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通史:史記(38)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 第七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五)

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複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爲漢,(1)鴻溝而東者爲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爲平國君。(2)匿弗肯複見。曰:“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故號爲平國君。”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

  注(1)集解文穎曰:“于滎陽下引河東南爲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韂,與濟、汝、淮、泗會于楚,即今官渡水也。”正義應劭雲:“在滎陽東二十裏。”

  張華雲:“大梁城在浚儀縣北,縣西北渠水東經此城南,又北屈分爲二渠。其一渠東南流,始皇鑿引河水以灌大梁,謂之鴻溝,楚漢會此處也。其一渠東經陽武縣南,爲官渡水。”按:張華此說是。

  注(2)正義楚漢春秋雲:“上欲封之,乃肯見。曰‘此天下之辨士,所居傾國,故號曰平國君’。”按:說歸太公、呂後,能和平邦國。

  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1)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2)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3)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4)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複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爲之柰何?”對曰:

  “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5)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6)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7)以與彭越:使各自爲戰,(8)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

  于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幷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穀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幷行,屠城父,(9)至垓下。(10)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11)舉九江兵,(12)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注(1)集解韋昭曰:“凡數三分有二爲太半,一爲少半。”

  注(2)正義遺,唯季反。

  注(3)集解如淳曰:“夏音賈。”正義括地志雲:“陳州太康縣,本漢陽夏縣也。

  續漢書郡國志雲陽夏縣屬陳國。”按:太康縣城夏後太康所築,隋改陽夏爲太康。

  注(4)集解徐廣曰:“在陽夏。”駰案:晋灼曰“即固始也”。正義括地志雲:“固陵,縣名也。在陳州宛丘縣西北四十二裏。”

  注(5)集解李奇曰:“信、越等未有益地之分也。”韋昭曰:“信等雖名爲王,未有所畫經界。”

  注(6)正義傅音附,著也。陳即陳州,古陳國都也。自陳著海,幷齊舊地,盡與齊王韓信也。

  注(7)正義括地志雲:“穀城故在濟州東阿縣東二十六裏。”睢陽,宋州也。自宋州以北至濟州穀城際黃河,盡與相國彭越。

  注(8)正義爲,于僞反。

  注(9)集解如淳曰:“幷行,幷擊之。”正義父音甫。壽州壽春縣也。城父,亳州縣也。屠謂多刑殺也。劉賈入圍壽州,引兵過淮北,屠殺亳州、城父,而東北至垓下。

  注(10)集解徐廣曰:“在沛之洨縣。洨,下交切。”駰案:應劭曰“垓音該”。

  李奇曰“沛洨縣聚邑名也”。索隱張揖三蒼注雲:“垓,堤名,在沛郡。”正義按:垓下是高岡絕岩,今猶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側,因取名焉。今在亳州真源縣東十裏,與老君廟相接。洨音戶交反。

  注(11)集解如淳曰:“以舒之觽屠破六縣。”正義括地志雲:“舒,今廬江之故舒城是也。故六城在壽州安豐南百三十二裏,匽姓,咎繇之後。”按:周殷叛楚,兼舉九江郡之兵,隨劉賈而至垓下。

  注(12)正義九江郡壽州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自陳徙壽春,號雲郢。至王負芻爲秦將王剪、蒙武所滅,于此置九江郡。應劭雲:“自廬江尋陽分爲九江。”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1)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2)常幸從;駿馬名騅,(3)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慨,自爲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歌數闋,美人和之。(4)項王泣數行下,(5)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注(1)集解應劭曰:“楚歌者,謂鶏鳴歌也。漢已略得其地,故楚歌者多鶏鳴時歌也。”正義顔師古雲:“楚人之歌也,猶言‘吳謳’、‘越吟’。若鶏鳴爲歌之名,于理則可,不得雲‘鶏鳴時’也。高祖戚夫人楚舞,自爲楚歌,豈亦鶏鳴時乎?”按:顔說是也。

  注(2)集解徐廣曰:“一雲姓虞氏。”正義括地志雲:“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裏。長老傳雲項羽美人頉也。”

