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级名士李膺 士人拜其门下如登龙门

作者:兰音
李膺被时人评价为:“谡谡如劲松下风。”图为东汉名臣李膺像和《松月图》(宋人绘)局部。(大纪元合成/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8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东汉如果有大明星,会是怎样的人?东汉人又是怎么追星的呢?东汉名士李膺,为人风度秀雅、品格端正,自我期许很高,以发扬儒家的名教、是非观念为己任。天下士人争相拜入他门下,成为一时之盛,被赞美为“登龙门”。

这是《世说新语》中的有一则故事。龙门,又名河津,相传此处水流悬绝不通,鱼鳖之属都皆不得过。仅有少数鱼类,能够高高跳起,越过河津,便能化身为龙。“登龙门”也成了著名的典故,比喻得到有名望、权势之人的赏识或援引,正如李白所说:“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李膺还有个“头号粉丝”叫荀爽,此人生于颍川望族,一门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号称“荀氏八龙,慈明(荀爽字)无双”。荀爽有一次拜访李膺,恰巧碰到他坐在马车上,便一改稳重泰然的风度,主动跳上车驾,当起了车夫。回家后,他依然沉浸在欣喜中:“今天我居然为李君赶车了!”

八俊之首

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人,是汉安帝时的太尉李脩之孙,赵国相李益担之子。身为仕宦之家的贵公子,李膺年轻时就被推举为孝廉、高第,一生担任的都是青州刺史、司隶校尉、护乌桓校尉、将军等重要官职。他为人清高孤傲,不喜交际,只把同郡士人荀淑(荀爽父)、陈寔等引为师友。

古时候传说,鱼类如果能够越过河津,就能化身为龙,也叫“登龙门”。图为《藻鱼图》,明 刘节绘。(公有领域)

这样一个名士兼名臣,会很多人心生敬畏、甚至敬而远之。东汉以来,士人阶层流行品评人物。时人形容李膺:“谡谡如劲松下风。”把他比作飕飕吹过劲松的强风。还有人说他“岳峙渊清,峻貌贵重”,认为李膺如山岳般高大特立,如深渊般深静澄清,相貌严峻而人品高尚。又有“颖川李府君,頵頵如玉山”之誉,赞美他如玉山一样高峻伟岸。

东汉士人还喜欢对当时的名士冠以各种雅称,表达对他们的推崇和敬重。《后汉书·党锢列传》提到,当时名士中的领军人物,最上为“三君”,分别是窦武、刘淑、陈蕃,意为他们是一世之所宗。其次为“八俊”,即以李膺为首的八位名士,意为人中英杰。再次为“八顾”,意味能以德行教化百姓之士。再次为“八及”,指的是以言论引导人们跟随尊崇的圣贤。最后是“八厨”,指的是乐善好施、救济他人之士。

有趣的是,李膺还是位“话题明星”。《世说新语》载,时人品评天下名士的等级时,对陈蕃和李膺二人的名位次序颇有争议。陈蕃“体气高烈,有王臣之节”,李膺“忠壮正直,有社稷之能”,两人都是心怀社稷、公忠体国的贤臣,功德方面难分高下,如何评定?幸好,另一位大才子蔡邕站出来解决了大家的难题。

他说:“陈仲举彊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陈蕃敢于冒犯君长,李膺善于严控下属,“犯上”比“摄下”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所以陈蕃的名位应当先于李膺。于是,陈蕃位在三君之末,李膺居八俊之首。

李膺早期在地方做官,升任青州刺史时,青州的郡守县令等大小官吏,一听到李膺上任的消息,都畏惧他“严于摄下”的脾气,纷纷辞官逃走。只有一个人没走,那就是“彊于犯上”的陈蕃。史料并没有对两大名士的这段经历留下详细的记述,但是可以想像,两人的相处一定是充满戏剧性的君子之交。

