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护国威尊严

作者:陆真
鄯善、于阗是西域的主要国家,他们结交了汉朝,别的西域国也都愿意与汉朝和好。(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25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汉朝皇帝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汉代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名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投笔从戎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班超(32年─102年)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班超却愿意投笔从戎,勇护国威。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抢夺居民的财产和牲畜,就扔下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了。

班超。(公有领域)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1世纪─88年),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的手下,担任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遵循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班超带着随从三十六人,先到了鄯善(西域的一个国名,原名楼兰,在今新疆的卡克里克。“鄯”读“善”)。

鄯善原来是归附匈奴的,因为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勒索财物,鄯善王很不满意。但是这几十年来,汉朝顾不到西域那边,他只好勉强听匈奴的命令。这次,鄯善王看到汉朝派了使者来,他就殷勤地招待着他们。

但是,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他起了疑心,对随从的人员说:“你们看得出来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里。”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想。刚巧鄯善王派仆人,送酒食来。班超装着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方?”

鄯善王和匈奴的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那个仆人被班超一问,以为班超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只好老实地回答说:“来了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三十里地。”

班超把那个仆人软禁起来,立刻召集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西域,目的是为了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变了。这样的事态,如果发展下去,他们会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乡了。你们看怎么办?”

大家都说:“现在情况危急,我们置生死于度外,愿听您的号令!”

班超说:“大丈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到匈奴的帐篷周围,一面放火,一面进攻。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马,一定惊慌万状。只要杀了匈奴的使者,事情就好办了。”

大家说:“好,就这样奋力一拼吧!”

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着三十六位壮士,去袭击匈奴的帐篷。那天晚上,正赶着刮大风。班超吩咐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匈奴的帐篷后面;其余壮士埋伏在帐篷两侧,班超顺风放火。火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壮士大喊大叫地杀进了帐篷。

匈奴人从梦里惊醒,到处乱窜。班超带头冲进账篷,其余的壮士跟着班超杀进去,当即杀了匈奴使者及其三十多个士兵,并把他们的所有帐篷都烧光了。

班超回到自己的营房时,天刚发白。班超将衣着略加整理,便请鄯善王过来。鄯善王得知匈奴的使者已被班超杀灭,心中又惊又敬,知道班超勇威劲锐,犹如神人,就对班超表示:愿意服从汉朝的命令。

班超像,出自清朝丁善长《历代画像传》。(公有领域)

镇抚于阗

班超回朝后,汉明帝提拔班超做军司马,又派他到于阗(国名,“阗”读“田”)去。明帝叫他多带点人马,班超说:“于阗国家大,路程又远,就是多带几百人去,也不顶事。如果遇到什么意外,人多反而多有不便。”结果,班超还是带了原来的三十六位随从,来到于阗。于阗王见班超带的人少,接见的时候,并不怎么热情。班超劝他脱离匈奴,跟汉朝交好。他决定不下,找巫师向神请示。

那个巫师本来就反对于阗王跟汉朝友好,他便假装乞神弄鬼,然后对于阗王说:“你为什么要结交汉朝?汉朝使者骑的那匹黑唇黄马,还不错,快去找来祭神。”

于阗王派国相(官职名),向班超去讨马。班超说:“可以,就请巫师自己来拿吧。”

那个巫师得意洋洋地来到班超的驻地取马。班超也不跟他多说,立刻拔刀把他斩了。接着,班超提了巫师的头,去见于阗王。

于闻王早就听说班超勇威如神,现在看到这个场面,吓得腿都软了,立即表示说:“愿意跟汉朝修好。”

鄯善、于阗是西域的主要国家,他们结交了汉朝,别的西域国,像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疏勒(在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等国,也都愿意与汉朝和好。

公元前一世纪的于阗国位置图。(公有领域)
公元前一世纪的于阗国位置图。(公有领域)

(事据《后汉书•班超传》《东汉演义》)

——转自正见网

(点阅【经典历史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许多老人们都说人干了伤天害理的事要遭天打雷劈的。今天很多受无神论影响的人不相信做坏事会有报应,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许多善恶报应的事实,只是今天的人们多用偶然去解释它。这里讲的就是一个在历史上发生的雷击罪人的故事。唯愿世人亲善良远邪恶,前程似锦。
  •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曾传唱过一首名为《苏武牧羊词》的歌曲,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其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这句歌词尤其激励人心。此歌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产奶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今天我就讲一讲“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故事。
  • 古人十分注重仁义道德,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会信守诺言,所以有“一诺千金”的成语。而且古人常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说受到他人的恩惠,应该想着回报,不能忘恩负义。《太平广记》中就有这么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在唐朝末年,郑畋和西门思恭之间注重仁义的事迹。
  •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素有大志,那时杀人也要报官偿命,能够随便杀人吗?韩信心无所动,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 大禹泣囚
      
    五帝时期的大禹,为治水患,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理洪水,脍炙人口,感人至深,造福后世,功劳让人难以记忘怀。他称帝后也被称为圣明的君主。
  • 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百善孝为先”,王祥的至诚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后福,体现出“积善之人,必有余庆”,“善有善报”的传统理念。
  • 中国传统文化中贯穿着“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内涵。诸如“善有善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等。下面就是一则“祖上积德,荫于子孙”的故事。
  • 唐朝时,有牛生从河东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过华州时,在一个乡村小店里投宿。那天下大雪,牛生让店主人烧汤、烙饼,一会儿有一个人衣衫褴褛,也来投店。牛生怜悯他,要和他一起分吃,那人说:“我穷的弄不到钱,今天空着肚子走了一百多里路了。”连着吃了四、五碗,之后躺在牛生床前的地上睡着了,鼾声象牛叫。到五更天时,那人摇醒牛生,连连催促说:“请相公到门外来一会儿,我有重要的事要说。”
  • 汉朝人李广英勇善战,一生经历大小七十多战,他的许多部下都因军功封候,李广至死仍然不过是个二千石的太守,后人感叹说“李广难封”,使他成为历史上怀才不遇的象征。但是仔细想来,李广不能被封侯也许是有道理的。
  • 魏文侯,名斯,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尊儒重道,是儒家道德所标榜的榜样之一,其用人之道可谓古代君主中以德治国的典范。他礼贤下士,师事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