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漫談:北路梆子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北路梆子源於蒲州梆子,約形成了明末清初年間,興盛於清同治至抗戰以前,最早流行佈於南起石嶺關,北至雁門關的代州一帶,後來遍及晉北各地及張家口、包頭、呼和浩特等地。

北路梆子在發展過程中,對中路梆子、口梆子、京梆子、河北梆子的形成起了重大影響,它本身在發展過程中,也吸收借鑒了大量民間曲調而豐富自己。

北路梆子的唱腔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板式有慢板(亦稱「四股眼」或「頭性」)、夾板(亦稱「慢二性」)、二性、垛板、三性、流水、箭板、滾白等。文場原以四大件為主:板胡(領頭)、二弦、三弦、四弦、經過發展又加上了二胡,琵琶、提琴等。武場有板鼓,手板、梆子、當鑼、水釵、小鑼、鉸子、碰盅、狗娃子(小方鑼)等組成,鼓板居指揮地位,北路梆子的唱腔高亢激越,頗能表現塞外人民的豪爽性格。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尚小雲字綺霞,因師從孫怡雲,故名小雲。他嗓音高亢勁挺,做工敏捷生動,節奏感強烈,文武兼備,昆亂不擋。劇目有《祭塔》、《御碑亭》、《福壽鏡》、《漢明妃》、《擂鼓戰金山》、《李三娘》、《比目魚》、《梅玉配》等。
  • 由國劇名令曹復永率領的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國劇團,十2日晚間在漢城世宗文化會館小劇場公演「美猴王」,宣慰了漢城、仁川京畿地區的旅韓華僑,尤其,扮演美猴王的張化宇紮實的功夫及矯捷的身段,博得了全場熱烈的喝采與掌聲。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國劇團今天在漢城的公演,以漢城時間下午三點及七點各演一場,三點演出的戲碼是「擋馬」、「遇后」及「水濂洞」,七點則為「美猴王」,由於來自台灣的國劇團在南韓演出的機會猶如鳳毛麟角般稀罕,門票早已被旅居漢城、仁川及京畿地區的旅韓華僑索取一空,容納八百席的小劇場上下兩樓全場座無虛席。
  • 《歸宗圖》亦名《薛剛反唐》,事見《薛剛反唐演義》。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