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性格分析系列之五

【星座人物】江山盡覆忠臣淚 曠古奇俠文天祥(三)

「文武道不墜,我輩終堂堂」
魏菀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0日訊】同年(1270年)九月,不得志的天祥從意氣風發的青年到仕途沉浮的中年被免官回到家鄉,這十幾年來他深感人心私穢,世道污濁,有識之士無存,他無能振衰起弊,亦無力回天,心想面對如此家園殘敗真是不如歸去算了。然而以一介平民的身分鄕居不到幾年,咸淳九年(1273年),亂世裡的朝廷又起用他為湖南提刑,掌管獄訟,他一方面推辭不了,一方面實在放心不下家國的安危,就因著這一份想為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的使命感,他又再度啟程上任了。隔年被委調贛州(今江西境內)知州,據記載當時他對州民很少施用刑罰,多用義理引導教化,所以贛州所屬的十個縣的人民對他都非常愛戴,但是想不到在這短暫的安樂景象背後,元軍勢如破竹,攻佔漢土已是探囊取物!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病死。賈似道抑長立幼,為遂行私心改扶四歲的宋恭帝即位。九月時,元軍二十萬人由元丞相伯顏統領,分兩路進攻南宋。淮西軍不戰而逃、鄂州失守、主將都統投降、各地宋軍紛紛改節叛變,大軍連年壓境,山河變色、民不聊生,滿地殘破家園、戰火烽煙,計有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蘄州(今湖北蘄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陸)、六安(現安徽六安)等地在短短時間內皆相繼失陷,可歎南宋王朝兵敗如山倒,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下游告急,寒冬裡餓俘遍野,軍團是節節敗退!難民更是退無可退!

於是隔年(1275年)正月,已逝理宗的妻子謝太后對所有朝野官吏下了一道《哀痛詔》,述說繼君年幼,國家動搖,民生疾苦,處境艱危,請求疾速發動勤王義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離京寄居之處),要各地自行組織兵馬響應勤王。但想也知道,宋朝向來苟安積弊,賊人當道,各地將官多將此詔視為宋朝的催命符,不但觀望不前更想早謀打算;偏偏這個從來都在權力中樞之外的文天祥,奉讀詔書之後,卻是悲痛的涕淚滂沱,他不但立即發布榜文,徵募義勇,同時籌集糧餉;他捐獻家資,充當軍費,一無所有的把母親和家人子女送到弟弟處贍養,從此單身一人,終其一生,這個「時窮節乃現」的天祥,自此之後竟是再也沒有機會與家人團圓了。

友人曾對文天祥說:「現在元軍三路進兵,你以烏合之眾迎敵,無異驅群羊鬥猛虎。」除了要面臨處處冷言冷語之外,天祥還要應付朝中主和派權臣的阻撓,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有人誣告天祥的勤王軍在樂安、宜黃一帶搶劫。文天祥只好憤而上書抗辯,但賣國又欺君的賈似道雖已遭罷黜,新任的宰相陳宜中還是一樣想把天祥調離中樞,以防礙事。後來在情勢的壓力下,朝廷終於頒旨召文天祥領兵入京擔任短暫的兵部侍郎。

一路上天祥義軍對人民秋毫無犯的在八月到達臨安首都,聲望大增,他雖然積極要求奔赴前線阻擊元軍,以扭轉戰局。但是這個一心一意想保存社稷的大丈夫,卻只是被調到地方去救火,當他麾下義軍的重要將領在馳援當地同僚浴血苦戰的時候,卻有宋朝正規軍隊的隔岸觀火,坐視不救,更甚者還有整團乘夜逃跑的事情。只有他們這一批立定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志向的江西義軍們無畏局勢,英勇作戰,但獨木難撐大廈,最終又怎能擋住元軍兵鋒呢?

那年底的常州(今江蘇常州)與天祥率軍保衛的平江﹙今湖南平江﹚,在浴血苦戰後都被元軍攻破了,次年(1276年)正月,元軍終於兵臨臨安﹙杭州﹚城下,右丞相陳宜中、左丞相留夢炎,先後逃走,朝廷亂作一團。之前原本在陳宜中加緊議降之下,謝太后也準備妥「奉表(降書)稱臣」、「乞存境土」、「封為小國」這些好死不如賴活著的這些玩意兒。怎奈鷹飛兔脫,連最後一併響應起兵勤王的張世傑將軍前一陣子都對朝廷絕望,轉到南方招兵,以圖東山再起了。這時臨安滿朝文武,樹倒猢猻散,點選能人,只剩最後一人護主的文天祥。

