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
【忽必烈传】辅佐蒙哥 总领漠南汉地民务
1241年黄历十一月,在位十二年零三个月的大汗窝阔台行猎时,在行宫驾崩,终年56岁。由于窝阔台生前未确立太子,在他过世后,汗位继承人问题引发了朝中的一系列纷争,导致汗位空悬。
【忽必烈传】初征名僧名儒 询以治道
忽必烈幼年和青年时的成长,不仅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成吉思汗奠定伟业后,窝阔台时期的蒙古帝国继续壮大,辽阔的草原上矗立着金碧辉煌的幕帐,来自内地、中亚各地的商贾以及前来拜访、投靠合罕和蒙古贵族的各色人等云集,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多种语言交织,除了农牧业,还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大汗牙帐所在地哈拉和林更是建起了一座相当规模的城市,并成为世界性的焦点。
【忽必烈传】自幼出类拔萃 祖父留惊人预言
1227年8月,在建立了草原帝国“大蒙古国”并让欧亚为之震撼的成吉思汗魂归长生天后,他的继任者,即被追封为元太宗的窝阔台大汗,秉承父亲的遗命,一方面联宋攻金,继续开疆拓土,彻底消灭了金国,完全征服了华北和中亚地区;另一方面,重用耶律楚材管理华北和中原地区,整顿内治,巩固了大蒙古国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蒙古人又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进一步加强了欧亚大陆间的交往。而最终让蒙古人“入继中华大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建立一个新王朝并使之灿烂一时的乃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如成吉思汗曾经的预言一样。
汉宣帝为何下这道“故剑情深”浪漫诏书?
故剑深情为谁起?汉宣帝“诏求微时故剑”的圣旨有着最浪漫圣旨、最深情的诏书之昵称。皇上的故剑情深为她传情话,汉宣帝为何下了这道与众大不同的昭书呢?
齐高帝受命于天 施宽仁政治以安天下
中国历史上能当上皇帝的,都是有天命的,这其中就包括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中的齐国开国皇帝,即齐高帝萧道成。萧道成52岁登基做皇帝,55岁驾崩,在位三年中,他不止一次说过:“朕本来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竟然会有做皇帝的一天。”
【成吉思汗】征西夏留灭金遗策 回归长生天
当成吉思汗带着一车车战利品和众多被俘之人返回蒙古草原时,蒙古草原沸腾了,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饮酒庆祝。然而,成吉思汗却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休息,他的雄心促使他走向下一场征战。他西征回来后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背叛自己的西夏。
【成吉思汗】耶律楚材展抱负 木华黎征金
在成吉思汗的戎马一生中,无论是统一草原各部落,还是征服西夏、金国和中亚诸多地方,都少不了忠心不二辅佐他的文臣武将。在他们眼中,秉承着天命的成吉思汗勇敢刚毅、胸襟广阔、宽容诚信、眼光远大,善于识人用人,而这也是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其效力的原因。他们在成吉思汗的麾下,东征西讨,出谋划策,为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人打造强盛的蒙古帝国,尽心竭力。
【成吉思汗】征高加索与南俄 建四大汗国
1222年九月,成吉思汗渡阿姆河,在撒马尔罕城东下营,十月下诏回师,被俘获的长长的商队走在蒙古大军前,朝着布哈拉前进。
【成吉思汗】花剌子模灭国 丘处机道破天机
蒙古大军在撒马尔罕会师后,成吉思汗首先下令扫清外围堡垒,断其外援,其后展开合围。当成吉思汗得知摩诃末已离开撒马尔罕,立即派哲别、速不台和脱忽察儿率军三万,追击摩诃末。
【成吉思汗】蒙古商队遇害 西征花剌子模
