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點教室日記:2

山與海的歌唱

曾威凱
【字號】    
   標籤: tags: ,

如果有一天,山裡的孩子真的來到海邊,會發生什麼事呢?我猜有的孩子會好奇地伸出右腳,試探海水的溫度。有的孩子會脫光衣服,縱身一跳,激起興奮的浪花!然後,站在海邊,回頭望著他們生活的地方,抬著頭說:「那是我們住的山上」!而往前一眼望去,海的那邊,像是沒有盡頭!

下午放學之後,低年級的老師帶著小傑與小玲兩兄妹進到支點教室。老師在一旁跟我說著兩孩子的狀況,以及可能需要的協助。老師對於孩子的疼惜與瞭解,讓人能深刻感受得到。

沒多久,孩子對於教室不那麼陌生了,就走到能畫圖的角落,拿起色筆跟紙畫了起來。我坐在一旁,靜靜地陪著他們。兄妹兩像是有默契地,第一筆都在圖畫紙的中央,橫著畫了一條水平線,上面是海,下面是陸地。這條線,像是生命的重要依靠,給孩子穩定而安全的感覺。

「你們去過海邊嗎?」我好奇的問道。

「沒有。」兩兄妹異口同聲的回答。這裡的孩子,很多從沒離開過山上。

「老師,你有沒有去過海邊?」換他們好奇的看著我。我點點頭。

「海裡有沒有鯊魚?」「鯊魚會吃人,對不對?」「電視裡有這樣演,海裡有鯊魚。」「海邊有貝殼跟沙子對不對?」一連串來不及回答的童言童語,拼湊著他們對於「海」的想像。他們一邊說著,一邊也用手上的畫筆,讓這些小生命「跳」進圖畫裡。

在他們畫完手邊的圖畫後,我一手牽著一個孩子,陪他們走路回家。孩子的叔叔坐在門口,兩腳因為喝酒而愈來愈嚴重的痛風,而必須拄著拐杖,行動很不方便。我試著慢慢解釋在學校裡的「支點教室」,以及這可能可以給部落與孩子帶來些什麼。家裡的擺設簡陋,反映著一種緊迫的生活境況。住在隔壁的阿婆也坐在客廳裡,告訴我她因為車禍而必須長期休養的故事。孩子的爸爸可能是喝醉了,躺臥在沙發上。坐在這裡,感覺眼前的景象跟時間,全都靜止不動。

「為什麼不去找個工作?」「為什麼會一直喝酒?」這樣的問題不斷冒了出來。但眼前景象的背後是什麼呢?加在他們身上結構限制,是我未曾經歷過的。這些囿限不只是山上山下的距離而已,還有經濟上與資源上的落差。這在部落裡頭不會是特例,也即將考驗著部落裡慢慢長大的孩子。

走出門外,我跟兩兄妹坐在石牆上,繼續說著我們對於「海」的想像。離開時,孩子們還是拉著我的手,像是要再次提醒我,不要忘記帶他們去海邊的事。帶著部落的孩子到海邊,也許並不困難;但孩子如何能看到這世界豐富的面貌與可能,是我心裡正在想的事。

如果有一天,山裡的孩子真的來到海邊,會發生什麼事呢?我猜有的孩子會好奇地伸出右腳,試探海水的溫度。有的孩子會脫光衣服,縱身一跳,激起興奮的浪花!然後,站在海邊,回頭望著他們生活的地方,抬著頭說:「那是我們住的山上」!而往前一眼望去,海的那邊,像是沒有盡頭!

就這樣,山與海,也會因為孩子的生命律動,而樂聲悠揚!(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關係攻擊,是通過解除友誼、排擠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進行的威脅。父母們常常驚訝地發現,關係攻擊可能會出現在三歲孩子的身上。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被朋友推開的經歷可能完全令人費解,並在日託或幼兒園引發焦慮。
  • 這個故事是為了幫助一群8歲孩子,希望他們能再度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蹟和美麗—在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他們很難擺脫在網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圖像。圖像加上難以擺脫的深刻感受,讓孩子們嚇得睡不著—他們尖叫、流淚,也恐懼獨處。
  • 這是忍受多年悲傷和失去後,得以成長的故事。故事歷程和隱喻,對許多艱難情況和不同的年齡層來說,都有所幫助。
  • 《築巢的鳥兒》 適合年齡:兒童。 應對狀況:被迫離開家園。
  • 這是適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嘯襲擊後,為人們帶來希望並協助加強復原能力。這篇故事也收錄在東京書籍株式會社出版的《兒童心靈成長故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