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瓜还是护瓜?

作者:李如心
font print 人气: 333
【字号】    
   标签: tags:

战国时代,魏国有个大夫叫宋就,他被派到一个小县去担任县令,这小县正好位于魏国与楚国的交界处。

这个地方盛产西瓜,但是,魏国和楚国虽然只有一线之隔,两地西瓜的产量却差很多。魏国的西瓜长得快,而且圆滚滚的西瓜,又香又大又甜;楚国的西瓜却长得又慢又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因为两国人民种西瓜的方式和态度完全不一样。

魏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勤快,他们经常挑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快,而且又甜又香;楚国这边的村民种瓜非常懒惰,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得又慢又不好。

楚国的县令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那么好,本国西瓜长那么差,便责怪自己的人民没有把瓜种好。楚国的村民很生气,他们认为会被县令指责都是魏国人民害的。
“都是他们害的!”

“没错!如果他们不把西瓜种的那么大、那么香甜,我们也不会被骂!”
“我们得想想办法解决这个事!”

楚国村民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商量对策。他们想来想去,怎么想都是对方的错,完全没想到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解决问题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有了!如果我们去破坏他们种的瓜,让他们的瓜枯死,那我们的瓜不就比他们的好了吗?”最后终于有人想出了这个办法。大家鼓掌称好,于是商量着坏瓜计划。

他们最后决定,每天晚上,大家轮流摸到魏国的瓜田,踩他们的瓜,扯他们的藤,破坏瓜田。几天下来,魏国的西瓜每天都有一部分枯死掉了。

魏国村民发现这个情况后,非常生气,聚在一起讨论。

“楚国村民怎么这么恶劣!”

“那我们也在夜里派人过去,破坏他们的瓜田!”

大家正决定这么做时,一位长者认为大家不能在气愤下冲动行事,便说:“我们最好先跟县令报告这件事,向他请示该怎么做吧!”

于是,大家便一起来到了宋就的县衙。宋就听完村民诉说后,便劝导他们说:“为甚我们的心胸要这么狭窄呢?如果大家都是这样你来我往,没完没了的闹下去,只会让怨恨越结越深,最后把事态闹大,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有一个永远解决问题的办法。”宋就把这个锦囊妙计跟村民讲了。村民听了频频点头,很佩服县令的才智。

魏国村民回去后,开始照着县令的妙计做。他们每夜趁着大家都睡着的时候,轮流偷偷摸进楚国的瓜园。然而,他们并不是去毁瓜,而是去帮邻居的西瓜浇水。他们发现,浇水的工作实在比毁瓜的工作轻松很多。

慢慢的楚国的瓜越长越好,楚国村民觉得很奇怪,原本以为自己的土地无法种出好瓜,现在竟出现跟魏国一样又大又圆的西瓜,他们很讶异。

后来他们又发现,自己的瓜田好像每天都有人浇过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之间并没有人去浇水呀!于是,他们派人暗中观察,结果发现为他们西瓜浇水的竟是魏国村民!

楚国村民知道了,又是感动又是惭愧。从此以后,他们也开始很勤奋的照顾西瓜。楚国县令看到楚国的西瓜也开始长得又大又好,他问明白了情况,感到既感谢又高兴,也很惭愧,觉得自己不如魏国县令。

于是,楚国县令把这些情况写下来报告楚王,楚王也同样很受感动,之前自己对魏国敌对的心态,也让他感到惭愧和不安。

结果,楚王准备了重金派人送给魏王,希望与魏国和好,魏王高兴得答应了。从此以后,楚、魏两国开始友好起来。边境的两国村民也如一家亲,两边种的西瓜都同样又大又甜。@*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时广东有个书生魏某,考中进士后授湖广江陵府推官。赴任时,途经圣寿寺,他来到寺门前,见一老僧带十几个僧人相迎。
  • 朝的宋必达,在顺治八年,担任江西宁都知县。此县土地贫瘠,百姓贫穷,清泰、怀德两个乡的百姓大多迁徙。宋必达请求尽免赋税,来休养生息。
  • 上天网开一面,不认同某甲的人竟没有被殃及池鱼;上天同恶必惩,认同某甲的人竟被等同于一丘之貉。大难来临时,人是被赦免还是不被赦免,都看其人自己的选择,上天的心是多么包容啊!”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