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薇薇记事簿:饭友的八卦午餐(中)

文/糖咩咩
【字号】    
   标签: tags:

“我爱死金针菇跟茼蒿了,老板,再送个二份蔬菜吧!”小薇涎着脸跟老板撒娇。

“今天是特价吃到饱,火锅料跟青菜都在那边,要吃多少就自己拿吧!”酷酷的老板指着冰柜旁的架子说。“还有冬瓜茶,”老板又补上一句。

在众女将再度围攻火锅之际,火锅店的门开了,“吼,你们怎么吃这么快,才20钟就吃完一锅,瞧那难看的吃相,给狗仔拍到能看吗?”一阵不满的声音传来。

众女吃客闻声抬头一看,小薇的嘴还在咀嚼。阿咧,那不是隔壁栋的小帅哥Philip,真难得出现啊!Philip可是饭友群中的一点绿,也就是唯一的男生,加上人长得帅气,嘴巴又甜,受年长饭友姊姊的喜爱自不在话下。

“阿飞,快来姊姊这边坐。”玛琳热络地招呼,“你一个月没来参加饭友聚会了。”

“是啊,我们很想你。”阿咪已经笑得花枝招展,起身去帮忙拿火锅料。

对于饭友姊姊的热情,阿飞眯着眼,露出迷人微笑表示回应。

“你是去火星探险吗?怎么那么久才出现,”小薇没好气地问。

“别提了,都嘛是你害的。”阿飞夹了块肉又捞了一匙金针菇送到嘴里。

“我害的,这话从何说起?”小薇有一点惊咋。

“你上次拒绝跟我去唱卡啦,还记不记得?”阿飞又捞了一把茼蒿塞进嘴里。

“吼,你找小薇唱歌不找我。”茉莉花有一点生气地插嘴。

“那天我真的很忙,对不起。不过到底发生什么事?”小薇又塞了颗鱼丸到嘴里。

“唉!那天其实是要找你当挡箭牌的。”阿飞边嚼边说。

“虾米?”

“那天有个外国客户来我们公司,老板说要尽地主之谊,要请人家体验这里的夜生活文化,要带人家去KTV唱歌狂欢。”

“那很正常啊!”小薇想起公司上次一位外国客户来,公司好像也安排不少节目。

“本来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那位客户带了个女儿一起来出差,”飞飞喝了口汤,“问题就出在这儿。”

“你们知道吗?那个小女孩居然对我一见钟情。”阿飞的表情既有一点得意也有一点无奈。

“哇!洋娃娃投怀送抱,这有啥不好?”众女人瞎起哄。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金毛泰迪熊吧!”阿飞白了众女一眼,“她可是只有13岁。”

“这有这么好笑吗?”飞飞火气上来了。

“所以你要我去KTV当挡箭牌。”小薇恍然大悟,“那你应该明白告诉我啊!”

“但是你一口就回绝我了,我哪讲得出口?”阿飞声音有一点委屈。

“是啦!那天实在有一点难,我在赶东西。”小薇叹了口气。

“后来,我的下场就很惨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众女关心地问。

“在唱KTV的时候,我根本躲都躲不掉,简直成了无尾熊抱的尤加利树。老板顾着跟洋老爹谈事情,洋娃娃就一副非我照顾不可的态度。我又不能得罪大客户,你说,我该怎么办?”(下周一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 什么是四联体格式(tetractys)呢?“四联体格式”是现代英国诗人雷‧斯特宾(Ray Stebbing)发明的一种诗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个音节组成。
  •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老得 像一个影子
  • 刚开始,经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口水都会流出来。慢慢等他大一点,他会拉着我的手,自己走几步。再大起来,他就喊着广告词,变换着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着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们欣赏龙山路华灯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赏着我们这一对母子。
  • 朔风吹。1968年底,一辆“跃进”卡车把我们一批知青载到了南汇东海农场老九队的海边。 中港一带的护塘东堤脚泥滩上,已经扎起了两排芦席为墙,稻草复顶的草棚,一排十间, 每间五张上下铺的双人铁床,住八个人,另一空床,上铺堆放箱子行李,下铺放些面盆之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