  注(3)正義音隹。顧野王雲青白色也。釋畜雲:“蒼白雜毛,騅也。”

  注(4)正義和音胡臥反。楚漢春秋雲:“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注(5)正義數,色庾反。行,戶郎反。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1)麾下(2)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3)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4)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5)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6)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7)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决死,願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爲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爲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爲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爲三處。(8)于是項王大呼(9)馳下,漢軍皆披靡,(10)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爲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11)與其騎會爲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爲三,複圍之。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

  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注(1)正義其倚反。凡單乘曰騎。後同。

  注(2)正義麾亦作“戲”,同呼危反。

  注(3)正義屬音燭。

  注(4)集解徐廣曰:“在淮南。”正義括地志雲:“陰陵縣故城在濠州定遠縣西北六十裏。地理志雲陰陵縣屬九江郡。”

  注(5)集解文穎曰:“紿,欺也。欺令左去。”

  注(6)集解漢書音義曰:“縣名,屬臨淮。”正義括地志雲:“東城縣故城在濠州定遠縣東南五十裏。地理志雲東城縣屬九江郡。”

  注(7)正義,卒,子律反。

  注(8)正義期遇山東,分爲三處,漢軍不知項羽處。括地志雲:“九頭山在滁州全椒縣西北九十六裏。江表傳雲項羽敗至烏江,漢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戰,因名。”

  注(9)正義火故反。

  注(10)正義上披彼反。靡,言精體低垂。

  注(11)正義言人馬俱驚,開張易舊處,乃至數裏。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1)烏江亭長檥船待,(2)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觽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3)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4)指王翳曰:(5)“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6)邑萬戶,吾爲若德。”(7)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爲五:封呂馬童爲中水侯,(8)封王翳爲杜衍侯,(9)封楊喜爲赤泉侯,(10)封楊武爲吳防侯,(11)封呂勝爲涅陽侯。(12)

  注(1)集解瓚曰:“在牛渚。”索隱按:晋初屬臨淮。正義括地志雲:“烏江亭即和州烏江縣是也。晋初爲縣。注水經雲江水又北,左得黃律口,漢書所謂烏江亭長檥船以待項羽,即此也。”

  注(2)集解徐廣曰:“檥音儀。一音俄。”駰案:應劭曰“檥,正也”。孟康曰“檥音蟻,附也,附船著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謂整船向岸曰檥”。索隱檥字,服、應、孟、晋各以意解爾。鄒誕生作“漾船”,以尚反,劉氏亦有此音。

  注(3)正義音奇。

  注(4)集解張晏曰:“以故人故,難視斫之,故背之。”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注(5)集解如淳曰:“指示王翳。”

  注(6)正義漢以一斤金爲一金,當一萬錢也。

  注(7)集解徐廣曰:“亦可是‘功德’之‘德’。”正義爲,于僞反。言呂馬童與項羽先是故人,舊有恩德于羽。一雲德行也。

  注(8)索隱按晋書地道記,其中水縣屬河閑。正義地理志雲中水縣屬涿郡。應劭雲:“在易、滱二水之中,故曰中水。”

  注(9)索隱按地理志,縣在南陽。按:表作“王翥”也。正義括地志雲:“杜衍侯故縣在鄧州南陽縣西八裏。”

  注(10)索隱南陽有丹水縣,疑赤泉後改。按:漢書表及後漢作“□”,音火志反。

  注(11)索隱地理志縣名,屬汝南,故房子國。正義吳防,豫州縣。括地志雲:

  “吳房縣本漢舊縣。孟康雲吳王闔廬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爲堂溪氏,本房子國,以封吳,故曰吳房。”

  注(12)集解徐廣曰:“五人後卒,皆謚壯侯。”索隱地理志南陽縣名。正義涅,年結反。括地志雲:“涅陽故城在鄧州穰縣東北六十裏,本漢舊縣也。應劭雲在涅水之陽。”

  項王已死,(1)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爲其守禮義,爲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爲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穀城。(2)漢王爲發哀,泣之而去。

