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九佳(1)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禹鈞五桂 王佑三槐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竇禹鈞在諫議大夫任內退休,五個兒子都考上進士,其仁義道德之風和治家法則為當時的表率。(清玉/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32
【字號】    
   標籤: tags: , ,

【原文】

yǔ jūn wǔ guì ,wáng yòu sān huái 。
禹鈞五桂,王佑三槐。

ㄩˇㄐㄩㄣ ㄨˇㄍㄨㄟˋ,ㄨㄤˊㄧㄡˋㄙㄢ ㄏㄨㄞˊ。
禹鈞五桂,王佑三槐。

【注釋】

(1)禹鈞:竇禹鈞,唐末五代時期人,生於薊州漁陽(今天津市薊縣),地處燕國燕山一帶,故又名竇燕山。官至諫議大夫。

(2)桂:木犀科灌木或小喬木,花小而芳香,白色或淡黃色,果實紫藍色。又稱金粟、木樨、丹桂、桂花。古時以「桂」比喻科舉及第。

(3)王佑:字景叔,五代北宋大名府莘縣(今山東省莘縣)人。以文章聞名後漢、後周之際,才德兼備,後為宋太祖、太宗時的名臣。官至兵部侍郎,封晉國公。

(4)槐:蝶形花科落葉喬木,花盛開時成簇狀,重疊懸垂,多為黃色或黃白色,也有紫紅、粉紅,結莢果,含褐色種子,可入藥。周朝宮廷種三槐、九棘,朝廷公卿大夫分別坐於其樹下,後以「槐棘」比喻三公(古代三種最高的官職)。

【語譯】

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先後登科折桂,王佑種三棵槐樹預言子孫位至三公。

【人物故事】

竇禹鈞

《范文正公別集‧竇諫議錄》中,北宋名臣范仲淹詳細記錄了竇禹鈞父子之事。

竇禹鈞在諫議大夫任內退休,眾兒都考上進士,其仁義道德之風和治家法則為當代的表率。宰相馮道寫詩送他:「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燕山的竇老十,教導孩子用義風家法。有靈性的椿樹如長壽的父親,仙桂五枝吐露芬芳如五子登科。)人們多為傳誦。竇禹鈞生了五個兒子,長子竇儀,次為竇儼、竇侃、竇偁、竇僖。竇儀官至禮部尚書,竇儼禮部侍郎,都是翰林學士;竇侃為左補闕,竇偁為左諫議大夫,官至參知政事,竇僖為起居郎。

起初,父親竇禹鈞家業豐盛,但三十歲還沒有兒子。夜裡夢見死去的祖父和父親一起對他說:「你要早日修行!因為你命中無子,又壽命不長。」竇禹鈞聽從教導而不敢違抗。

竇禹鈞家裡有個僕人,盜用了二百千的錢,僕人擔心被發現,就自己寫了債券,繫在他十二三歲的女兒手臂上,寫道:「永賣此女,償還所欠的錢。」從此遠逃外地。竇禹鈞見了債券,很同情小女孩,立刻燒了債券,收留女孩,囑咐妻子說:「養育此女,等到可以出嫁的年齡,再幫她找個好對象嫁了吧!」女孩長大後,竇禹鈞選了佳偶,用二百千做嫁妝讓她嫁過去。後來僕人聽聞此事回來了,哭著訴說以前的罪狀,竇禹鈞也不追究。因此僕人父子畫了竇禹鈞的人像,傍晚供養,早起祝壽。

竇禹鈞幫貧困的親戚出錢辦喪事,幫親友的孤女出錢辦婚事,借錢給貧困朋友的子弟,幫助他們做生意,因竇禹鈞而存活的家族有幾十家。所以四方賢德之士,仰賴他維持生計的人不可勝數。他衡量一年的收入,除了夏祭、冬祭供給之外,都用在救人的急難。家裡素來儉樸,器具沒有金玉的裝飾,也沒有穿著絲帛的妻妾。他在家宅南邊搭建了一個四十間房的書院,禮聘文章與德行兼具的儒者當老師。凡是孤苦貧寒之士,有志於求學的人,不管認不認識,竇禹鈞都出錢,任憑其來就學。出自竇禹均門下,居高位而顯揚於世的人,接踵而來禮拜他。竇禹鈞死後,蒙受深恩的人,有的自願守喪三年,以報答他的恩德。

