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锦瑟(6)

作者:宋唯唯
font print 人气: 492
【字号】    
   标签: tags: , ,

朱锦愈是对戏上了心,入了迷,愈是每日里横眉冷对,怒发冲冠。

她学的是生角,生腔讲究字正腔圆,讲究真声假声。唱念做打,她全然是个门外汉。教习她的专业老师,其中一个便是当初把她招来这个学校的人。看着朱锦对牢戏本,嘴里嗫嚅着,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老师见惯了这样的场面,沉住气,默默地等着她。一天一天地,上课如同上刑场,老师并不开口催她,然而这默默的静候,催着她撵着她,每天练声时,朱锦在老师的殷切注视下,嗫嚅着,满脸通红,红得耳朵根通红,头发上泛着汗,满堂都是咿咿呀呀拖长了声的腔调,唯有老师们都等着黄莺出谷一样,等着朱锦开口唱。落在大众眼里,也是要叫人侧目而视的,女孩们议论著朱锦的做作、矫情、傲慢无礼。偏偏老师还把她当个活宝!简直是了。

有一天,学校有个节日演出,没有什么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的节目,载歌载舞的都是当下时兴的那一套,有跳街头热舞的,有rap也唱得无比顺口的,有蹩脚的相声小品,还有唱红歌的,抡圆了胳膊直着嗓子,冲着天空要消灭一切阶级敌人。朱锦实在嫌他们难看,起身走出礼堂,去自习室看书,满校园都是大喇叭里的劲歌热舞,她心烦意乱地在校园里晃荡了一圈,隔着一个操场,对面有另一所学校,是个闻名的重点高中,那灯火雪亮的教学楼,广阔而深稳的校园,在夜色里看着就是志向高远前程远大的样子——不像她现在呆的这个地方,叫人嫌恶极了!这里一点都不像她以为的校园生活,既不严肃紧张,也不活泼有趣。而是像一个乱哄哄的草台班子,江湖气十足,一个精英的人物都没有。跑来这么个鬼地方!真是后悔死了!被那个杀千刀的招生老师坑死了。

回到学校,到宿舍门外,发现门被锁上了。里头静寂无声,好像所有的人都睡死了。她试着敲了敲门,又推推玻璃窗,玻璃窗还是开着的,从熄灯后黑暗的高低铺之间,传来咬着被角的噗哧噗哧的笑声。她恼怒了,一脚踹向门,笑声没有了,重复死寂,这踹门声却招来了管理员,那一心经营着每晚的火肉粽子开水泡面火腿肠瓜子花生话梅糖等小生意的半百老者,犹如折子戏里那种油滑至极的狱卒或者师爷,世上的龃龉龌龊莫不见过,莫不经历过,心平气和。他慢慢腾腾地走过来,一声不吭地打开门,什么也不说地,头往里探探,把着门,让这个被同宿舍女生拒之门外的女生进屋去。

朱锦回到宿舍,爬上床。她用被子死死地堵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软弱的哭泣发出声来。她还感受到自己心里腾腾的火焰,怒火在烧,在五脏六腑间串起来,腾腾地烧。睡着了还在添柴加火,得来一场洪水,把这些坏心眼的庸俗的家伙,统统卷走才灭得了这场火!

翌日起床,她便赶去教室。为了怕她们使坏,她把自己要紧的东西都装在书包里,包括钱包、饭盒、洗面奶和牙具,全都随身携带。她趴在桌上,写了退学申请信,一边写一边忍不住掉眼泪,写好了交给学校,要退学。请求要回自己的学籍档案。她已经筹谋好了,回到家后,就去上中学。她要去念个正儿八经的高中,考个大学。

听到她要退学的消息,招她来的那个老师终于沉不住气了,迳直找到她,急得说话都不利索了,热热的手臂拽住她的手,重复地说:“你刚刚才上学呀,怎么能就这么退学了?要拿毕业证的呀。”

朱锦平静地看着老师,想到那毕业的日子,五年的学业,实在是,太漫长了。她摇摇头说:“我不想学了。”

“你怎么能不学呢?你要登台,要唱戏的呀。你登台一定会唱红的呀!”老师的眼睛铄铄地,相机聚焦一样地盯牢她,让她没地方躲。

“我不想唱戏。”朱锦调开眼神:“我从来没有喜欢唱戏。我是糊里糊涂被你们招进来的。”

怎么这么拎不清呀?老师气得眼睛都红了:“你怎么这么拎不清?我们能稀里糊涂吗?你都不知道你是个多好的生角!”

