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關鍵外援‧蘇聯

子華
font print 人氣: 20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5日訊】(一)反覆無常 要價最高

在中國抗戰期間,前蘇聯比美國更早的援助了中國抗戰,但其援助卻反覆無常,並讓中國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1937年8月21日,蘇聯與民國政府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其第二條規定:「倘兩締約國之一方受一個或數個第三國侵略時,彼締約國協定,在衝突全部期間內,對該第三國不得直接或間接予以任何協助,並不得為任何行動或簽訂任何協定,致該侵略國得以施行。」但在1941年4月13日,蘇聯卻與日本簽定《蘇日中立條約》,背叛了1937年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日中立條約》稱:「蘇聯政府和日本政府莊嚴聲明,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政府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中國領土成為蘇日兩國的交易品。

1938年至1939年間,蘇聯先後向國民政府提供了三筆援華易貨貸款2.5億美元,實際到位1.7億美元,蘇聯允許中國使用這些貸款從蘇聯購買武器裝備,但蘇聯與日本簽定《蘇日中立條約》後,蘇聯對華援助立刻中止。

抗戰後期,美國軍隊已直撲日本本土,蘇聯卻按兵不動,與美英兩國不斷討價還價後,才答應出兵東北,但直到1945年8月9日,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當天蘇聯才「緊急」對日宣戰並斷交,第二天8月10日才出兵東北,受降關東軍。

蘇聯佔據東北後,不但全數洗劫了各種物資與工業設施,還與當時的中共密談,索取了東北鐵路與空中交通特權、大連旅順軍港使用權,以及優先開採東北礦產等的各項特權。蘇聯還利用中國抗戰期間的弱勢,繼續強佔海參崴等大片中國領土,公開支持外蒙古獨立,使中國喪失大片國土,原駐地的華僑華工被殘酷迫害。

(二)軍事援助 空軍志願人員英勇參戰

1938年至1939年,蘇聯向國民政府提供貸款用於購買蘇聯武器,並派出3千多名軍事顧問來華,幫助國軍進行訓練和參與重大戰役的組織工作,而最為重要的幫助則來自空軍。淞滬會戰後,中國空軍損失慘重,從1937年至1941年間,蘇聯向國民政府提供各型飛機1,200餘架,派遣空軍志願人員2,000多名。蘇聯空軍志願人員參加過武漢、粵北、廣州、南海空戰,遠征過台北、日本本土,共擊毀日機1,049 架,有200多名官兵犧牲。雖然蘇聯空軍作戰英勇,但與當時日軍有明顯差距,因此未能取得制空權。

1938年,蘇聯空軍參加了中國抗戰中最大規模的一次會戰,武漢會戰。蔣中正親自指揮超過100萬國軍抵禦30餘萬日軍對武漢的進攻,戰役持續4個多月,中方傷亡40餘萬,日方傷亡約14萬,雖然最終武漢失守,但日軍元氣大傷,日軍當時對武漢會戰也是傾盡全力,此後再無能力進行數十萬人以上的會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僵持階段。

日本侵佔武漢後,斯大林認為中國會很快亡國,因此加大了對遠東中國人的政治迫害,把遠東的十多萬世代居住的華僑和二十多萬中國勞工,安上各種罪名,如社會危險份子,有害份子,日本特務,少量幸運的被發配到中亞無人煙地區的青山腳下,而更多的被發配到西伯利亞的高寒地帶去服苦役。而在海參崴,華僑一個也不准居留。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間自發組織了東北抗日聯軍,後來也得到了蘇聯的支持,中共一直宣傳稱領導了東北抗日聯軍,但實際上東北抗日聯軍和延安沒有直接聯繫。東北抗日聯軍後期曾接受了「共產國際」領導,軍服也模仿了蘇聯軍隊,但1940年後,東北抗日聯軍難以為繼,餘部不得不撤退到蘇聯,期望得到給養和休整,卻被蘇聯全部繳械,關押勞改。