  注(1)集解徐廣曰:“漢五年之十二月也。項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歲生,死時年三十一。”

  注(2)集解皇覽曰:“項羽頉在東郡穀城,東去縣十五裏。”正義括地志雲:“項羽墓在濟州東阿縣東二十七裏,穀城西三裏。述征記項羽墓在穀城西北三裏半許,毀壞,有碣石‘項王之墓’。”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爲射陽侯。(1)桃侯、(2)平皋侯、(3)玄武侯(4)皆項氏,賜姓劉。

  注(1)集解徐廣曰:“項伯名纏,字伯。”正義射音食夜反。括地志雲:“楚州山陽,本漢射陽縣。吳地志雲在射水之陽,故曰射陽。”

  注(2)集解徐廣曰:“名襄,其子舍爲丞相。”正義括地志雲:“故城在滑州胙城縣東四十裏。漢書雲高祖十二年封劉襄爲桃侯也。”

  注(3)集解徐廣曰:“名佗。”正義括地志雲:“平皋故城在懷州武德縣東二十裏,漢平皋縣。”按:佗音徒何反。

  注(4)集解徐廣曰:“諸侯表中不見。”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1)“舜目蓋重瞳子”,(2)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窎起,相與幷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3)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爲“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4)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5)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注(1)集解文穎曰:“周時賢者。”正義孔文祥雲:“周生,漢時儒者,姓周也。”

  按:太史公雲“吾聞之周生”,則是漢人,與太史公耳目相接明矣。

  注(2)集解尸子曰:“舜兩眸子,是謂重瞳。”

  注(3)集解此時山東六國,而齊、趙、韓、魏、燕五國幷起,從伐秦,故雲五諸侯。

  注(4)正義顔師古雲:“背關,背約不王高祖于關中。懷楚,謂思東歸而都彭城。”

  注(5)正義卒音子律反。五年,謂高帝元年至五年,殺項羽東城。

  【索隱述贊】亡秦鹿走,僞楚狐鳴。雲郁沛穀,劍挺吳城。勛開魯甸,勢合碭兵。卿子無罪,亞父推誠。始救趙歇,終誅子嬰。違約王漢,背關懷楚。常遷上游,臣迫故主。靈壁大振,成皋久拒。戰非無功,天實不與。嗟彼蓋代,卒爲凶竪。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分天下以爲三十六郡,①郡置守﹑尉﹑監。②更名民曰“黔首”。③大酺。收天下兵,④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⑤金人十二,重各千石,⑥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地東至海暨朝鮮,⑦西至臨洮﹑羌中,⑧南至北向戶,⑨北據河爲塞,幷陰山至遼東。⑩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⑾南臨渭,自雍門⑿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⒀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⒁
  • 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①僊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②
  •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爲石,①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禦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①趙高爲郎中令,②任用事。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令髃臣議尊始皇廟。髃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毀。③今始皇爲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咸備,毋以加。先王廟或在西雍,④或在咸陽。天子儀當獨奉酌祠始皇廟。自襄公已下軼毀。所置凡七廟。髃臣以禮進祠,以尊始皇廟爲帝者祖廟。皇帝複自稱‘朕’。”
  • 六國陵替,二周淪亡。幷一天下,號爲始皇。阿房雲構,金狄成行。南游勒石,東瞰浮梁。滈池見遺,沙丘告喪。二世矯制,趙高是與。詐因指鹿,灾生噬虎。子嬰見推,恩報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頽綱,云誰克補。
  • 項籍者,下相人也,(1)字羽。(2)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3)梁父即楚將項燕,(4)爲秦將王剪所戮者也。(5)項氏世世爲楚將,封于項,(6)故姓項氏。
  • 項梁起東阿,西,*(北)**[比]*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爲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
  • 到新安。(1)諸侯吏卒异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1)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2)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3)趣義帝行,其髃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 當古老的《易經》與現代遺傳學相遇,會揭示怎樣的生命真相?現代科學的發現,中國古人早就知道?人身自有陰陽,原來也體現在這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