在成吉思汗攻打金国的同时,位于中亚的花剌子模国国王阿拉乌定‧摩诃末(穆罕默德)于1215年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为首的使节,觐见在中都附近攻打金国的成吉思汗,目的是刺探蒙古军力以及各方面情况。
【成吉思汗】占领中都 夺取金国半壁河山
成吉思汗1211年针对金国的攻势以蒙古军队的胜利结束,蒙古大军驻扎在金国北部边境修整,金国将领刘伯林、夹谷长哥等来降,他们后来都成为成吉思汗手下的干将。而哲别攻克金国的东京,让那里一心复国的契丹人、金千户耶律留哥也在1212年初公开叛金,自称“都元帅”,数月间发展至十多万人。其后他遇到进入辽东的蒙古军,耶律留哥以契丹军之名依附大蒙古国,并表示效忠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攻金初战告捷 喜获汉人猛将
在获得部众和盟友的支持以及长生天的庇佑后,成吉思汗发动征讨金国的战争已经是箭在弦上。不过,那时没有人想到,在针对女真人的战争开始后,蒙古大军不仅将冲出草原,还将驰骋在从印度河流域到多瑙河流域、从太平洋到地中海东岸的广大地区。在未来的三十年间,蒙古人将击败他们碰到的任何军队、夺取所有的要塞、攻陷所有的城池。
【成吉思汗】三征西夏得助力 剑指大金国
1204年征服了乃蛮部落后,铁木真曾分遣使者前往周边邻国和部落,如北部的乞儿吉思(位于今叶尼塞河上游)和谦谦州,责问他们不应收容乃蛮人等,与蒙古人作对,并告诉两部落,如果不愿与蒙古人为敌,就要马上投降。两部落首领自知无法与蒙古人对抗,遂向铁木真投降。
【成吉思汗】颁布大扎撒 长生天信仰入法典
在1206年的忽里勒台大会上,成吉思汗还颁布了大蒙古国根本大法,也是无论皇族、贵族、官、军、民都必须统一遵循的大法令《大扎撒》(意为“大法令”),又称《成吉思汗法典》。这部法典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也被视为世界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封功臣 扩怯薛军
统一了蒙古诸部落的铁木真,已经成为草原上无可争辩的统治者,其控制了从南部戈壁到北极冻土带、从东北森林地带到西部阿尔泰山的广阔领域,以及几十万来自不同游牧部落的人口。不过,虽然铁木真已是草原上的雄主,但仍需要获得所有部族的认同,新的忽里勒台大会的召开势在必行。
【成吉思汗】战王汗与札木合 称雄草原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铁木真在成为草原上最优秀的军事统帅外,还征服了大部分蒙古部落,除了东胡族翁吉剌惕部(孛儿帖的母族)、乃蛮部与克烈亦惕部外,其草原征服战大致完成,还有一些被征服部落的首领受到乃蛮部与克烈亦惕部的庇护,随时有使蒙古各部再生叛乱之势。尤其是克烈亦惕部王汗接受札木合的投降,待之如上宾,并带着札木合的部众和财物西去,更有背叛铁木真的倾向。不过,铁木真仍照常派使者向王汗问安。
【成吉思汗】征服草原之战 所向披靡
在铁木真打败塔塔尔人后,他回军首先要讨伐的是乞颜部的主儿勤人。因为在铁木真针对塔塔尔人的战争中,本来答应出兵的主儿勤人不仅听信谗言,背信弃义,而且还趁机抢劫了他的大本营,杀死了铁木真的十几个部下,剥去了五十人的衣服,并劫掠了他们的财产。这让铁木真震怒,加之此前主儿勤人违反蒙古人的规则,拔剑刺伤别勒古台的卑劣做法,使得铁木真在结束对塔塔尔人的战争后,发动了对主儿勤人的战争,并抓获了其首领撒察别乞和其弟弟泰出。
【成吉思汗】宽仁服众 推改革 招揽人才
在草原上逐渐壮大的铁木真发现,曾三次与其结为安答的札木合越来越把自己当作敌人。铁木真被推举为可汗一年之后,即1190年,想给予铁木真教训的札木合,以自己部族中的一名男子因在抢夺牲畜的过程中被铁木真的手下杀死为借口,联合了十三个部落共三万骑,前去攻打铁木真,铁木真也将自己所属一万多人分为十三翼,史称“十三翼”之战。
【成吉思汗】姻缘定 英雄聚 铁木真崛起
失去父亲后度过的艰苦岁月,除了磨炼了铁木真坚强的意志,让其拥有坚韧的性格、强壮的体魄和过人的忍耐力外,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或许还可以从一件小事中看出。
【成吉思汗】降生草原 绝境中成长
