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風雲人物】傲煞人間萬戶侯的白樸

宇生 , 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1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8月29日訊】

白樸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穀,出身金朝的官僚家庭,其父親白華,是仕金樞密院判官,也是著名文士。白樸處於動盪的年代,蒙古軍攻南京(今開封)時,父親隨哀宗奔歸德,母親被擄送往蒙古軍中,當時白樸年甫七歲,由父親的好友元好問收養,元好問視如已出。

元白二家世代以來投合無間,有「再世元白」之稱。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於度曲。元好問曾曰「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足見其對白樸之器重與肯定。在元好問的陶冶下,奠定其不同於流俗之深厚古典文學根基,展現出大家之風範。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為鄭光祖),馬致遠等人並稱元曲四大家。

白樸生活在朝代更迭的大動亂時代,國變和家難對於他的生活、思想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他一生沒有出仕,曾著雜劇16種,大部分已經佚失,僅存《梧桐雨》和《牆頭馬上》兩種。其散曲作品約存小令三十餘首,套數二首,另有詞集《天籟集》傳世。

白樸雜劇最著名的雜劇作品是<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自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句。全劇透過敘述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的悲劇經歷,抒發一種盛衰無定的失落感和幻滅感,及對人生變遷之歎,正切合了元代知識份子對現實失望與感傷難逢盛世的普遍情緒。全劇結構層次井然,曲詞典雅,詩意濃厚。末折以聞雨打梧桐聲作結,渲染悲劇氣氛,尤見成功。因此,王國維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冕」。

而《牆頭馬上》是白樸另一出色的作品,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代四大愛情劇」,對清人的傳奇戲曲《長生殿》影響很大。
 
白樸的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為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其內容大抵是歎世、詠景和閨怨之作。尤以清麗見長,其中<沉醉東風.漁父>藉著歌詠「傲煞人間萬戶侯」的漁夫生活之悠閒愜意,以強調歸隱之好,藉此反映其厭惡政治的心態。此外,<慶東原>一首「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那裏也能言陸賈,那裏也良謀子牙,那裏也豪氣張華。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寫出以詩酒為樂,放情山水之間的愜意,反映了現實的黑暗,絕意仕途,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內心的苦悶。

此外,白樸的詞流傳至今約100餘首,大致為懷古、閒適、詠物與應酬。其中,懷古詞寄託了故國之思。大體而言,他的詞風受宋詞豪放派的影響,清代學者稱其詞「源出蘇辛而絕無叫囂之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徐光啟,字子先,明末上海縣人,曾擔任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等官職。他吸取西方的知識並結合中國的傳統科學,在天文、數學、生物和農學等研究上都有重大的突破,而其中以天文和農業方面的成就最受矚目。
  •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刑州人。他祖父郭榮學識淵博,不但通曉經書,對數學、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時候,在祖父的影響下,好奇心強,對科學發生濃厚的興趣。當時,劉秉忠和他的朋友張文謙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講學,郭榮把他孫子送到劉秉忠那裡學習。也更加奠定郭守敬在科學領域的成就。
  • 元世祖統一後遇到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曆法的混亂。無論是蒙古時使用的金朝曆法,還是南方用的曆法,誤差大,因而不能正確指示節氣,且兩套曆法同時使用造成混亂,對生產造成很大的困擾。於是忽必烈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後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曆工作。
  • 我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由於農業生產和制定曆法的需要,我們的祖先很早開始觀測天象。現在世人通稱的哈雷彗星,早在西元前613年就被載入魯國史書《春秋》中,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記錄。
  • 張可久,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一說名久可,號小山。慶元(今浙江寧波)人,屢為小吏,年代略晚於馬致遠,約是十三世紀後期、十四世期初間之作家,生平事蹟難考,僅能由他的曲中窺其身世一斑。在充滿鬱鬱不得志的作品中,可知其為懷才不遇、困於仕途的江南才子。由於仕途不得意,而歷遊江南之名勝古蹟,足跡遍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南一帶,晚年隱於杭州。
  • 歷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但史可法為國殉難的事蹟,在三百年後的今天再度回味,卻依然令人迴腸蕩氣…
  • 關漢卿,字漢卿,號己齋叟;大都(今北京)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是元代雜劇作家中的領袖級人物,《錄鬼簿》將他列於「前輩才人」56人之首。關漢卿的創作力十分驚人,所作劇曲,是元人中最多的,其中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他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拜月亭》、《救風塵》、《單刀會》、《蝴蝶夢》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