很多古代碑刻,向前輩名家學習的同時,也很注重從民間吸取營養。書僧懷素拜會顏魯公,真卿講到自悟的「屋漏痕」筆法,懷素大受啟發,敬佩不已。真卿贊曰:「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靈豁暢。」懷素成為繼張旭之後又一位草書大家。

歷職撫湖 成果豐碩

貶謫江南的歲月,遠離朝堂的政治漩渦,耳順之年的顏魯公崇道禮佛,寄情山水,心境曠達,過得充實又自在。如他《詠陶淵明》所描繪的:「手持山海經,頭戴漉酒巾。興逐孤雲外,心隨還鳥泯。」在撫州的公務之餘,他遊訪仙山,不遺餘力地保護當地道教文化遺蹟,撰寫了大量道教碑文,如《華蓋山王郭二真君壇碑銘》、《魏夫人仙壇碑銘》、《華姑仙壇碑銘》、《橋仙觀碑記》、《麻姑仙壇記》等等。

大曆八年(773年)正月,顏真卿走馬上任湖州刺史。他徵辟德才兼備的幕僚,把政務處理得井然有序,境內晏然。他還主持編纂了360卷的辭典兼韻書——《韻海鏡源》,召集儒釋道三教58位賢哲精英共襄盛舉。從28歲做校書郎起,他就開始陸續編寫此書,歷經戰亂、顛沛輾轉,在撫州任上已成規模,最後能在湖州找到一大群友人刪繁補闕、修訂收尾,他非常舒心快意。

顏真卿是湖州雅集唱和的靈魂人物,他也有逸興飛揚、逍遙灑脫的一面。此為《晩笑堂竹莊畫傳》顏真卿像。(公有領域)

在編纂過程中,吸納匯聚在顏真卿周邊的人越來越多,江東文士、州縣屬吏、北方寓客、僧道隱士……逐漸形成了近百人的文化圈。他們經常在一起詩酒唱和、泛舟登山、尋幽訪勝、品茗聽琴,內容豐富多彩,個個優游瀟灑。《全唐詩》收入了大曆年間湖州詩會的聯句就有53首,詩僧皎然、茶聖陸羽和蕭存、陸士修、李萼、裴澄等名士才俊都是他的得力骨幹。

顏真卿在杼山妙喜寺東南為陸羽建茶亭(三癸亭),「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這是顏真卿與友人月夜啜茶的淨化雅逸。他在《贈僧皎然》中寫著「倚石忘世情,援雲得真意。」又一次聚會聯句,皎然曰:「寒花護月色,墜葉占風音。」顏真卿道:「茲夕無塵慮,高雲共片心。」

來湖州雅集的貴客很多,有李白的族叔、篆書大家李陽冰,顏真卿所書之碑,多請他用篆書題額,世稱「雙璧」。還有曾與李白在剡中逍遙吟詩的吳筠,以道教神仙之說著稱於世。唐玄宗召其入朝,令待詔翰林。他預知天下將亂,還是歸隱了山林。在峴山與眾人聯唱酬和後,吳筠辭行,顏真卿為其設宴送別,皎然在《奉同顏使君真卿清風樓賦得洞庭歌送吳鍊師歸》中感嘆:「吳興太守道家流,仙師遠放清風樓」,可見,常與皎然靜坐參禪的顏魯公還是道家淵源更深啊!

吳筠身後的遺文是顏真卿整理並藏於密府的,如果不是心有靈犀的高度契合、非常值得信賴的人,怎能擔此重託?!吳筠《神仙可學論》中強調心性的修煉,應當守靜去躁,切不可縱慾,保精養氣以和神,表裡兼濟,形神俱超。因忠孝貞廉而死者,亦能登入仙格。

大曆九年八月,玄真子張志和駕扁舟而來,與顏真卿結成莫逆之交。「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棄官漁隱的張志和修仙學道,不僅愜意灑脫的《漁父詞》膾炙人口,而且繪畫、吹笛也很高妙。他的水上漂與乘鶴飛,更令人驚歎不已……

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顏真卿道學修煉日漸精深,書法藝術也爐火純青。養生有術的他,年過古稀依然神采奕奕,身手敏捷。

顏真卿晚年書法古樸蒼勁,風神高邁,寬博豁達。圖為他71歲撰寫的《顏勤禮碑》局部。(公有領域)

