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传之十八

【忽必烈传】贤后察必辅佐 治家有方教子严

大纪元文化小组
忽必烈传(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755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按照蒙古帝国传统,忽必烈有四位正妻,分别称为第一皇后、第二皇后、第三皇后、第四皇后。通常,只有第一皇后所生之子才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如果第一皇后无子,则由第二皇后所生儿子继承,以此类推。

忽必烈在藩邸时的正妃是帖古伦,姓弘吉剌氏,但没有生育就去世了,因此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册封的第一皇后是察必,也姓弘吉剌氏,济宁忠武王按陈之女。在忽必烈还在藩邸时,就与察必完婚,当时她是第二正妻,深得忽必烈的喜爱。从那时起,她就尽心尽力辅佐忽必烈。

为儒士亲制袍服

年轻时身在和林的忽必烈就胸怀大志,他渴求更多的知识,并寻找可以为自己答疑解惑的能人智士。为此,他开始征召一些名儒,询以治道。

1242年,忽必烈听说了儒士赵璧的大名后,就将他请至和林。当时儒士去漠北的人并不多。见面后,忽必烈直呼“秀才”而不喊其名字,以示尊重,还赐给他三个仆从。

因为漠北早晚温差大,穿着中原服饰的赵璧并不适应。忽必烈听说后,就让王妃察必亲手为赵璧缝制蒙古袍。袍子做好后,忽必烈让赵璧当面试穿,有不合适的地方,察必一一耐心修改。

有勇有谋 及时传讯给忽必烈

1259年,蒙哥汗在征伐南宋时去世,此时奉命攻打南宋的忽必烈正在渡江围攻鄂州,而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最初,忽必烈并没有打算听从属下劝谏回去继承汗位,觉得“岂可无功而返”,但在收到察必送去的紧急消息后,忽必烈才下决心北返。

当时,蒙哥手下大臣阿蓝答儿、浑都海、脱火思、脱里赤等人,正谋立留守的阿里不哥为汗,阿里不哥也有意争夺汗位。阿蓝答儿还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则在燕京附近征集人马。察必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使者质问阿蓝答儿:“发兵大事也,太祖皇帝曾孙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蓝答儿无法应对。察必深觉其中有诈,经过了解,得知了阿里不哥意图谋取汗位,察觉到危险的察必派人快马加鞭告诉忽必烈,催其尽早北还。

忽必烈与得到察必送去的消息后,及时北返继承汗位。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皇后画像。(公有领域)

贤明善良 厚待南宋太后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后,察必被立为第一皇后。1273年三月受册封,上尊号“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身为皇后,察必统率后宫,勤俭自律,多裨时政,随事讽谏,是忽必烈的贤内助。

忽必烈在定都大都后,四怯薛官奏请划京城外附近农田为牧马场地。在很多蒙古贵族看来,马场远比农业更为重要。忽必烈也已经应允,并正准备实施。

察必皇后听说此事后打算劝谏。察必去见忽必烈时,太保刘秉忠正有要事奏报,察必就故意把他拦在外室,大声地对他说:“你是国之重臣、汉人奇才,陛下一向对你言听计从。可是陛下要征京郊农田为游猎场,如此大事,你为何不向陛下进谏?国都没有迁来之前,土地就已经分配给百姓。如今,要把良田变成牧马之园,百姓流离生怨,岂不是要造成混乱?作臣子不能及时提醒,若陷陛下于不仁不义,这可如何是好?”