(三)日降後出兵東北 搶掠物資裝備

1941年,中國抗戰進入了艱難時期,蘇聯卻背叛了1937年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與日本簽定《蘇日中立條約》,承認了東北的「滿洲國」,日本則承認了外蒙古。該條約也違背了1924年在北京簽訂的《中蘇協定》,該 《協定》規定:「兩締約國政府聲明,嗣後無論何方政府不訂立有損害對方締約國主權及利益之和約及協定。」蘇日簽約後,斯大林親自為日本外相松岡洋右送行,還破例與日外相共同坐了一段火車,蘇聯隨即停止了對中國抗戰的援助。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與日本全面開戰,並慷慨援助中國。蘇聯也在美英的大力援助下戰勝了德國,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歐戰結束,根據協議,蘇聯應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但蘇聯卻遲遲不肯出兵。早在1944年的大洋洲瓜達卡納島戰役中,美軍發現日本關東軍番號,留在東北的「關東軍」實際是老弱病殘的空架子,真正的關東軍已經消耗在太平洋戰場上。

但直到日本於1945年8月9日接受無投降後,蘇聯才對日本宣戰,157萬多蘇軍機械化部隊早已部署完畢,於8月10日向駐中國東北和朝鮮的70萬「關東軍」發起進攻。因裝備和人員對比懸殊,日軍迅速潰敗,日本在8月15日宣佈全面停止抵抗,但東北戰鬥並未全面停止,到8月30日,蘇軍佔領了中國東北、庫頁島和朝鮮北部,日軍傷亡83,737人,投降59.4萬人,蘇軍繳獲大量武器裝備。

蘇軍佔領東北後,並未將繳獲的武器裝備轉交國民政府,而是將大部份運回蘇聯,少部份出售給中共用於內戰。蘇聯還將東北工業設施全數拆除,與大量物資一起運回蘇聯,此外,蘇聯還吞併了佔領的庫頁島,至今未交還中國。

(四)扶持中共打全面內戰

蘇聯在初期支持了中國抗戰,但很快又與日本媾和,旋即停止了對中國抗戰的支持,還加劇迫害在蘇的華僑華工。抗戰期間,海外華人華僑大量捐款支持國內抗戰,但是離國最近人數較多的蘇聯華僑,在斯大林的淫威下,卻無人敢有所舉動。1945年日本已經接受無條件投降後,蘇聯為佔據東北利益,才出兵東北,攻下庫頁島後卻不予歸還,同時還大肆侵吞東北物資和工業設施。

蘇聯還利用中共急於武裝部隊打內戰的心理,將繳獲的部份日軍武器出售給中共,並與中共先後簽訂了《哈爾濱協定》和《莫斯科協定》,內容包括:承諾蘇聯對東北鐵路、空中交通的特權,提供中華民國政府與美軍行動情報,以東北物資棉花、大豆、戰略物資提供蘇聯,換取精良武器,蘇聯有優先開採中國礦產的權力,有權駐兵在新疆和東北地區,蘇聯設遠東情報局於中國,如果歐洲爆發戰爭,中共應派遠征軍十萬,勞工兩百萬支援蘇聯。此外,遼寧、安東省的特別行政區在適當時候併入朝鮮。隨後,中共還承認了蘇聯支持下的外蒙古的獨立。

蘇聯在最後時刻出兵東北,雖然也是幫助了中國抗戰,但實質卻為謀取自身利益,更直接推動了隨後的中國內戰,令經歷了艱苦抗戰的中國人民再次面對內戰的巨痛。

抗日戰爭期間,中共打著抗戰旗號,在日軍與國軍戰線背後的大片真空區內發展武裝,對比國軍損失的400多萬人,中共軍隊卻在毛澤東「七分發展,兩分應付,一分抗日」的原則下,從4萬多人發展到超過200萬人,但直到中共與蘇聯進行賣國交易,從蘇軍獲得東北投降日軍的部份武器後,才真正具備了大打內戰的實力。

(五)援助的同時帶給中國人永久傷痛

蘇聯在支援中國抗戰中反覆無常,而後來更是利用中共急於內戰而要足了籌碼,令中國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在與中共密談的同時,蘇聯也同時派人與國民政府談判週旋,但始終沒有向國民政府轉交日軍投降後獲取的各項利益。在當時中國可能爆發的內戰中,蘇聯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通過向中共出售大批武器,令中共具備了打內戰的實力。

中共打贏內戰後,以放棄戰爭賠償的籌碼獲取了日本的承認,當日本為侵華戰爭道歉時,毛澤東竟說,「我們不這樣看,是日本軍閥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因此教育了中國人民,不然中國人民不會覺悟,不會團結,那我們到現在也還在山上,不能到北京來看京戲。就是因為日本皇軍佔領了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別無出路,才覺悟起來,才武裝起來進行鬥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條件。所以日本軍閥、壟斷資本幹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謝的話,我寧願感謝日本軍閥。」

