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诗系列二之十三

【品读唐诗】和序文双璧同辉的滕王阁诗

作者:兰音
图为明 仇英绘《临宋人画册》之“滕王阁”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有一座楼阁,自初唐兴建后的千百年来,一次次遭遇兵燹战火的摧毁,又一次次在废墟上重现高大富丽的模样。人们在意的,不仅仅是延续一座古建筑的生命,更多的是赋予它绵延文蕴的才子和他的诗文双璧。

这场传奇故事,起于一场名流云集、高朋满座的宴会。他不是宴会上的主角,却凭借一己之才,成为全场最瞩目的焦点。他即席写下工整奇丽的同题散文和诗歌,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

更为戏剧性的是,由于开篇的文章珍词绣句,层见叠出,名气大大超过后面的诗歌。然而诗歌的价值,也得到古人的珍视和赞誉,获得“唐人短歌之绝”的美称。这就是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之后作的《滕王阁诗》,其诗为: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境赏析

《滕王阁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全诗八句五十六字。诗歌之前,已经有一篇七百多字的序文,描绘洪州的山川形胜,滕王高阁的壮美秋色,以及怀才不遇的身世感怀。整篇序辞采华美,堪称奇文。那么这首相对“小众”的诗歌,又有什么独特的艺术价值呢?

滕王阁
图为宋 郭熙绘《滕王阁》。(公有领域)

高耸巍峨的滕王阁,建于赣江之滨。诗歌首句用古朴简明的笔法,开门见山,点明滕王阁的所在:“滕王高阁临江渚”。看似平平无奇的句子,只用一个“临”字,精准而传神地写出滕王阁居高临下的地理形势,也奠定了全诗高远苍茫的情感基调。

诗人登临送目,头顶是广袤无际的碧空,脚下是奔流不息的江水。视野的开阔,令心胸豁然开朗,思维也随之发散、飞扬。他首先想到“珮玉鸣鸾罢歌舞”,这座皇室子弟修建的华丽高楼,曾经玉动鸾鸣,上演着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而如今,一切荡然无存,高楼也早早换了主人。诗人通过今昔的对比,默默表达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沧桑感。

第二联承接首联句意,诗人在高阁内游览四望,赞美滕王阁附近的壮丽风物。“画栋朝飞南浦云”,南浦上空飘逸的朝云,在彩绘缤纷的画栋之间飞动、徜徉,是叹其高峻。“珠帘暮卷西山雨”,西山深处细密的暮雨,在珠玉晶莹的帷帘之上翻卷、敲击,是赞其辽远。

诗人描写的景物,皆因首句滕王阁居高临江的地理优势,才能尽收眼底。然而无论山川美景,还是楼阁风华,都传递出淡淡的愁绪和感伤。华丽的画栋、珠帘,只有朝云、暮雨相伴,进一步烘托诗序中“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的荒凉落寞之感。

第三联起换韵,沉郁低回的仄韵变为悠长舒展的平韵,诗歌蕴含的情感也更加婉转绵长。诗人继续描写江渚风光。流云闲闲,日影悠悠,俯仰之际,江流天地间的万千风采全部浓缩在“闲云潭影日悠悠”这一诗句中。“日悠悠”三字,叙述角度从空间过渡到时间,表明时间漫长。滕王阁屹立多年,见证繁华与衰败的更迭,诗人的遐思,正是在悠悠岁月中领悟而来。

紧接着下半句“物换星移几度秋”,继续阐发对古今兴衰的感慨。诗人遥望天地,思绪从滕王阁延伸至浩瀚宇宙,物候更替,星辰移动,时间就在万物的变换中流逝。好景不长、年华易逝,不独滕王阁,更是整个宇宙不变的规律。至此,诗歌也拥有包举宇宙的气象,其境界也更加雄放宏大。

在最后一联,诗人将万千幽思化作豪迈的一问:煊赫一时的滕王如今又在哪里?功名利禄、繁华鼎盛都不是永恒的,唯有滕王阁下的长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末句既是眼中景观,也是心中超逸达观的情怀。诗人虽然自言“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但是在滕王阁中见天地、见宇宙,看淡个人的荣辱得失,体现了初唐士人刚健雄豪的气概,不愧是旷古名篇。

诗人背后的故事

王勃,字子安,擅诗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生于书香仕宦之家,既是聪颖非凡的神童,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士。他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传世之作,也因为英年早逝令人遗憾、惋惜。然而他短暂的人生历程,跌宕起伏而又璀璨夺目,犹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的星空划过耀眼光辉。

王勃像。(公有领域)
王勃像。(公有领域)

据史料载,王勃六岁能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读颜氏《汉书》,撰写《指瑕》十卷,指出注解谬误;十岁饱览六经;十二岁习医;十五岁献《上刘右相书》,被宰相刘祥道赞为“神童”,力荐朝廷;之后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宸游东岳颂》,表达求仕心愿;十六岁考中“幽素科”,授职从七品朝散郎,后被沛王召为王府修撰。