刘秉忠一听就心领神会,微微一笑也大声说:“臣马上带图查看,再来禀报。”察必皇后和刘秉忠的对话,忽必烈听得一清二楚,他立即下令取消了征地之事。

1276年,忽必烈大军征服宋朝后,宋幼主恭帝和太后等都到上都朝见世祖,忽必烈大摆宴席,朝廷内外喜气洋洋,唯独皇后察必未露一点喜色,反而沉默不语。

忽必烈询问她为何不高兴。察必跪下说道:“妾闻自古无千岁之国,毋使吾子孙及此,则幸矣。”忽必烈命人将宋朝宫廷的珍宝堆放在殿前与宫人分享。察必皇后又说:“宋人贮蓄以遗其子孙,子孙不能守,而归于我,我何忍取一物耶!”察必皇后为大宋的亡国而感伤,也劝谏忽必烈居安思危,“毋使吾子孙及此”。

对于如何处置南宋小皇帝和全太后,察必劝忽必烈不要让他们施侮辱性的被俘之礼,她说:“自古无不亡之国,奈何辱其末帝。本朝子孙若能幸免亡国,方可庆幸!”

基于同样的宽仁心理,察必皇后平日对他们体恤有加。在她发现全太后水土不服后,几次请求忽必烈放其回到南方。但忽必烈提醒她说:“若使之南还,或浮言一动,即废其家,非所以爱之也。”察必皇后这才明白,若放全太后回南方去,一旦她被那里的反元势力利用来举事,察必皇后对全太后的这一片仁爱之心反而会害了她。

虽然没有放宋幼主和全太后回去,但忽必烈命皇后对他们多加以体恤,以礼厚待。后来全太后母子二人决定出家,察必皇后特地拨了360公顷的土地作为二人的赡养费,并免除了他们的所有租税。

后来全太后母子二人决定出家,察必皇后特地拨了360公顷的土地作为二人的赡养费,并免除了他们的所有租税。示意图,图为明 仇英《桃花源图》局部。(公有领域)

身体力行重节俭

忽必烈崇尚节俭,察必皇后也一样,她亲率宫人收集军队中的旧弓弦,用这些旧弓弦做成布匹编织为衣,由于布料质地非常坚韧密实,这一破天荒的创意,在当时看来更像武将的轻型“防箭衣”。她还将宣徽院废置的羊前腿皮收集起来缝为地毯使用。因为察必皇后的缘故,史书中留下“劝俭有节而无弃物”的记载。

聪慧的察必还曾经为忽必烈缝制过一件“比甲”,没有衣襟,没有领袖,后长前短,有两根带子,这种衣服令忽必烈骑马时穿着起来更加贴身,动作更利落。这件比甲就是士兵们后来穿着的马甲的前身。有一次忽必烈打猎回来,与察必皇后提到阳光太刺眼,察必于是在传统的帽子上加了个前檐以遮阳。忽必烈很高兴,这以后就成为蒙古帽的定式。

翰林学士王思廉曾给忽必烈讲解《通鉴》,在讲到长孙皇后劝谏唐大宗的故事时,忽必烈命内官引王思廉来到后宫为后妃讲解这一段。察必皇后听后道:“是诚有益圣德,复有类此者。汝宜以时进读。”察必的贤明多类于此。

1281年二月,贤德的察必皇后去世,后在成宗时被追封为“昭睿顺圣皇后”,供奉于世祖庙祭祀。史书对她的评价很高,说“后性明敏,达于事机,至元之政,左右弥缝,当时以为盖有力焉”。

有一次忽必烈打猎回来,与察必皇后提到阳光太刺眼。图为元朝画家刘贯道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绘制的《元世祖出猎图》,其中骑着黑马、身穿白裘的男子是元世祖忽必烈。(公有领域)

严教子孙

忽必烈深谙儒家先“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因此对于自己的儿子、孙子要求都很严格。

《新元史》上说,忽必烈有11个儿子,朵儿只、真金、忙哥剌和那木罕都是察必皇后所出,朵儿只早卒,因此真金被立为太子。第二皇后南必生铁蔑赤,亦早卒。其他诸子还有忽哥赤、爱牙赤、奥鲁赤、阔阔出、脱欢、忽都鲁帖木儿。

对于这些儿子的教育,忽必烈十分上心。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忽必烈,挑选汉人儒士姚枢、窦默、李德辉、王恂等为诸子的老师或伴读,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和治国之道。其中真金深深为儒家思想所折服。