臨危受命 篤定慈憫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湖州終於了卻心願,把《天下放生池碑銘》立於駱駝橋東。從759年任昇州(南京)刺史時,他就撰寫此碑,唐肅宗詔天下諸州共建放生池81處,(今南京烏龍潭公園便是現存的一處)。15年間,他三度書碑,兩度奏表,為何如此重視呢?安史之亂8年混戰,人口減半,生靈塗炭,盛唐不再,人們內心的創傷難以癒合。那種血腥殘酷、哀鴻遍野,沒有經歷過的年輕人難以想像。無知狂妄的殺戮罪業滔天,放生護生的慈悲善舉功德無量,佛教的因果輪迴真實不虛。他參加超度亡靈的儀式,祭奠先人,他為眾生祈福,寫經書石……大曆十二年(777年),他成為慧明法師的菩薩戒弟子。他曾三次上書要求退休,但沒得到恩允。

建中四年(783年),藩鎮之亂愈演愈烈,形勢岌岌可危。朝廷派75歲的顏真卿親赴敵營宣詔勸諭叛將李希烈,奸相盧杞排除異己的伎倆,德宗皇上竟然也同意了。這是把本該頤養天年的四朝元老往火坑裡推啊!朋友們勸他別去。真卿曰:「君命也,將焉避之!」早已徹悟生死的他,臨危受命就坦然赴命,篤定而慈憫。顏真卿被囚禁兩年遭縊殺,其忠貞凜凜感動了不少將士,於是毒死李希烈,率眾歸唐。

傳奇神跡

他的仙化傳奇由中原向江南飛速傳開了,多地民眾感念其德,紛紛建廟奉祠,向這位命運多舛的忠義之士致敬,祈願他擺脫塵網、離苦得樂,不少人堅信他已成神。

不僅交往甚密的詩僧皎然認為顏真卿是「道家流」,「魯公好仙術」也是王世貞(1526—1590年)等後世文人的印象。從他與李含光、吳筠、張志和等人的交往中,可以一窺唐代道門中人的瀟灑風采,他尋訪仙蹤,撰寫了大量道教修煉碑文,對羽化飛升的神跡尤為嚮往。「至晉惠帝元康二年二月一日,彩雲連晝,仙樂喧風,二真君乃驂鸞駕鶴,冉冉上升。」(《華蓋山王郭二真君壇碑銘》)「真卿幸承餘烈,敢刻金石而志之」,這是他在《麻姑山仙壇記》結尾的肺腑之言。

仙山樓閣圖
顏真卿撰寫了大量道教修煉碑文,對羽化飛升的神跡尤為嚮往。圖為宋佚名《仙山樓閣圖》。(公有領域)

顏真卿一生儒釋道兼收並蓄,不同時期各有側重,從其書風變化可見一斑。以儒立身,由儒入道,儒道互補,佛道兼修。最終擺脫了地球引力的紅塵濁重,得道成仙。也許就是帶著任務下凡,又回歸仙界了,留下垂範後世的非凡經歷和顏體書法。

在顏真卿仙逝的第9年,也就是貞元十年(794年)11月12日,大唐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神奇事。果州(今四川南充)27歲的女道士謝自然在金泉道場白日飛升,當時有數千人圍觀歡送,刺史李堅上奏朝廷,唐德宗還下詔褒獎了呢!◇

參考資料:
《新唐書‧顏真卿傳》,《舊唐書》,《資治通鑑》
朱關田《顏真卿年譜》
吉川忠夫《時事只天知——顏真卿傳》
唐玄宗御注「三經」述評(王雙懷)
唐玄宗注《金剛經》與唐朝三教合一政策的形成(徐新源)
唐代道士吳筠的仙道思想(莊宏誼)
湖州味道|顏真卿的湖州時間軸和朋友圈(上、下)(思葦)
顏真卿記錄的道教史蹟(王宗昱)
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謝自然白日飛升書》

責任編輯:李梅@#

推薦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源起於遠古的神話。神話研究學者王孝廉先生說:「神話是民族共同的夢」,頗有深見。
  •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宇宙逐漸衰老,一點一滴的失去生命力。不知經過多少億萬年之後,大地變得枯萎殘破,一片荒涼。盤古所化生的人類,也已經凋零殆盡。一日,美麗的女媧女神翩然到來,她漫步在寂寥的原野中,感受到一股淒涼的孤獨。她心念一動:「這原本是個美好的世界啊!的確該為這世界再添生命了!」
  • 在女媧造人之後,亦不知經歷多少迢遠的時間,一日,一聲轟然巨響,支撐天頂的天柱斷裂,無極高遠的天空崩塌而下,天頂破了一個大洞,霎時星空漆暗,隕石滾滾墜地,翕塵揚沙,席捲遠近。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國語》有句名言:「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深入險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蹟因而被收錄在史書「忠義傳」中。(志清/大紀元)
    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一段的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人。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為名臣,張養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為文學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對張養浩的了解,大概就是從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開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李綱雖是一位文官,卻像一道堅固的長城,守衛北宋都城開封,連金兵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李綱一生堅持抗金,如果說皇帝堅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恥」也許就不會發生!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