秉公执法

李膺摄下严厉,惩治贪官污吏从不心慈手软,常常得罪那些奸邪小人而遭到报复。李膺任河南尹,恰逢出身豪族的羊元群辞官回乡。羊氏做官时,犯下数不清的贪污罪行,连府衙厕所中的奇巧物品,都被他占为己有,装载于回乡的车队中。李膺准备上表治其罪,羊氏却先行贿赂宦官,判处李膺诬告罪并且服苦役。

孔子担任鲁国担任司寇七天,就诛杀了少正卯。图为《孔子圣迹图》,明 仇英绘。(公有领域)

经同僚上疏营救,李膺这才免去刑罚,升任司隶校尉,成了东汉监督京师及周边的监察官。京城汇集了众多公卿王侯和权贵豪族,势力盘根错节,治理难度更大。李膺并没有因为做过苦役就改变初心,一到任准备查办贪婪残暴的官吏。

这人名叫张朔,仗着哥哥是备受汉桓帝宠信的宦官张让,虽然只是做个地方县令,却无法无天不讲仁道,甚至杀死孕妇。张朔心知在李膺手中难逃法网,就畏罪逃到京城的张让家中,藏身于室内的空心柱里。李膺听说张朔逃跑,就带着将官士卒,冲进张让府中,砸破柱子捉拿张朔,送往洛阳监狱。经过审讯并记录口供,张朔供认不讳,罪行确凿,李膺判他死罪,立刻行刑为天下除害。

张让气得跳脚,跑到桓帝面前哭诉申冤。桓帝只好召见李膺,亲自在廊上问责,为何先斩后奏。李膺也表现出他彊于犯上的一面,镇定地晓之以理。他列举两则先秦旧事,一个是卫成公被晋文公囚禁在周王室的都城;另一个是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七天,就诛杀少正卯。

李膺义正辞严地说,公侯人家犯罪,哪怕国君有心饶恕,执法官员也会坚持审理;而他到任已经十天,担心办案拖拉受到指责,却没想到因为办案迅速而获罪。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告诉桓帝:“臣知道死期就在眼前,特请宽限五天,等臣彻底铲除罪恶元凶,就回来接受烹煮刑罚,这是臣平生的心愿。”

桓帝知道李膺秉公执法,无言以对,只好转身告诫张让:“你弟弟罪有应得,校尉有什么错?”从那以后,宦官们变得小心谨慎,生怕被李膺抓住把柄而被问罪,即使休假也不敢出宫休闲。桓帝奇怪地询问原因,他们都一边磕头一边流泪说:“因为害怕李校尉啊!”

李膺文武兼备,既是执法严明的文官,也是英勇善战的武将。他担任护乌桓校尉期间,鲜卑人多次侵犯边境,李膺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挥师作战,每次都能大败敌军,立下赫赫战功。后来,鲜卑再次进犯云中郡,桓帝征召他为度辽将军,守护西北边境。

从前,羌族人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他们听说李膺镇守边境,大为惊恐,立刻把曾经掳掠的百姓,全部送还。李膺尚未出师,就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绩,他的声望和威名,愈发远播西北。

天下楷模

李膺生活的时代,宦官把持朝政,法令纲纪一天天混乱衰败,他始终保持着公正耿直的高风亮节,因此赢得了天下士人的敬重。即使李膺被免职返乡,朝廷内外的士人都同情他的遭遇,认为是朝廷昏庸污秽,容不下道德高尚之人。太学生中更流传着一句谚语:“天下楷模李元礼。”

李膺保持着公正耿直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天下士人的敬重。图为《香山九老图》局部,明 周臣绘。(公有领域)

然而李膺的性情和气节,注定了他仕途上的大起大落,也引发了宦官集团对他的忌恨。在士大夫和宦官的正邪较量中,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李膺都是被迫害的主角之一。

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延熹九年(166年),宦官党羽故意在大赦前犯罪,希望逃脱惩罚。李膺身为河南尹,坚持在大赦后处死了宦官党羽之子,激怒了宦官集团。于是,李膺等士人被诬告结党营私,被捕入狱的不是闻名天下的学士,就是德才兼备的官员,受牵连的有二百多人。