中统元年忽必烈即汗位后,封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1270年秋,真金受命巡抚漠北的称海,在此期间,曾与诸王札剌忽及从官伯颜等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真金说:“父汗有训诫,不要有傲慢自大之心。只要怀有傲慢自大之心,就会坏事。我看孔子的话,就和父汗的话意思吻合。”

1273年,真金被册封为太子,同年,设“宫师府”,择38名汉臣为官属。真金在参政后,礼贤下士,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此外,他还要求蒙古国子生学习汉文。

在空闲时间,真金常与诸王近臣讲经论典,如《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及王恂、许衡所讲述的辽金两朝帝王处理国事要略以及《武经》等书,他能从只言片语中有所体会,让闻者无不肃然起敬。

与父皇母后一样,真金崇尚俭朴,他穿的衣服被弄脏了,就命令侍臣加以染治,侍臣请求换件新的,真金却说:“吾欲织百端,非难也。顾是物未敝,岂宜弃之?”意思是衣服没有坏,怎么能抛弃呢。东宫香殿建成,工匠建议凿石为池,以备太子仿效古人做“曲水流觞”之乐。真金说:“古有肉林酒池,尔欲吾效之耶!”因此不许。

真金非常孝顺,每当忽必烈身体欠安,真金忧形于色,夜不能寐;在听说母亲察必皇后中风后,他当即悲泣,衣服还没束带就赶去探望。母亲去世后,真金守孝,终日不喝一口水,并居住在简陋的房子中。

1286年1月,真金因病去世,年仅42岁。忽必烈很伤心,于次年正月初一停止朝贺,为其上谥号为“明孝”。他的儿子成宗即位后,追谥为“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供祭于太庙。

真金去世后,忽必烈立真金第三子铁穆耳为皇太子,即是后来的成宗。铁穆耳从小就喜欢喝酒,以至沉溺于其中。忽必烈时常规劝他,让护卫盯着他,甚至打过他。在忽必烈的严格管教下,铁穆耳的酒瘾得到了控制,之后还彻底戒了酒。

忽必烈一直教育子孙要有仁恕之心,不能侵扰百姓。一次,他的第五子忽哥赤从自己封地的一个村庄额外多拿了一些野禽,忽必烈得知后,下令打了他七十棍以示警戒。为免子孙安于享乐,忽必烈还根据他们的能力,派他们到各处的军队中历练。

为了治理好家国,忽必烈诚可谓用心良苦、殚精竭虑。

参考资料:

《元史》
《新元史》
忽必烈传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史集》

点阅【忽必烈传】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张宪义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清朝四大谜团之一,世祖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为僧?董鄂妃为何能成为顺治帝的挚爱,她到底是谁?
  • 康熙帝在位期间广施仁政,布恩德于四海,使得天下出现了“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为中国帝制后期最为圣明的君主,康熙对后代的教育亦是历代帝王中最为勤谨的一位,故其后代皇子王孙多文武全才,实为中国历史上极为成功的教育家。
  • 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圣德神功、千秋盛业给人类留下典范。同时,康熙皇帝是一个孝思、孝行逾恒的圣君。康熙皇帝怎样重视孝道?又是怎样实践孝道的呢?
  • 汉灵帝即位的元年,党锢之祸刚刚过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蕃相继遭宦官毒手,随后无数清流名士惨遭迫害,第二次党锢之祸再掀腥风血雨。 “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 天下大乱之时,亟需一位真英雄治平乱世,开创大业。三国的第一男主角曹操,纵横沙场,统一北方,奠定曹魏基业;雅爱诗章,自成风骨,开创一代文学。乱世英雄曹操,在被追尊为魏武帝的同时,更因其雄健笔力,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 曹丕,魏武曹操的次子。在古旧的史书中,他御之以术、矫情自饰,是十年夺嫡最终胜出的王者,也是三辞三让登基开国的帝君。他给人的感觉,是那样阴郁、无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