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记(182)

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1945年5月6日

大会把党政军所有的主要领导人都召集到一起了。这是就近观察他们的难得的,也可说是惟一的机会。

事实上我每小时就进行有意思的会见、谈话、介绍。
———-

评杨尚昆的发言:

1. 他承认整风是正确的。

2. 他号召以毛泽东思想来培训干部,宣称马克思主义和联共经验对培训中国干部毫无实际价值。

3. 杨尚昆谈到他错误地死背下来的观点中,有下面这样一点:中山大学低估了农民的革命作用。那儿只讲授“农民落后,农民独自做不成什么事情”。他的这种说法,是对毛泽东有关农民的中国革命中的特殊作用的观点所作的引申,否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肯定了党内的农民意识。

4. 杨尚昆谈到他错误地死背下来的观点,还有据说是莫斯科的想当然教育,认为“反动阵营是铁板一块”,“看不到其中有矛盾”。

杨所追求的目的是:为毛泽东与美国人接触找理由辩解,而这种接触是在暗中进行勾搭,超出了正常的同盟关系。

5. 杨确认“中间份子对中共的价值”,断言党内存在小资产阶级份子是正常的。这个论点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发展过程:尽管他们贩卖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党还是在蜕化为典型的农民党。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彭真的报告,证实了我的结论。752名代表中,有401名为知识份子代表,324名为职业军人。这些人大都出身于富裕阶层或农民家庭。出身于工人或者与工人阶级有长期紧密联系的的知识份子的党的工作者,大会上为数很少。因此,彭真在报告里对代表的成分避而不作阶级和社会分析。但是,即使没有这样的分析,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代表主要来自农民和同人民没有联系的知识份子,以及职业军人。这再一次表明党正蜕化为农民党。几乎所有代表的发言都使我得出这个结论,不管他们怎么援引马克思和列宁的话。

6. 杨明确地说,没有毛泽东,中国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

7. 杨在大会上的讲坛上承认他一直在告密,告发他的党内同志。他把他自己的过错归咎于莫斯科。1928年,托洛茨基主义使布尔什维克党面临分裂的威胁,党对它进行了斗争。杨对此知道得很清楚。他蓄意歪曲这一斗争来为整风的思想原则作辩护。

8. 杨说,他自己是个机会主义份子,只有这一点他算说对了。是什么样的机会主义,左的还是右的,这倒无关紧要。主要的是他背叛马克思主义以适应整风这种“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