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锦瑟(31)

作者:宋唯唯
font print 人气: 416
【字号】    
   标签: tags: , ,

她们这样对峙着,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这户人家却是多少天不曾举炊,冰锅冷灶。那男孩走时吃的那顿饭,也是她们母女的散伙饭。 那床旧毛衣精心拼织的百衲毯,估计是母亲经手的最后一样东西了,没有完工,却不见踪影。家具间落着厚厚的灰尘,裁缝间里,客户的衣料、蚕丝和羊绒堆积着,上头蒙了一方大布。缝纫机的车头,裁剪板上,也落着一层灰。

母亲不吃不喝也不睡,她成日里关在那间厢房里,对着墙壁上死去的丈夫的遗像发呆。她心里还怀着一种希冀,或者她这样不吃不喝不依不饶的形状,女儿看不下去,明早一觉睡醒,就不会那么昏头了,或者会斩断那烦恼纠缠,重新成为她打小的样子,那才是她熟悉的女儿。

母亲的心思,朱锦的理解是相反的,她认为她贫瘠的生命里一无所有,自己是她唯一能控制的。谁知道呢?她这么歇斯底里地反对她去北京,又殚精竭虑地张罗那个男孩子,她巴不得控制她,最好替代她去正确地活一回。根本上,她嫉妒她──朱锦这么以为。

虽然母亲不吃不喝地绝食给她看,她自己还是如常三餐一宿,饿了总是要进厨房的。碗橱里全是那天做好的菜,她在煤火炉坐锅烧水,放上蒸屉,将饭和菜放在一起蒸一蒸,腊味伴着白饭,她囫囵地一顿不落地吃下去。看见她在厨房里忙活,母亲总是无一例外地发作。

“倒是不亏待自己,我早知道你是这么个东西,早点就该药死你,你小时候病病灾灾,就该随你去,省得我们扒心扒肝来给你请医生给你治。”这个我们,指的是她和死去的丈夫。

“我是个什么东西?”朱锦嘴里含着饭,随口反驳。

“没格的东西,一门心思要下三滥。”

“我不会下三滥的。你不要把我看得这么低。”

“你还要多低?你就是一锅浆糊呀!”母亲怒不可遏地跳起来:“人家有一户人家,你这么打家劫舍是打算怎么样呢?”

“什么人家人家?你话里话外就是人家,那个人家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又不认识他,还老拿来说。”朱锦也硬着嗓门吵起来了。母亲说的人家,重创了她。这世界一天好日子都不曾让她好过过。

“哼,我是不认识这个人家。”母亲悲怆地冷笑连连:“我倒是想认识这个人家,正大光明地认识一下。有由头吗?有名分吗?说起来他以为我这个老太婆和他有什么关系?好,这也是我十月怀胎养大的女儿,有出息!”

朱锦叫起来:“你再胡说八道,我点火给你把这老房子烧精光。”

母亲没有理会她的威胁,端着一只水杯斟满了一杯开水,打开茶叶罐投进几片茶叶,又顺便扫了那灶台和菜橱一眼,用一种像冰一样的声调说,你别再吃了。我把这些菜早拌上老鼠药了。

朱锦放下筷子,忍住把桌子掀翻的冲动,厌恶和惊悚令她反胃,想吐。她母亲真是疯了。朱锦想到,或许她老早就疯了,早在她父亲死的时候,她就已经疯了,只是自己不曾留意,这么多年,一直当她是好人。这屋里是一天都没法呆了。她一瞬间铁了心,她要离开这里。

既然拿定主意,她也不候在母亲身边,等着和她吵了。回到房间,把床底下的行李箱拖出来,开始收拾出门的行李。书和衣服都放起来,儿时的玩具、碎布拼的玩偶、从前的笔记本、旧衣裙,从来没有收拾得这么彻底,针头线脑的零碎都塞进箱子里,因为感觉再也不会回来了。行李箱的夹层里,沉甸甸的一把黄铜钥匙和黑金门卡,那是她住的公寓的门禁卡和房门钥匙,时时可触。她要逃离这里,这破败的小镇,半疯的母亲,幸亏她还有地方可以逃。她想到雷灏,和母亲闹成这样,也是为了他。他并不知道她的日子难过成这样,过这么一个年,彼此并没有联系。