被嚇壞的謝太后到了此時方才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有如今之國防部長),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盼能與元軍議和。文天祥見事已至此,無可推辭,雖知凶險,仍然答應出使元營,以便一窺虛實,見機行事。但他沒有料到對方手段如此陰險;伯顏當時企圖誘降文天祥不成,在天祥一番直言抗辯之後,竟被伯顏直接武力拘留,準備解送北都。就這樣,元軍不再費一兵一卒,宋恭帝母子就乖乖的獻城納土、無條件向元軍投降了。可歎這四十多年來,宋室歷代一路南逃、一路東遷、雖有能人異士興起,更多血蛭般的朝臣誤國,茫茫忠臣淚、悠悠滄桑史,太后簽署降表、幼主向元人謝恩,不論多少愛國志士曾出生入死的為挽救危亡而奮鬥,小朝廷今日卻雙手捧上降表。大宋朝這苟延殘喘的喪鐘,已然在歷史的青空中長嘯鳴盡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知道張騫他一生中,幾乎長年在塞外與大自然相處過生活,在其中張騫所擁有的樂觀、進取、冒險犯難的精神與堅定的意志力,是他深沉的精神力量,甚至是他整個的生命記憶了;而會有以上經歷的人呢,我們在占星學的分析上,恐怕非是火象星座的族群莫屬了。
  • 她是古今未見的「天之驕女」,她身家高貴、金枝玉葉,她才高八斗、天縱英才,她的精神與物質、親情與愛情、名聲與成就、識見與歷練,樣樣不缺、樣樣不凡,她能跟李白、李後主﹙煜﹚二位大家在「詞」的領域裡齊名,她能隨手輕捻一闕詞,即風華千萬、千古流傳,她的存在是華夏文學中的奇葩,她的傳作裡有太多洞悉世情的經典,她有一顆冰晶玲瓏的心,一種敏銳慧黠的眼光,還有…還有…..她這一生令人不勝唏噓的生平吧;她風光的來到這世上,在讚嘆與掌聲中成長,卻在長長一生的行路中,被迫在國破家亡的大時代下,一而再、再而三的狼狽而卑微的丟失了所有,最後她孤老何往?她隱姓埋名、染垢流離、不知所終、卒年不詳……. 。

  • 然而政治是無情的,因為當朝的權力更迭,清照親眼看見自己的父親因立場不同而被自己的公公在新舊黨爭時給排擠掉,被朝廷給罷了官,兩個親家因政見不同而交惡,她曾上書求公公救父,哀痛陳詞:「何況人間父子情?」,但還是沒用。這種現實環境瞬息萬變,道義恩情全不顧的政治生態,令清照不屑與憤慨,後來她在公公拜相之時,清照也獻詩說:「炙手可熱心可寒」,詩中存有諷喻。之後果如清照所料,趙家最終也被蔡京所誣陷了。任何處心積慮只為經營仕途的人,到底一樣坐不住那權力鬥爭的頂端。
  • 在清照年輕的時代中,其實重文輕武的北宋已到了瀕臨危亡的邊緣了。在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時金兵終於南侵,一舉攻破了宋都汴京,大肆搜刮京城財物,並且挾徽、欽二位皇帝及王公貴族等三千多人,百姓十餘萬及大批皇宮珍品北上金都,之後金人還將宋廷的王公貴族全當成奴役差遣使用。這如此荒謬的奇恥大辱,就是史稱的『靖康之禍』了。這時清照仍跟隨明誠在淄州(山東淄川)內,夫婦倆得知此訊,知道淄州不久之後也必將淪陷;兩人只好準備撤離,為了逃難,憂心忡忡的他倆不得不把歷代收集的金石書畫忍痛拋棄了一大部分,雖然縝密的鎖藏了十幾間房子之多,這樣還裝了十五車!而這些隨身的經史書卷、金石鼎彝都是他倆再也無法割捨的寶物,清照心理知道:「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這些珍貴的必定會失去,但是能夠保全多久就算多久吧!
  • 每個人都聽過李清照,不必要讀很多書,幾乎每個人也都知道幾句她的詞,尤其是在少年習文的成熟路上,李清照肯定啟蒙過這千年以來無數的中華學子,她的星盤想必定有其特殊之處,觀照她這一生比較明確的部分,以下就予一一解析。
  • 在此我們以中華傳統占星術中,最早在周、漢朝代叫做「七政四餘」,後來經張果老等人集編,又名《果老星宗》的這本古書所衍譯的相關文段,錄下於此:「木星得入四宮中,可見無災喜慶重,田宅昌榮需守祖,不逢破敗福豐榮」,意思是木星若在家庭宮,真的是福祿厚重,田宅昌榮,但是為人子孫的必須謹守祖業,只要沒有遇到其餘代表破落之星相,那麼註定是一世豐榮。「第七宮中木宿遊,聰明典雅備祥休,更饒取得高賢婦,偕老同心到白頭」,意思則是說,木星在婚姻宮的話,有極佳的好姻緣,可以娶到聰明、典雅、賢慧、同心、並且與自己白頭偕老的佳偶。那照這樣說來,就很有可能是明誠的七宮中有木星,而它則落在清照的四宮中了。
  • 大家都知道文天祥,因為他寧死不屈,大家都聽過正氣歌,因為那是所有華語教育中,學生必讀的課程。您知道他文武雙全、庶民出生,您知道他年方二十即高中狀元、少壯二十五歲卻有意隱歸,您知道他一生與南宋覆亡的戰爭命運糾葛,仕途坎坷、人微言輕;在他艱辛的一生中,周圍盡皆環伺著欺騙、賣國、通敵的小人,他在無兵可帶之下,自賣家產組織軍隊,他在軟弱苟安的宋主毫無明辨是非的能力、一再受盡佞臣操弄之下,到了最後國破家亡的那一步,方才掌握了國家實權;然而,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一個大時代的悲劇已然形成,南宋最終還是覆亡了,而這最後的孤臣孼子呢?他還有一趟深入人間煉獄的悲壯苦行在等著他,他還有那一趟將天堂之心強浸在腐蝕液裡的旅程在等著他……,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可歌可泣的文天祥。
  • 寶祐四年(1256年),二十歲的天祥隨父到京師臨安(今浙江杭州)參加科舉考試。在此他們看見了詩人林升在他那一首七言詩裡所說的景象:「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於是當時憂國憂民的天祥,在參與殿試時,一看到題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沒打,就撐著當時剛好受了風寒的病體,將胸臆之中滿腔的文采與報負一揮而就。待宋理宗到集英殿親定名次時,經過主考官的推薦,馬上把這位筆力雄健、論策高明、胸懷遠大又條陳明晰的文天祥取為一甲第一名,考上了頭名狀元!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