雖然中國人民感謝蘇聯對中國抗戰援助,但蘇聯的所作所為也給中國人造成了永久的傷痛。中共為掩蓋與蘇聯之間的賣國交易,掩蓋中共假抗日的事實,不斷升級蘇聯出兵東北的歌頌宣傳,甚至將曾經站出來質疑蘇軍在東北大肆搶東西、強姦婦女的東北知識份子打成右派。在東北各地依然保留著紀念蘇軍的紀念碑,橫貫長春市的最主要幹道在幾十年中一直被稱為「斯大林大街」,大連市政府前的廣場也一直被稱為「斯大林廣場」,直到蘇共解體數年後,「斯大林」的名稱才被徹底更換掉。(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毛澤東的戰略就是把蘇聯軍隊拉進中國,為他打江山。在這一天到來前,他保存擴大中共軍隊的地盤。開戰後,毛堅持紅軍不參加正面戰場的戰鬥,只在側面做游擊隊協助,蔣介石同意了。其實毛連側面襲擊也不想做,他命令指揮官們等日本軍隊擊潰國民黨軍繼續往前推進時,在日軍後方佔領土地。
  • 郭汝瑰,四川銅梁人,畢業於黃埔五期,早年參加中共,後失去組織關係。追隨國民黨抗日。在抗日戰爭中他作戰極其英勇,深受陳誠和蔣介石先生嚐識,一路走好,步步高陞。在國共逐鹿中原的戰爭中,他已是高級將領,官至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長,第22兵團司令兼72軍軍長,堪稱蔣的愛將,可此時他己是中共的高級間諜,將許多重要的作戰計劃給了毛澤東。
  • 魯迅曾撰《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反駁對於國人自信力的悲觀看法。時維1934年9月,距今74年了。今天正值「7.7」事變71週年,此刻中國人自信力如何恐難一概而論,蓋中港台及海外炎黃子孫情況各異。但僅從紀念抗日戰爭的角度,則可稱「內外有別」「國內冷,海外熱」,大陸同胞對此的關注遠不及境外的中國人。
  • 上個世紀的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中國人民經歷了八年異常艱辛、慘烈的抗戰,最終贏得了反日本侵略戰爭的最後勝利。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忘記那些在抗戰中向中國伸出援手的國家和民族。很多自願去中國支援抗戰的外國人都留下了感人的故事,他們的真誠幫助和支援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中國抗戰起到支撐作用的關鍵援助,來自於為數不多的幾個外國政府。隨著「八‧一五」到來,基於勿忘國恥與揭示歷史真相的目地,謹以此系列文章,再現中國抗日戰爭中那些國人不應該忘卻的史事和歷史瞬間。
  • 1941年,中德合作嘎然而止,失去外援的中國抗戰陷入了困難時期。國家之間戰爭歸根到底拼的是國力,是經濟,如果沒有能源、作戰物資做保證,如果槍炮裡沒有彈藥,如果飛機、坦克、汽車裡沒有汽油,如果負傷的戰士沒有醫藥的救治,中國不可能取得抗戰的勝利。中國抗戰的勝利並不是靠人命的堆積、簡單的地道戰、地雷戰等游擊戰打贏的,更不是靠小米加步槍、靠人命搶奪敵人的武器來保持與日軍的對峙狀態。
  • 《蔣中正(蔣介石)日記(1948—1954)》新書日前於國史館發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暨前國史館長呂芳上指出,這是一部罕見的國家領導人日記。
  • 幾年前看到旅居美國的阿陀一篇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驚心動魄的南中國知青偷渡潮》一文,該文寫得深入細緻,氣勢恢宏,且數據清晰,把當年的知青偷渡重現眼前。作者不是卒友,但能寫出如此佳作,可見其寫作功力深厚。但一篇好文有時也會有爭議的地方。我個人與作者有不同的意見不吐不快,因此在這裡提出來,讓大家討論一下。
  • 在當年那個迫使大量人民「起錨」、「督卒」、「較腳」、「著草」——等同逃亡的大時代裡,並非所有人都會一走了之的,所有成功的逃亡者都必須具有活躍的思想。在當年的那個時代背景下,一個思想僵化,中紅毒甚深的人,即使他們不是那個制度的得益者,他們也不會對那個極權制度產生懷疑,進而產生叛逆之心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