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关注生命、期盼民主与法制的呐喊(上)

——解读张宗铭及其三部系列长篇小说
梅国材
【字号】    
   标签: tags:

本文作者梅国材:男、1943年生,曾任《贵州大学学报》主编,发表过近百万字学术专著。改革后因遭人陷害入狱,至今四处申冤无门!该篇评论已刊登在台湾《贵州文献》总号三十四期、博讯等海外网站……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就是贵州作家张宗铭及其经过三十多年精心打造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女人与土匪》(原名《女人土匪东洋狗》)、《远山苍茫》、《孤儿与革命家》(以下简称“三部系列长篇小说”)的问世。在这“三部系列长篇小说”中,作家以其聪敏的睿智,超人的胆识、独特的审美角度,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揭示二十年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问题,解剖这段历史年代各个社会层面人物的内心世纪。从选材的角度来讲;打破了中国文坛的许多禁区,从表现手法来讲;打破中国文坛的许多禁律。从这两个意义分析,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无疑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

张宗铭在发表《女人土匪东洋狗》之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他默默在工人群体中笔耕不息险些被人遗忘。他用冷静的态度在思考,在观察、研究世界,他在积蓄力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张宗铭并不是追逐虚名的作家,更不是徒有虚名的作家,而是一名植根于生活底层、勤奋耕耘,最后以自己的实力和成果脱颖而出的作家。对此,我不得不引用评论家任海平先生,对《女人土匪东洋狗》中的评论。他说:“这样的小说在今天出版,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处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化的后现代时代,似乎没有了文学想像力和浪漫主义情怀……很少有作家能静静地坐下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神圣的文学创作事业,人性的关爱甚至在国内受到一些作家和批评家的嘲笑。这也使得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文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当代作家究竟出了什么毛病?为什么当代中国的文学新作层出不穷,但其作家却总是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任海平先生接着说:“张宗铭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向我们表明,他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为数极少的白日梦者,或者说是一个有着古典情怀的现代乌托邦的创造者,因为他尤其擅长编织各种乌托邦式的梦境,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寄托他对普通人的真诚关怀和对人类未来的纯洁的希望。”

任海平先生对张宗铭及他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者在创作中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悲伤,进到了一个关心整个人类命运的崇高境界。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位当代中国作家像张宗铭那样如此地关注人类共同的灾难并对人的心理世界予以了如此深刻的洞察和揭示。他也许属于新一代浪漫主义作家,他/她们以自己柔弱的声音和强有力的文学力量来呼唤人间真诚的爱,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这部小说中。”

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尽管情节发展的线索清晰,但是由于时间的连接线长,空间的跨度大,社会背景广阔,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想准确地解读它还有一定难度,例如:关于它的主题,评论界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见人见智只好由它去罢,这都是由于艺术鉴赏主体性的特征造成的,西方的一句谚语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艺术鉴赏主体的差异性,鲁迅也曾经说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事。”对张宗铭“三部系列长篇小说”的多种理解是正常的,正因如此,更显现他的小说存在的价值和魅力。

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分别以张云轩、鄢正甫、戴敏、亨利、方美英……几个家庭的生活为线索,围绕这些家庭引出众多家庭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展现中国现代史上两次权力再分配的重大历史题材的纯文学作品。作家没有将着眼点放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的场面,而是聚焦于劫后余生的芸芸众生的沧桑。描写他们生活的艰辛,做人的尴尬和无奈,揭示他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以及灾难降临时的忍辱负重的人格个性。俗语说得好。“神仙打架,百姓遭殃”。我想,张宗铭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是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来揭示这句俗语的哲学内涵,对这句俗语进行诠释的,他真正地做到了。

评论界有许多人评为:对中国现代史上两次权利再分配的历史,张宗铭为什么不像一般作家热衷于选择那些万马奔腾、波澜壮阔、震撼山岳、席卷风云的场面去描写,而是另辟蹊径,选取一个个小家庭特别是处于生活底层的小家庭来描写呢?社会学家回答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透过这一细胞,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哲学家说:“一个国家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的,而每一个家庭又是由鲜活的个体组成的,如果抽掉这些鲜活的个体,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了。”如此种种,都各有各的道理。还是用作家自己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遥远的星空》这个散文集中感慨地写道:“而今,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走就走了二十几年,不是鲁迅扯鸡骂狗的旧中国时代了;也不是郭沫若、巴金这样的作家生怕打成‘右派’和‘反革命’的时代了!是我这样的作家,今天敢拿出自己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向世界推广和传播的时代了,更是中国作家,敢于向诺贝尔文学奖发起冲击的时代了。”

“我的几部长篇小说上上下下加起来竟写了三十年的时间……我曾经对一个国际友人说,我一生有三大愿望:一是能完成中国社会从开国(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到文革(注:指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这段历史时期的几部长篇小说,让今天和以后的中国人明白我们的共和国曾经有过那么一段令共产党人,乃至贫苦人民都极其伤怀的历史;二是在我有生之年,能让我亲耳听到——哪怕是云岩区(注:贵阳市的一个县级区)区长的承诺、他的施政方针……让他来吸引我,把我手中的这张本不可少的选票,填上他的名字;第三个愿望呢,是我做梦都在想,得诺贝尔文学奖……”

再明白不过了,张宗铭的这一段独白清楚地说明他的小说聚焦于社会芸芸众生的原因,充分体现他关注生命、渴望自由、追求民主、期盼法制、讴歌和谐社会的理想和愿望。如果说真有一把开启张宗铭其人其作的钥匙的话,那么他对国际友人的这番谈话就是这把钥匙。

张宗铭既不是一个具有先赋人际关系的作家,也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追赶时尚的追风作家;更不是听命作伥的御用作家;而是一位有良知、具有独立人格个性的作家。他用冷静的目光审视世界,他用极大的热情拥抱生活,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正因如此,当他的第一部作品《女人土匪东洋狗》发表以后,立即引起轰动效应,短短的一个多月,引来了数百篇评论,不管是褒还是贬,都说明了张宗铭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作家。

张宗铭学历不高,但是他的学力却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他含辛茹苦的生活经历使人潸然泪下,他勤勉的学习态度堪称青年的楷模;他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奋然崛起的毅力受到人们的钦佩;他将自己的情感全力倾注于受苦受难的芸芸众生的行为,迎来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厚爱。他的“三部系列长篇小说”是以悲剧形式奉献给读者的,我们可以从他小说的主人公的悲剧性的命运感悟出人生的许多哲理。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悲剧的美感中显示出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理性力量。我在评论《女人土匪东洋狗》而写的《人性的呼唤》一文中,也曾经这样写道:“我们批判过去,希望过去不要再来”。我想这大概也是张宗铭的写作动机之一吧。@(明日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故事从1950年七月的一天说起──1950年时,张勇还不满八岁。这年七月的一天,张勇放学回家,老远便看见几个细娃爬上他家四合大院前的大梨树上,在摘那些还半生不熟的梨子。这些梨子成熟后,妈妈戴敏会带着他和哥哥张忠,挑着满箩的梨子,路过娘家时,妈妈总是给贫穷的外公外婆留下一小部分,剩下的就挑到花溪的大街上卖。
  • 张勇被这突然的变故惊吓得两眼翻白,口吐白沫,脸青面黑地倒在了戴敏身边。戴敏把张勇紧紧地搂在怀里,惊恐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苏诗诗中的熏香可不是为了所谓的“附庸风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气的能量场是纯阳的,吸到肺部后,阳气足。古代将病毒、细菌通称为病气、邪气,它们是属阴的。所以,用传统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