上半夜的月亮很亮,银闪闪地照进房间,将衣橱和雕花大木窗都浸在月光里,连老了的镜子上都反射着一弯月亮。光里头的情形是她小时候的,那时候她还是一个睡觉时搂着妈妈的脚的孩子。现在,她正在背叛她、逃离她,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残酷,只是悲伤,人事无常,至亲骨肉也会反目成仇。

她走的时候是后半夜,天还不曾亮。月亮在窗边的水杉梢头。她拎着箱子出门,楼板一路咯吱作响,开门时也有那吱呀一声,在黑夜里也是一声巨响,涟漪一样地扩散,放大。她感觉到母亲是醒的。她们中间横了一条大河,母亲泅渡不了,也抓不住她的。@#(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锦是裁缝店家的女儿。小时候的记忆里,家中就只得她和母亲。和镇老街上,她的家是狭窄的一座小楼,窄窄的一扇院门,推开来,庭院里似乎仅仅种得下一棵树,浓密的树荫,遮蔽着敝旧碎裂的黑屋瓦,墙头趴着的南瓜藤垂下青叶来,抓住打个秋千,就荡得上屋顶。窗棂和树之间,绷直了一根晾衣绳,晾晒着寡素的日子。门檐下码着煤球、木柴爿,几口圆肚大陶罐存储着酱腌陈菜。风吹着树叶,终年地飘满庭院,朱锦娘用一只小板凳搁在洗衣盆前洗衣裳,朱锦趴在一只高脚凳前写作业,在紧闭的院门背后,孤寡妇孺,相依为命。
  • 又有做媒不成的姚大娘,本是好意,为了说合姻缘,特意拿了一块上好的绸缎衣料,上裁缝店做了一件过冬的棉袄,说合不成,姚大娘气了一个月,待天冷时,棉袄送到她手上,她专门花了一下午,前来挑刺、寻不是。
  • 还有母女在床头睡下时,朱锦摸着母亲的脚,一个一个揉过她的脚趾;给她打散开的头发编辫子,试戴她的耳环、手镯,几样简单的银饰,带给小姑娘丰足的快乐。母女絮叨着夜话。“你小时候是怎样的?长得像不像我?”朱锦这样问。
  • 十四岁时,朱锦念完初中,稀里糊涂地,被一所戏曲艺术学校下了通知书,录取了。她并没有学艺的念头,却是被来挑人的老师一眼相中的,那瘦瘦的一根小人,双瞳如水,鼻梁笔挺,眉宇间有股清刚之气,宽肩细腰,长身玉立,落在懂梨园行的人眼里,天生的一个生角儿!
  • 朱锦还迷上了看戏。那些,悠长,缠绵,婉转千百回依然迤逦缠绵的唱腔,慢悠悠的前朝的时光,杨柳枝映着白粉墙,远远的一影青山,桃花渡口,湖水蓝的垂幔布景,锣鼓铿锵,丝竹管弦,行头华丽。
  • 她学的是生角,生腔讲究字正腔圆,讲究真声假声。唱念做打,她全然是个门外汉。教习她的专业老师,其中一个便是当初把她招来这个学校的人。
  • 朱锦回宿舍见到现场,倒也不觉得生气,不知为什么,她竟然还是觉得好笑,笑完了,还是深深的乏味、无聊。放眼望去,什么都是无趣的、浅薄的,这些嘤嘤嗡嗡、挤眉弄眼的人群。
  • 然而,她到底在这个戏曲学校呆了下去,这冷面冷心的少女,已然是那个城市的名人了。她总是登台演出,人们总是有机会看见她。
  • 那段日子,那个男孩总是在正午寂静无人的操场上看见她,只有炙热的雾濛濛的阳光和绿树,草地是廛白的,旷野似的操场上,她独自一人静静地挂在吊环上,长长的身体悬空,头颈向地,黑发披落,悬空静止地挂在那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