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什麼古人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作者: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2237
【字號】    
   標籤: tags: ,

在電視或電影的古裝戲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兩個人交頭接耳密商事情,然後其中一人對另一人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再告訴其他人。」此外,古籍中也有記載,如元朝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我叮囑他這樁事,則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那麼,為甚麼古人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呢?

其實,「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是有典故的,出自《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楊震,字伯起,東漢時弘農郡華陰縣人。他為人公正廉潔,不謀私利,是難得的清官。楊震從少年起就聰明好學,他通曉經傳,博覽群書,對各種學問都深入鑽研。

楊震未當官前非常熱心教育事業,在家鄉辦學,來自四方的求學者絡繹不絕。他教學有方,堅持有教無類,不分貧富,因此名氣大,學生多。當時,人們都稱讚楊震為「關西孔子楊伯起」。

由於楊震辦學多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因此聲名大噪。當時的大將軍鄧騭也聽說了,他很敬重楊震的學識、賢能,就徵召楊震到自己府內任職。上任不久,楊震又被推舉為茂才出任地方官,先後升遷為襄城令、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涿郡太守,再調升為九卿之一的太僕、太常,後又晉升為三公的司徒、太尉。

楊震在赴任東萊太守途中,路經昌邑。當時的昌邑縣令王密,是他任職荊州刺史時舉茂才提拔的官員。王密聽說楊震路過本地,為報答當年楊震的提攜之情,於是白天去謁見楊震,晚上則準備了白銀十斤想贈送給楊震。

楊震對他說︰「我們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為人,你卻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完後,慚愧的離開。

後來,楊震調任涿郡太守,為官清廉公正,不接受私人請託、謁見。他的子孫和平民百姓一樣,常吃蔬菜,出門步行,生活簡樸。有老朋友、長輩想讓他為子孫購置產業,楊震不肯,他說︰「讓以後的世人稱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我用這個留給他們,不是也很豐厚嗎?」

楊震自大將軍鄧騭徵召入府任職,到被罷免太尉止,共出仕了二十多年。他為人剛正不阿,為官克盡職守,公正、廉能,他的品德因此為世人所稱讚。因拒收王密賄禮,說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這「四知」的千古名句,成為清廉自持,不接受非義饋贈的典源,後人也引用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比喻事情極為重要須要守密。@*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楊(yang2)姓有四種來源:
      
    1、 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 東漢中期以後,朝政日益腐敗、官吏貪污屢見不鮮。安帝時,享有「關西孔子」美譽的楊震是當時的一股清流。某日,他被任命為太守,在赴任途中時巧遇縣令王密突然來訪,因與楊震曾有師生情誼,兩人秉燭促膝長談至深夜;此時王密從懷中取出十斤黃金,並稱是感念楊師之教誨。楊震回答說:“你應該把這份心意回報給朝廷、百姓才對…。”
  • 楊綰一向以德行聞名,生性清廉,貞守節操,乘車穿衣都很儉樸,擔任宰相不到幾個月,人心就自然潛移默化。
  • 安貧樂道語出《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處世當無愧心」、「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不欺暗室不欺心,不愧屋漏不愧人……坦蕩者,可以寵辱不驚,坐觀窗外葉枯葉榮,靜品天外雲卷雲舒;可以站在高處俯瞰,享受登高遠眺的悠然;可以看淡人間一切得失、恩怨,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舉重若輕....
  • (shown)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楊寶夢見一位黃衣童子,向他拜謝說......
  • 文化課教材(初級):幼學瓊林(二十九)
  • 洛杉磯蓋帝博物館 (The Getty Museum)展出康熙年間四十多件瓷器,還有七幅法國掛毯繪製「中國皇帝的故事」,真實記錄了路易十四與同時期的順治康熙期間的文化交流和中法友誼。
  • 東漢時代的楊震,少而好學,博覽群籍,學問深湛。當時的儒者都對他十分敬重,因他是潼關以西的華陰人,所以都尊稱他為「關西孔子」。
  • 相者,原為輔助之義,後引申為輔助國君,管理國家政事者稱為相。何謂賢相?或曰,在相位之治世名臣者;或據《荀子‧富國》云:「若天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凶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餵之患,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中國數千年來,朝代更迭,賢相輩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