先前,竇禹鈞祖父和父親夢中告訴他無子及壽命不長。十年後,又夢見祖父和父親對他說:「我曾告訴過你,你三十歲前確實是無子之命,自己又短命。這幾年以來,你的名字高掛在天曹地府,因為你有陰德,被延壽三紀(十二年為一紀),賜給五個兒子,都能榮耀顯達,你還能福壽俱全,死後留在洞天作真人。」說完又囑咐禹鈞說:「陰陽之理,大多相同。善惡之報,或是現世報,或是來世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是毫無疑問的。」竇禹鈞又更努力修行積陰德。八十二歲時,他沐浴更衣,告別了親戚,在談笑中過世,他五個兒子和八個孫子,都尊貴顯赫於朝廷。後世稱揚教子有方的人必定說燕山竇十郎。

王佑

據《宋史》,名將符彥卿鎮守大名的時候,治理不當,宋太祖派王佑代為管理,讓他觀察符彥卿的動靜,告訴王佑:「這裡是你的故鄉,正所謂衣錦還鄉了。」王佑以家族百口性命證明符彥卿無罪,並且說:「五代的君王,大多因為猜忌而濫殺無辜,所以在位時間都不長,但願陛下引以為戒。」符彥卿因此得以免罪,所以世人都說王佑有陰德。

五代後漢時期,王佑曾勸告鄴帥杜重威不要反漢。宋太祖時,王佑拒絕了苟同翰林學士盧多遜陷害宰相趙普的陰謀,又以全家百口性命擔保大將符彥卿無罪,世人多稱讚他積了陰德。王佑親手種了三棵槐樹於自家庭院,說:「我的後代子孫,必定有人位居三公,此樹可做見證。」

論曰:王佑以百口性命證明符彥卿並無異心,並且說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國君在位時間不長,藉以杜絕太祖的疑慮,又拒絕盧多遜對趙普的排擠,以致被貶官外地。但是有仁德的人後繼有人,兒子王旦成為宋朝的元老重臣也是應該的了。

【說明】

竇禹鈞五子登科,《宋史》評論:「竇氏家族官業鼎盛,當世有人認為是竇禹鈞積陰德的善報,也是他以正道教子的成效。」竇氏五龍承蒙祖上積德,且家教嚴格,而成為品學兼優的人才。《三字經》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禹鈞教子有方,究其「義方」為何?竇氏家規說:「家庭之禮,儼如君臣;內外之禮,儼如宮禁。男不亂入,女不亂出;男務耕讀,女勤織紡,和睦雍熙,孝順滿門。」若要為子孫著想,除了行善積德,從小嚴格的家教也甚為重要。

王佑積德庇蔭子孫,三個兒子繼承仁厚家風,政績卓越,尤其次子王旦位居宰相十八年,天下清明太平,人稱「太平良相」。蘇軾在《三槐堂銘》提到,仁者必有後代子孫繼承。善惡報應,將延至子孫,這些上天早就排定好了。盜匪的長壽,孔子、顏回遭受的困厄,這都是因為天道還未成定局啊!晉國公王佑文武雙全,忠孝具備,天下人都盼望他擔任宰相,但始終因為堅守正道而被排擠。後來他的兒子魏國公王旦,在宋真宗時任宰相,當時朝政清明,天下無事,而享有福祿榮耀十八年。晉國公自身修德,數十年後上天回報子孫,我(蘇軾)因此知道上天安排的果報是必然的。

王旦之孫王鞏在翻修故居時,建了「三槐堂」,請蘇軾寫《三槐堂銘》,勉勵王氏子孫效仿祖先修養德行。司馬光家訓也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善積德之家,必有後福留給子孫了。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