读书作文,习儒学医,上书朝廷,金榜题名,一般人可能穷尽一生都无法做到的事情,王勃在二十岁、也就是成年之前就完成了。他虽然少年得志,却很快因文获罪,断送了大好仕途。

京城贵族中流行斗鸡比赛,王勃为给沛王助兴,写下一篇游戏之作《檄英王鸡文》。高宗听说后大怒,认为王勃身为王府官员,不能辅佐规劝皇子,却夸饰文辞、挑拨皇子关系,于是罢黜王勃官职,把他赶出沛王府。

王勃怀着激愤苦闷的心情,离开京城,开始长达三年的蜀地漫游。这段时间的作品,大多抒发羁旅行役、漂泊怀乡之思。后来他在虢州任参军,却被一个获罪官奴牵连犯了死罪,幸好遇到大赦才保住性命。受这件事影响的还有王勃父亲,被贬至交趾做官,将在荒芜偏僻的南方边陲度过晚年。

父亲的贬谪,带给王勃沉重的打击。他满怀不安地忏悔:“嗟乎!此皆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最终促成了他南下交趾探望父亲之旅。这次旅途中,他路过洪州,恰逢名楼滕王阁上洪州都督阎伯屿主办的一场盛宴。原来,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并请在场文士为宴会作序。

事实上,阎伯屿早早让女婿孟学士提前准备好一篇序文,想助他在宴会上扬名。宾客们心照不宣,纷纷推辞不作,只有外来的后生王勃,欣然接过纸笔便挥毫书写。阎伯屿大为不悦,转身到账后,命人报告其文章内容。

阎伯屿起初听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只道是老生常谈;再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便沉吟不语;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句,不得不赞叹此乃天才佳作,当垂不朽!王勃顷刻之间,写下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言辞华艳工整却又寄慨遥深,令满座震惊。

阎伯屿早已摈弃心中嫌隙,以爱才的仁心、宽容的雅量,欣赏年少才高的王勃,宴会在极其欢洽热闹的气氛中结束。由于王勃的勇气和才情,滕王阁拥有了自己的文学标签;而宴会主人阎伯屿的慧眼和胸怀,为王勃提供一方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样成为历史上一件美谈。

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中,王勃的存世诗作有九十多首,更有四言、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排律、乐府等多种形式。他在诗歌中写景咏物、抒情言志,既有“滕王高阁临江渚”那般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的雄迈气魄,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般豁达乐观的昂扬情怀。生命的昙花一现,却成就了永恒的才名与文字,王勃的名字永远闪耀在大唐诗坛。(本系列完结)

点阅品读唐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勃
    王勃(公元 650─676),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的诗风格清新,他的赋更使他是初唐一大名家。
  • 唐代有识人能力的裴行俭看过诗坛初唐四杰,说士子要有大作为,必先有大器识然后才看他的才华,然后各指出他们人生最终的结局。后来四杰的人生终局是否应验了裴行俭的洞见呢?
  • 初唐四杰是对中国初唐时期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四人在诗作的创作上都能突破六朝时期靡靡诗风,改革齐梁浮艳的格调,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在他们手中,五言律诗迈向成熟的发展。
  • 中唐时期的建中年间,江南的一座偏僻荒芜的古郡,迎来了它的新一任长官。他虽是一郡刺史,也不过是个被朝廷外放的,难有作为的闲散官员。空有治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于是他走进青山绿水,过起了半吏半隐的生活。
  • 开元年间的长安城,突然多了一个大龄书生的新面孔。四十岁的他,一袭白袍朴素无华,凭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在太学赋诗夺魁。一夜之间,孟浩然的大名传遍公卿。
  • 你去过西湖吗?你知道游览西湖的最佳视角和路线吗?中唐时期的大诗人白居易,送来了一份来自一千多年前的游湖攻略。
  •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种美丽的箜篌乐器,它的头部如鸾凤回眸,造型如一弯新月,声音清脆高远而多变。有一位顶级的梨园乐师,天子一日一次召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当朝诗人争相为他写诗。
  • 古人的诗词世界中,处处可见相思的咏叹。相思有深度: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相思有颜色: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相思是一种痛: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相思是一种病: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 这是烟雨江南的一座山水名城,城东有一条宛溪静静流淌,东北有一座敬亭山清幽灵秀。它叫宣州,以画卷般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流连驻足,吟咏不绝。
  • 环境封闭、时间仓促,考场上的紧张氛围能让人瞬间压力如山,难以正常发挥。所以人们常说:考场无佳作。然而将时光倒转至一千多年的唐朝,天宝十载(751年)出现了例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