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166)

上集-第五章:流放盐源农场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八节:参观(1)

正当我们的学习刚进入辩论高潮,1966年3月下旬,农场接到四川省公安厅劳改局的通知,要所属的所有劳改单位按照规定的比例,挑选代表,去成都参观由公安厅所组织的“形势教育”专题活动。

参观的内容包括成都的市容,以及当时正在青羊宫展出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五十五面红旗全国巡回展览”和“全国三新产品成果展览”。

中共建政以来,曾组织过几次在押战犯到社会上参观,其用意不外乎是向在押人,展示国家在中共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加速对他们的洗脑,并借此来向国际社会显示他们“劳改”的人道主义,以改变孤立的国际处境。

不过这一次参观,是在国家经历了一次和平时期的空前灾难,一场大规模的饥荒刚刚“复苏”之际,想借犯人之口,来“歌颂”被国内外普遍谴责的“三面红旗”,带有明显的打肿脸充胖子这种自欺欺人目的。

按照省劳动厅分配的名额,盐源牧场派赴本次参观的总名额共二十二名。场部分给六队的名额占了三人。而李培连又从他举办的这个改造思想为主的“试验田”中指派了两个人,一个朱国骥,一个便是我,朱国骥是选出来的思想改造好的代表人物,我当然是“实验田”里要进行“攻坚”的人物。

选择我们俩一起参观学习,“全面”的反映管教科正、反兼顾,有一种“效果”上对比的考虑,也是加强监督,及时收集反映的一种手段。

(一)刘顺森(1)

剩下的一人,李培连选中了刘顺森。1963年从重庆监狱调往甘洛途中,我们在雅安监狱抢馒头事件中相识,但一直分在两处,彼此还没有朝夕相处的机会。这一次相聚,我有机会详细知道了他的出身、家庭等等。

他出身工人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工人,用共产党的话说,祖宗三代都是工人阶级,本属于“革命”依靠对象,就因少年时代读到苏共第十九大上,赫鲁晓夫所作反斯大林秘密报告中,少年敏锐的他,恰对中共产生相反的认识。

后来他又从姐姐在重庆市青年团机关工作的便利,得到了当时从来没公开的党内“机密”材料,更深的认识了中共内部的虚假和残暴。加上1958年他亲眼目睹了中共对知识份子无理的摧残,以及粮食定量的灾难性结果,与陈力可谓同一类型的人,成为毛泽东主义的叛逆。

1957年,仅十五岁的他,因为在街上散发反对粮食统购统销的传单,涉及当时中共在粮食问题上的“秘密”材料,而被认定散发反革命传单,被抓进了重庆市少管所。

李培连评价他是:“初生之犊不怕虎,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狂”,这次在两百人中选中了他参加成都的学习,足见管教科对他的重视!

三月十三日,按照场部的通知,全农场选出来的二十二名代表集中在农一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前学习,我们三个人带上换洗衣服和毛巾,跟着钟管教再次来到农一队。

离开这里只有两个月,钟平波除夕之夜在这片坝子里的精彩表演,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同他交谈,我和刘顺森商量后,决定趁此机会同他聚一聚,那次相聚彼此非常坦诚。

自从黄联关调到西昌,钟平波一直就在农一队,这因为他的刑期较短,而我和刘顺森刑期都是十五年以上,大家讲了一些分别后的见闻,讲到对这次参观的看法,他态度非常冷淡,说农一队近三百号人仅只有一个名额,而且是一个平时负责出工集合的大组长,用他的话说:“这是做给别人看的,没什么意思。”并且说最近从成都来的人,讲到内地情况,老百姓依然穿补巴衣,半饥半饱渡日,所以没有什么可看的。

参观集中的当天晚上,偏偏赶上停电,全场一片漆黑。派出去监督大家的干事一个也没有到,负责这次带队的管教科股长庞玉笃,显得十分紧张,他担心摸黑跑了人就负不了那责。所以赶紧吩咐农一队的余管教,将二十二个人集中在干部会议室,点起了蜡烛,组织了参观第一次点名和座谈。(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坐在我对面的皮沙发上五十多岁的书记兼场长,瘦长的个子,面容苍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尊容。在他的旁边坐着矮胖的陈文仲,今天邓扬光不在。进去时我被扶到高书记对面的椅子上,陈文仲死死盯着奄奄一息的我。
  • 高书记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长谈结束了,我无法估计出这样坦诚的交谈会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当时我想假如他对我们的观点表示赞同的话,那么毛泽东关于“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那个结论,还适不适用于他?
  • 新年前几天,人们一有空都会围着炊事员打听今年的新年供应,这两年比饥荒年有些改善,按照当时城镇居民的供应,犯人每人都有二两的猪肉可盼!可是这里的老犯人告诉我,自从建队以来的半年中只吃过一次肉
  • 新年过了没几天,一个早上,我被一个身披风衣、身材修长、年纪大约三十岁,比其它狱吏来,外表显得文静的中年人唤出了农一队。带上我的破烂行李,跟着他来到了隔着二道沟,仅一沟相望的农业六中队。
  • 像农六队这种刚刚新成立的队,保管室里没有积存的菜,所吃的那点“老梭边”,还是靠临近的农业中队调剂来的,当年甘洛农场的饥饿顽症好像盯着我们。
  • 风季到来时,我们就仰仗这些老天赐给我们的洞穴,在下午狂风大作时,用以躲避狂风对我们的摧残,那时,在“争生存”这一点上,各组的成员保持着空前的一致,连组长们也在内。
  • 荣老头拄着枴杖一步一跛的走了出去,屋里就剩下了我和徐伯威两人。徐伯威走到监舍门口,向外望了望,确认门外的过道上已经没有人时,才把监门轻轻掩上,走到我的旁边
  • 逃工抗工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荣老头将中队所属的八名干事全部分摊给每一组,上下班都由分摊到组的干事领队,并且负责守在工地上进行监督。
  • 果然,学习从开头到结束,就是以两种根本对立的立场的唇枪舌战而进行着。第一天的上午,就按李培连的布置由周学祝宣读共产党宣言。一个小时的诵读,大家倒也聚精会神,我看了看徐伯威,他肯定在想李培连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 有一次争议达到高峰时,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陈力提出了一个方法,他说:“我看我们这种小组讨论得不出什么结果,除非我们大家都遵守一个规则,也是我们这许多年来实际的法则:‘强权便是真理’,否则我们谁都不会相信,中国发生灾难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不可避免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