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廉吏于成龙

太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9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8月21日讯】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67岁时病死在南京两江总督任上,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勤政廉洁,无私无畏,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地处群山,瘴疠盛行,又是少数民族杂居,常有械斗。两任知县一死一逃。有友人劝他中途告归,另选他处上任。他却以罗城百姓为己任,说当官“岂择险易哉?”明知罗城有艰险,偏向罗城行。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从仆不久或死或逃,一到罗城,就深入山区,同百姓朝夕相处,“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经过七年的苦心治理整顿,罗城大治。

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上级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康熙三年(1664年)春,广西省巡抚,就地方施政征询于成龙的意见。对此,于成龙曾两次条陈,针对广西地方施政的各方面,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内容有:一.澄清地方吏治;二.慎刑;三.推行“抚”字催科;四.减轻百姓负担,疏盐行、除灾耗、清杂派;五.改善民族关系等等。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四川合川市)知州。他在被任命为四川合州知州时,他就已发誓:为官清正廉明,“至死不变”。(于成龙《与友人论罗城事书》)离罗城时,他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出现了百姓“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入情景。在于成龙赴四川合州上任时,有一要饭的瞎子紧紧跟随而不离去,于成龙问他原因,乞丐说,他是担心于成龙囊中的银两连到四川的路费都不够,而自己有一技之长—-能要饭,到时候可以帮上忙。据说,于成龙还真的因此才到了合州(王培荀《听雨楼随笔》)。

四川遭战乱最久,人口锐减为全国之首。于成龙赴任的合州只有丁口百余人,正赋14两,而衙门的各种供役、需索使百姓繁重不支。目睹地方荒残,于成龙确定以招抚百姓为急务,他首先革除宿弊,严禁官吏勒索百姓,又免去规定的驱从,以家仆随身。

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今湖北黄州市)知府。在任上政绩卓著廉洁刻苦,地方大治。四年后,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陆道道员,驻地湖北新州(今新春县),在任期间,无论地位和环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在灾荒岁月,他还以糠代粮,把节余口粮,薪俸救济灾民。因之百姓在歌谣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为广行劝施,让富户解囊,他更以身作则,甚至把仅剩的一匹供骑乘的骡子也“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离湖北时,乘船出发之前,令人买了很多萝卜,有人笑问:如此便宜的东西,买这么多干什么?于成龙回答说:一路之上,我以此为食。

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当时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海禁”政策。当地一些官员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判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权贵而劝阻他的人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破格录用。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翌年春,又召见于成龙于紫禁城,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未逾两年,又出任为两江总督。任两江总督时,年已六十五,然而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克己奉公,不减当年。上任伊始,依然走访民间疾苦,革除加派,铲剔积弊,察吏安民。江宁百姓听说“于青天”至,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他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他新任直隶,即发出清查庸劣官员的檄文,责令各属将“不肖贪酷官员”,“昏庸衰志等辈”“速行揭报,以凭正章参处”。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不禁叹曰:“噫!吏治败坏如倒狂澜,何止时乎?”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据载,当他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后,南京布价骤然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至有惊恐喘卧不能出户者,……奸人猾胥各鸟兽窜”。于成龙嫉恶如仇,不畏权贵,康熙亲外甥喀礼横行不法他亲自下令将其斩首。

于成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七还坐堂理事,第二天卯时(早上五点至七点)就与世长辞了。于成龙逝世的噩耗传开了。总督府中的文武官员来到他的寝室,“皆见床头敝司中惟绨袍一套。堂后瓦瓮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无不恸哭失声。”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持香楮钱,日至者数万人。江宁百姓倾城而出,男女老幼哭声四起,持香楮钱,日至者数万人。南京百姓哭于成龙,悼于成龙,说他是数百年来从未见到的好官!以至南京城罢市数日,大家愿捐银帮助安葬于成龙。但于成龙的夫人及儿子不肯接受,说:“老爷在时尚且不要一钱,今死后忍害其名?”后朝廷赐银千两,加以抚恤,使其归葬山西老家。(姚廷遴《上浦经历笔记》)得知于成龙去世,康熙帝感叹道:“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康熙起居注》),破例亲为撰写碑文并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明,廉生威。”于成龙一生为官20多载,从不以权谋私,收受贿赂,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曾说:“我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才免饥寒,足矣。不知世间有享受事,亦不知馈遗交际欲何为计?俸入自给有余,要钱何用?”在罗城,他婉拒富裕起来的百姓对他的感恩馈赠;在合州,他革除了地方官员向上司“孝敬”土特产的陋习;在福建,他斥责外国船舶的贡使向他“进贡”的东西……当时有满汉大臣经过他的福建巡抚衙署,径入其以室。“几案间,蛛丝鼠迹,一竹笥贮朝服,一釜备炊爨,文卷书册数百束,此外都无一物。”不得不感叹:“于公清苦,天下第一也。”于成龙却说:“人当惜福,为子孙留余地。布衣蔬饭,享受无穷。膏粱纨绮,实不解有何可恋!”

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子编辑成《于山奏牍》7卷附录1卷和《于清端公政书》8 卷行世。此外,于成龙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曾组织编写了《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做出了贡献。

2000年岁末,央视台还播出了其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平心而论,这部电视剧拍得是很用心的,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今天中国大陆的官员又有几人清正廉洁,在江泽民流氓集团的统治下,几乎无官不贪,许多地方民不聊生,这部电视剧成了对江泽民流氓集团的绝妙讽刺。

江泽民流氓集团不仅贪污腐败,更镇压一心向善的法轮功群众:据不完全统计,并由民间途径证实,自2003年8月中旬为止,共有770多名法轮功学员被迫害致死。一项2001年10月底的中共内部文件指出,在中国大陆,拘捕中的法轮功学员死亡人数已经高达1600人,遭非法判刑者至少有6000人,遭非法劳教者超过10万人,数千人被强迫送入精神病院受到破坏中枢神经药物的摧残,或被绑架到中国各地“洗脑班”遭受精神折磨,而更多人则受到“执法人员”的毒打、体罚、 强暴和经济勒索。

2002年10月,江泽民,以及执行江泽民镇压密令的610办公室,被法轮功学员以酷刑、反人类、群体灭绝等罪名,告上了美国伊利诺州联邦地区法院。面对正义的审判,江泽民流氓集团难逃法网。

(资料来源:《三晋历史人物》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传》)。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的这些半神的操守准则,对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像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其品德操守举世崇尚。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经历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过无以复加的荣华富贵,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孙之礼;亲历过朝局动乱和生离死别;目睹了皇位走马灯似的更换,她轻而易举就可夺取。可是,她始终稳坐于后宫,扶持子孙皇帝,没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因而这些帝王对她非常敬重。史书评价,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与她的爷爷郭子仪相辉映。
  • 两度被废,两次垂帘,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赵宋皇室遗弃的女人,却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续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赵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政党。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却是中共之所以无法,究其原因,是在于其无天。或者说,在当今的中国,中共偷天换日,将自己变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 如果您曾观赏过神韵的演出,那么您肯定透过逼真的天幕布景探访过唐朝。横跨七至十世纪的唐朝,是当时亚洲势力最雄壮的帝国。名垂千古的良君、才高八斗的文人,唐朝盛世之繁荣、兵力之雄壮,使其在当时的影响力远播世界,万国来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