由于李膺等人被核查党人罪状时,需要经过太尉、司徒、司空三府验案,太尉陈蕃冒着免官的风险,拒绝受理。他说:“这些人都是海内赞誉的忧心国事、忠诚无私的大臣。即使下传十代,他们都该被宽恕,难道罪名不明就要受到逮捕和拷问吗?”后来,由于党人案件牵连出宦官子弟,宦官集团为自保,这才请求桓帝大赦天下。李膺等人被释放还乡,却终身罢黜,不得为官。

时隔两年,汉灵帝即位,陈蕃再次担任太尉,李膺等被罢黜的名士也重新被起用。贤人重回朝堂,似乎政治清明的时代就要到来。但是宦官一党继续肆意干涉朝政,陈蕃和外戚窦武决定联手将其彻底铲除。谁料宦官率先发动政变,窦武、陈蕃先后殒命,李膺等名士再次被罢官,禁锢终生。

朝中正义之士,纷纷上疏要求为陈、窦平反,并重新重用李膺等名士。宦官一党却趁机进谗言,再兴大狱,李膺和一百多位士人被判死刑,各地陆续被逮捕、诛杀、流徙、囚禁之人有六七百人。

那时候李膺在家乡,有人劝他逃走,他却说:“侍奉君主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脱刑罚,是我的节操。我现在六十岁了,生死都是命中注定,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他主动到指定的监狱中去接受审讯,最终被无辜拷打而死。李膺故去后,他的家人都被流放边境,门生故吏及其亲族,也收到牵连,终生不得入仕。

李膺一身正气,慷慨赴死,他的结局令人扼腕,然而他不计个人生死的气节,又成为无数士人心中的典范。在东汉末年的艰难世道中,他仿佛一股飒飒穿行、从不停滞的疾风,带着摧枯拉朽的决心,意欲吹散朝堂的污秽。这阵风虽然不免消逝,却足以激荡天地间的凛凛正气,留下一段士人风度鼓舞后人。

参考资料:《后汉书》《世说新语》@*#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陈 仲 举 言 为 士 则 , 行 为 世 范 , 登 车 揽 辔 , 有 澄 清 天 下 之 志 。 为 豫 章 太 守 , 至 , 便 问 徐 孺 子 所 在 , 欲 先 看 之 。 主 薄 白 : “ 群 情 欲 府 君 先 入 廨 。 ” 陈 曰 : “ 武 王 式 商 容 之 闾 , 席 不 暇 暖 。 吾 之 礼 贤 , 有 何 不 可 ! ” 周 子 居 常 云 : “ 吾 时 月 不 见 黄 叔 度 , 则 鄙 吝 之 心 已 复 生 矣 。 ”
  • 东汉末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在这样的环境中,范滂却能出污泥而不染。
  • 苏东坡幼年的时候是由他的母亲启蒙读书的,九岁时,苏母教东坡读《后汉书·范滂传》时,不禁叹息起来,于是苏东坡问其母说:“轼若为滂,母许之乎?”程氏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音:厄)。诣(音:意)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音:波)。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 李膺素以清正廉洁、疾恶如仇而名扬四方。在汉桓帝刘志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当他即将担任河南尹的消息传出后,当地正直之士和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而一些不法官吏,自感不妙,战战兢兢,纷纷自动解职而去。
  • 黄宪的精神风采,影响了大批士大夫文人,一代又一代,互相学习,造成高雅超脱的人格。在污浊的社会里,的确是一股清风,把优良的道德传统保存下来了。
  • 阔平的官道上,马蹄声、车轮声交织着,严整的官府车队风尘仆仆,自北方而来。这是东汉后期,一位豫章太守走马上任的车队,那辆最高大的双驾马车中,隐约可以见一个峨冠博带、正襟危坐的中年男子。从踏进豫章境内的第一天起,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听一个平民百姓的住处,意欲亲自拜访。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