朱锦嘴里还在逞强,然而,不知为什么,眼泪就下来了。

老师说:“我晓得你看不上这学校。你以为离开这学校,将来的学校你就看得上了吗?未必。正因为这世上凡事,我们什么都看不上,戏才贵重呀!人世间最精华的,都在那戏台上了。人的千年万年,悲欢离合,都活到那几台戏上了。”

朱锦再想不到,一贯脂浓粉腻的老师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她心里只觉得震动,一时也止住了眼泪。

老师说:“你现在还不懂,你还小,往后会懂的。”

朱锦还在嘴硬:“我是不懂,所以我要退学。”@#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锦是裁缝店家的女儿。小时候的记忆里,家中就只得她和母亲。和镇老街上,她的家是狭窄的一座小楼,窄窄的一扇院门,推开来,庭院里似乎仅仅种得下一棵树,浓密的树荫,遮蔽着敝旧碎裂的黑屋瓦,墙头趴着的南瓜藤垂下青叶来,抓住打个秋千,就荡得上屋顶。窗棂和树之间,绷直了一根晾衣绳,晾晒着寡素的日子。门檐下码着煤球、木柴爿,几口圆肚大陶罐存储着酱腌陈菜。风吹着树叶,终年地飘满庭院,朱锦娘用一只小板凳搁在洗衣盆前洗衣裳,朱锦趴在一只高脚凳前写作业,在紧闭的院门背后,孤寡妇孺,相依为命。
  • 又有做媒不成的姚大娘,本是好意,为了说合姻缘,特意拿了一块上好的绸缎衣料,上裁缝店做了一件过冬的棉袄,说合不成,姚大娘气了一个月,待天冷时,棉袄送到她手上,她专门花了一下午,前来挑刺、寻不是。
  • 还有母女在床头睡下时,朱锦摸着母亲的脚,一个一个揉过她的脚趾;给她打散开的头发编辫子,试戴她的耳环、手镯,几样简单的银饰,带给小姑娘丰足的快乐。母女絮叨着夜话。“你小时候是怎样的?长得像不像我?”朱锦这样问。
  • 十四岁时,朱锦念完初中,稀里糊涂地,被一所戏曲艺术学校下了通知书,录取了。她并没有学艺的念头,却是被来挑人的老师一眼相中的,那瘦瘦的一根小人,双瞳如水,鼻梁笔挺,眉宇间有股清刚之气,宽肩细腰,长身玉立,落在懂梨园行的人眼里,天生的一个生角儿!
  • 朱锦还迷上了看戏。那些,悠长,缠绵,婉转千百回依然迤逦缠绵的唱腔,慢悠悠的前朝的时光,杨柳枝映着白粉墙,远远的一影青山,桃花渡口,湖水蓝的垂幔布景,锣鼓铿锵,丝竹管弦,行头华丽。
  • 洗手间里,我在洗脸池前磨磨蹭蹭,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镜子里,一个戴黑墨镜的在向我微笑!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方明,这儿没监控。”这熟悉的声音让我心惊肉跳!他摘下了墨镜——My God!是他!
  • 在医院见到了杜红,也看到了她那位一直昏睡的将成为植物人的男朋友,我真是无话可说了。这个刚毕业的法律研究生,不谙世道,跟预审死磕,结果被一手遮天的小预审整得被律师所解聘、男朋友被打成重伤。我塞给她一万元——杯水车薪,在这昂贵的医院里支撑不了几天。这钱还是我向母亲借的,我目前在国内的现金,为还人情债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 徐队一愣:“说点儿‘人话’你听不懂啦?非得让我说‘黑话’是不是?方明,收拾东西!”我终于听到了这句久久企盼的“自由令”——坐牢四个月,我就听不懂“人话”了?非得用“地狱的语言”翻译一下!我已经成了标准化的大陆囚徒了!
  • 忽然牢门口铃铃作响——徐队拿着钥匙当铃铛晃。“又讲课呢,方明?”他说着开了锁,装模作样地说:“放学了,你走吧。”这是著名小说《最后一课》里的最后一句话,他用的也是小说中那老师悲凉无奈的语气。又开玩笑了。我马上改为笑脸迎了过去,“徐队,又提谁呀?”
  • 原来脍炙人口的“谚语”竟是半个世纪的骗局!应该是“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没水大河干”——大河的水是小河流汇过去的!人民富足了,国家才富强,西方民主社会就是这样;而中共颠倒是非的“谚语”竟能骗了几代大陆人——一味压榨、搜刮人民,红产阶级打着国家的名义中饱私囊,给嗷嗷待哺的人民剔出点牙缝里的剩饭,这就是党的温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