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情的乐器——葫芦箫

阿昌族民俗(三)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阿昌族的乐器主要有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金芒)锣等。葫芦箫是用葫芦连接三根竹管制成的,它有7个音,音量小,音调低缓圆润,一般晚上用。三月箫是用一根竹管制成,也有7个音,它的音量大,音色细亮,多在白天使用。葫芦箫和三月箫不仅是阿昌族人心爱的传统乐器,还是男女青年传递爱情的媒介。

每年农闲季节或各种节日集会以及平时的劳动之余,都是阿昌族青年谈情说爱,寻觅终身伴侣的大好时光。每当此时,男青年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葫芦箫斜插在脖子后面的衣领里,或者别在腰间,无论在村边、寨旁,还是赶街的路上,只要遇到心爱的姑娘,便吹起动听的乐曲,传意请姑娘停一停,然后上前搭话逗趣,询问姑娘的芳名贵姓。如果姑娘此时还情无所属,又有意相识,便巧妙应答。小伙子心领神会,主动提出送姑娘回家,姑娘则以“要送就要送到寨子头,不能送半路”相答,于是小伙子高高兴兴地用箫吹起山歌,陪同姑娘回家,纯真的爱情便由此开始。  

每当夕阳西下,年轻的小伙子吃罢晚饭,忙着洗饰一新,一个个悄悄来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家附近,吹起葫芦箫,用优美的曲调逗引心上人出来相会。姑娘听到这亲切而熟悉的曲调,心领神会,赶紧回房梳妆打扮。然后借故外出,与情人幽会。如果是初次拜访,姑娘的嫂子或母亲还会热情开门相迎,请小伙子到屋里火塘边坐下,家人纷纷回避。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就在火塘边含情脉脉相对而坐,或对唱情歌,或窃窃私语、情话缠绵,待到雄鸡报晓,才依依不舍地分手。天下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用这神奇的葫芦箫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甩发舞是佤族妇女自娱性舞蹈。与其它舞蹈不同,剽牛祭祀、老人死后、盖新房、婚嫁喜庆都不跳此舞。而在其他时节,任何场合都可跳此舞。
  • 白族文化历史悠久,白族人口一百多万,绝大部分聚居在云南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元江、南华、保山等地也有分布,有少量散居于湖南桑植县、四川西昌和贵州毕节等地区。
  • 视障按摩师的生存问题,最近又因是否开放明眼人按摩再度引起关切,目前美容护肤、瘦身中心、SPA、民俗疗法等业者,以强势的资金及行销的优势分食按摩市场,视障按摩业者为了捍卫生计,将传统按摩馆转型成豪华按摩馆迎战。
  •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共五百多万人,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其中有三百多万在云南。除滇西楚雄自治州、滇南哈尼族自治州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外,云南全省都有彝族分布,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状况。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支系。
  • 斗蟋蟀是满常见的传统民俗活动,最近就连桃太郎也迷上了这项活动。几位爱好者还成立了日本蟋蟀协会,经常会不定期的聚会,彼此带着心爱的宝贝一较高下。
  •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河池、南丹、都安等地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过去几乎家家都有木纱车和织布机,并自种蓝靛草,自纺、自织、自染土布,以制作各种衣饰。毛南族姑娘从小就要学习纺线织布,织布技术的高低、织成布匹的多少,是衡量她们智慧和才干的标准。
  • 南韩忠北道俗离山的地方,于昨天举行了可供两千零三人吃的古代君王所享用的“山野菜拌饭”的民俗庆典,这也是世界最大碗的“君王拌饭”。
  • 贵州省荔波县现正抢救濒临失传的象形文字|中国水书。荔波县档案馆已从民间收集到两千多本水书原件,供专家研究。新华社今天报导,水书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 德昂族是中国云南省的特有民族,也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在中国境内的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瑞丽、梁河、陇川、保山、永德、耿马、澜沧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 我国历代以来,边疆与中央的关系,日益密切,各民族之间,彼此同化融合,方物有录,职贡有图。有清一代,由于积极开拓边疆,绘制少数民族的民俗图像,遂受到朝廷的重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