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音乐故事──经师支昙籥

作者:仰岳

魏晋 天宫乐伎。(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14
【字号】    
   标签: tags: ,

支昙籥,原本是月支(古西域国名)人, 后来迁居建业(今南京市)。年轻时就出家当和尚,住在苏州的虎丘山,以吃野菜维生,生活相当清苦。晋朝孝武帝司马昌明亲下诏令请他到建业担任建初寺住持。之后孝武帝拜他为师,遵守佛门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项戒律,对支昙籥备极礼数,分外敬重。

支昙籥为孝武帝念经、吟唱佛乐,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妙不可言。他擅长以特定的曲调来诵读佛经,因他曾经梦见天神来传授佛乐的发声法,醒来后依天神之法为基础创造了新的读法,他唱读佛经的声音清脆响亮令人陶醉,其音四处飞扬,千折百转,奥妙无穷。此方法虽然源自东阿陈思王曹植,再经康僧会发扬,其声回旋婉转余音绕梁,但远不如支昙籥的声音美妙。后世的法师在唱诵佛经上无不遵循他的方法。支昙籥创立的六言梵呗之法,今日的僧侣仍在歌咏,支昙籥直到离开人世都一直住在建初寺,终年八十一岁。

【原文】

南朝梁 慧皎《高僧传》卷十三

支昙籥,本月支人,寓居建业,少出家清苦蔬食憩吴虎丘山。晋孝武初敕请出都止建初寺,孝武从受五戒敬以师礼,籥特禀妙声善于转读,尝梦天神授其声法,觉因裁制新声,梵向清靡四飞却转,反折还喉叠哢,虽复东阿先变,康会后造。始终循环未有如籥之妙,后进传写莫匪其法,所制六言梵呗传响于今。后终于所住,年八十一。@*#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高僧传》卷三记载,求那跋摩是刹利种姓,世代在罽宾国为王。父僧伽阿难,抛弃王位,隐居山林。求那跋摩十四岁时见解即已超凡,而且崇德务善,懂得仁爱。
  • 大唐盛世,佛家思想传播亦规模空前,佛经翻译、传播数量巨大,很多人信奉佛法,深信因果而修心向善,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正如佛经所述:“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佛法在唐代广传得益于太宗大力扶持。
  • 竺昙摩罗刹,又称竺法护(法护是梵文的意译,音译为昙摩罗刹)。祖先是月支人,本姓支,一直居住在敦煌郡。八岁时,他出家跟外国的高僧竺高座修行,改从师姓。
  • 安世高最初是西域安息国国王的太子。年幼时就很讲孝道,而且非常聪慧,好学又喜钻研,一些外国的典籍都知晓。令人称奇的是,他上知天文地理,下通医方异术,甚至鸟兽之声也无不明白。
  • 他有一首偈语:“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正是他云游天下,广结善缘的真实写照。
  • 大唐高僧玄奘西游天竺,一路游学前后历时17年。在他东归大唐时,已经精准地掌握天竺五国语言。当时他的外语能力,看梵语如同看汉语一样,毫无阻碍与违和。唐僧取回600多部佛经,为了尽快翻译出这些经典,唐太宗特别选派有外语能力、精通佛典的高级人才,无论僧俗、官民,全力协助唐僧。
  • 舜死后,二妃娥皇和女英十分悲痛,泪沾青竹而成斑;晋灵公派鉏麑刺杀赵盾,鉏麑不忍杀害忠臣,撞槐树自尽。
  • 杨亿出生时,有一尺多长的毛发覆盖身体,经过一个月才脱落。刚学会说话,母亲以口授经书,杨亿马上就能背诵。七岁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论,有老成稳重的风范。
  • 唐寅 高士图
    尽管元朝的国祚只有97年,但能预言国家兴亡等重大事件的术士却不少。
  • 寇准才智出众可惜学术不足,张方平绝顶聪明为天下奇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