13世纪,当南宋偏安于江南、与西夏和金国鼎足而立之际,在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一只雄鹰快速地崛起,并逐渐统一了漠北草原,随之建立了草原帝国“大蒙古国”,这个名叫铁木真的蒙古英雄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随后,他和其子孙率领着蒙古铁骑三次西征,横跨欧亚大陆,甚至打到了今天的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一带,令欧洲为之震动。
唐太宗焚稿慰虞世南忠魂
太宗还写诗一首,追述往古兴亡之道,搁笔之后叹道:“钟子期死,俞伯牙不再弹琴。我写此诗,又给谁看呢?”惆怅之情无以言表,他让起居郎拿着这篇诗稿,到虞世南的灵前吟诵一番,然后烧掉,希望虞世南的在天之灵有所感悟。
【康熙大帝】康熙晚年与雍正嗣位
皇太子两度废立的风波,是康熙帝晚年时期发生的一件大事。才华出众的几位皇子,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夺嫡之战,酿成了父子恩断、兄弟反目的皇室悲剧。“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当年的“七步诗”,道出了皇子们的真实心声。康熙帝在处理皇权与储君,以及皇子之间的矛盾时,越发体悟到册立太子的弊端。最终,他采取遗诏立储的方式,化解了皇室矛盾,让皇权平稳过渡,盛世得以延续。他的对策,也成了一次创举,开启清王朝秘密建储的先河。
【康熙大帝】太子废立风波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一生勤政审慎,在位六十一年开创清初承平盛世,成为历史上唯一集圣、仁于一身的贤明君主。当步入人生的暮年时,他在处理国政之余,一个重要的问题萦绕心头,那就是如何为清王朝选择最合适的继承人。
【康熙大帝】孺慕汉文化 诗文鼎盛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传统的中华王朝,在文学史上有着集大成的特点,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完美总结。在最繁盛的康熙朝,国力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斐然灿烂的文化。热爱儒学与诗文的康熙帝,就像一位开拓者,打开清初文坛的局面,也奠定了整个清朝文学的繁荣。
【康熙大帝】恤农惠商 开创承平盛世
清初,因战乱、圈地、重税等原因,国内耕地荒芜,百姓四散流亡,导致国赋不足、民生困苦。加上康熙帝亲政不久,三藩作乱,这种境况更加严重。自听政以来,康熙帝就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关注各地农业丰歉情况。有学者统计,康熙朝四十多年来,内外大臣留存下来的奏折中,约有半数包含了气候、粮食收成有关的奏报。
【康熙大帝】盛世下的西洋景观(下)
历法,不仅是关乎古代农耕的国本重器,也是一个朝代的象征,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历法,经朝廷专业的司职官员修订,再由皇帝钦定,以诏书的隆重形式颁行天下。定正朔、颁历法,往往昭示着国家一统和秩序的砥定。
【康熙大帝】盛世下的西洋景观(上)
晚明时期,一个叫利玛窦的意大利人踏上中土,从此开启“传教士”在中华王朝的传奇经历。到了清初,其中的佼佼者更和圣祖皇帝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大清盛世下,万千气象中别开生面的奇景。
【康熙大帝】毕生治河 天下安澜二十载
俗话说,乱世治兵,盛世治水。黄河清、圣人出,黄河宁、天下平,是历代帝王治国安邦的理想。在葛尔丹之乱平息后,清王朝呈现出太平安定的局面,康熙帝也能够将治国的主要精力,重新放在治河大事上。
【康熙大帝】靳辅治河与康熙南巡
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河水在灌溉良田、孕育文明的同时,也因为频繁的泛滥、决口和改道,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传统中国以农业立国,黄河的安定是关乎粮食、漕运、财赋等国计民生的大事,因而治河也成为历朝君王施政的重头戏。
【康熙大帝】远赴朔漠 三征葛尔丹
清王朝的东北边境刚刚平静,西北大漠狼烟再起。大一统王朝盛世,还要面临最后一场大型的战争考验。与满清世代联姻、忠心归附的蒙古汗国,出了一位枭雄葛尔丹。他意图称霸西北,与清南北对峙,成为康熙帝的一大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