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聽話的國王

作者:羅忍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會聽話的國王

會聽話的小孩,才能成為好孩子;會聽話的國王,才能成為好國王。這是古今相通之理。所以,孟子講:「聖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請看下面的一件事:

齊景公非常喜歡捕鳥,專門指派了燭鄒,來替他掌管捕鳥的事情。

有一次,燭鄒不小心,把捕來的鳥,都弄飛了。齊景公很生氣,就叫人去抓燭鄒,要把燭鄒殺掉。

晏子聽說後,便對齊景公說:「燭鄒有三大罪狀,讓我先把他的罪狀舉出來後,再殺他。讓他死得明白些吧!」

齊景公答應說:「行!」

於是,晏子便把燭鄒叫過來,當著齊景公的面,列舉他的罪狀說:

「燭鄒,你是專門負責替我們君王管理捕鳥的,結果,卻讓鳥飛了,這是你的第一大罪狀;你如今又讓我們君王,因為鳥飛掉了這事兒,而去殺人,這是你的第二大罪狀;各地諸侯知道這事後,一定會認為我們君王,把鳥看得比人命還重要,這是你的第三大罪狀!」

晏子列舉完這三條罪狀後,就請齊景公殺掉燭鄒。

齊景公說:「不殺了!我已聽懂了你的話,還是遵從你的本意,把燭鄒放了吧!」

燭鄒退下去後,齊景公恭敬的對晏子說:「先生的一席話,不僅救了燭鄒的命,還教給了我愛民治國之道!」齊景公是一位善於聽話的好國王。他在委任晏嬰為相後,政治清明,社會秩序逐漸穩正,好轉。(事據《晏子春秋》)

持中守正,是聰明人

明代的陳以勤,初入內閣為閣臣時,徐階為內閣首輔,而高拱在內閣裡,也正受到明世宗的重用。朝中官員,各有所附,兩派交相攻擊。

陳以勤保持中立,不涉及任何一派,也不自立一幫。最後,徐階與高拱,都被罷免閣臣,陳以勤卻沒有遭到非難。到高拱再次入閣,又與趙貞吉相攻;閣臣張居正,又從中羅織罪名,陷害雙方。

陳以勤覺得自己與高拱是舊時同僚,與趙貞吉是同鄉,而張居正又是自己推薦來的,思來想去,沒有辦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又擔心自己也將最終為他們所不容。便極力稱病,要求辭職。明世宗便馬上讓他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並下令賞賜陳以勤以皇宮禁臣中可以驅車馬快跑的特權,還任命陳以勤的兒子為編修,在世宗身邊聽令。

兩年以後,高拱被驅出朝廷,他在倉惶離開京城時,深有感觸地說:「陳以勤不偏不倚,持中守正,是個聰明人啊!」(《明史》)

能飲不飲,滴酒不沾

邴原是東漢人,他原本很能喝酒。自從遊學以後,八、九年間,滴酒不沾。一人身背書箱,依靠自己的體力,徒步行走。拜陳留人韓子助、穎川人陳仲弓、汝南人范孟博、涿郡人盧子平等,為師求學。

有一次,臨別時,大家為他餞行。師友們以為邴原不會喝酒,便要他吃飯吃菜。

這時,邴原說:「我原來很能喝酒,只是因為酒能荒廢學業,所以才把酒戒了。今天要與師友道別,又見大家賞臉為我餞行,我應該領情喝酒。」於是便和師友們同坐共飲。邴原的酒量很大,整天都不曾喝醉。但他為了學業,在八、九年間,卻滴酒不沾。這種恆心和毅力,正是建功立業者的根本保證。(《昨非庵日纂》)

陳亮大義忠貞,冒死上書

南宋朝廷,十分軟弱。有一年,南宋與金國,簽定了屈辱妥協的條約。從此,主和派掌握了大權。他們嚴禁太學生上書議論抗金的事。凡是違反命令的,重則殺頭,輕的也要坐牢,流放。

這時候,陳亮已經是太學生了。可他不顧個人安危,還是堅持上書,要求抗戰,反對議和。紀元1188年,陳亮已經45歲。那年,到長江沿岸的前線,調查情況,觀察形勢。他登上了鎮江的多景樓,遙望北方壯麗的風光,想到國土分裂,百姓受盡了苦難,眼睛濕潤了,不由得大聲說:「一定要渡過大江,收復半壁河山,不能猶豫了!」

從建業前線,回到首都臨安以後,陳亮冒著生命的危險,再次給宋孝宗上書,要求他早定大計,北伐金國,恢復中原。

他在上書中,斬釘截鐵地說:「江南不必擔憂,和議不必遵守,金人不必畏懼,主和派的議論不足為憑!」

不料,這份上書,立即在朝廷上下引起了一場風波,等待這位愛國志士的是陰森恐怖的監獄。但陳亮對此,早己置之度外了。

請一讀陳亮的這首《水調歌頭》吧: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
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礡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這首詞的大意是:

時間很久了,從未見南方義師出兵北征。
然而,不要胡說堂堂中國沒有眾英雄。
如今,你獨當一面,深入敵境,笑向刀叢,
終於顯示出我炎黃子孫是何等勇猛。
你身為堂堂漢使,確實值得驕傲豪重,
你心向祖國,有如河水流東,澎湃洶湧;
此行,只不過再次去氈包裡祝賀節日,
總有一天會把敵酋擒來,在藁街示眾。
祖國呵!你堯的京都,舜的國土,禹的疆封,
其中肯定有人永遠不會向敵人屈膝卑躬,
即使是一個、半個,也顯示出我鐵漢錚容。
美好的萬里河山,被敵人弄得臭氣蒸騰。
哪裏去了呵?為祖國獻身的先烈和英靈,
積鬱於胸的浩氣,何時才能磅礡暢通?
不必懷疑,敵人滅亡的命運早已注定,
祖國的復興,如同紅日,一定會照遍長空!

衣著為皇上末節

唐文宗開成二年四月一日,在便殿召見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書(皆官職名)柳公權。

唐文宗舉起袖口對,柳公權說:「我這件衣服已經洗過三次了。」

其他官員都稱讚文宗生活儉樸。
唯獨柳公權不讚一詞。

唐文宗問他:「你為何不說話?」

柳公權回答說:「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首要的是提拔賢能,罷免庸才,接受勸諫,賞罰分明。這樣社會才能繁榮昌盛!至於穿件舊衣服,這只不過一件小事罷了。」

唐文宗覺得柳公權見解深切、獨到,並且直言敢諫,就說:「我知道:你現任中書舍人,不應再兼任諫議大夫。但是因為你有諫臣風度,需要你屈任此職。」

第二天,唐文宗便加任柳公權為諫議大夫,其他職務不變。(《唐書》)

臨危不懼

前秦皇帝統兵號稱百萬,駐紮在淮河淝水一帶,準備攻打東晉。東晉京師一片恐慌。晉武帝拜謝安為征討大都督。他的侄子謝玄,來詢問如何對付苻堅,謝安竟然毫無懼色,對謝玄說 :「我另有打算。」說完就不作聲了。

謝玄不敢再問,便派張玄前來詢問。只見:謝安立即命令部下和親朋好友,驅車來到山中別墅。人到齊時,謝安正在與張玄以別墅為賭注下棋。

平常,謝安棋藝低於張玄。這天,張玄心神不定,眼看將下個平手,最後卻全輸了。謝安轉過頭來,對外甥羊曇說:「我贏的這座別墅給你了。」

謝安又帶領大家遊山玩水,一直玩到深夜,才回到家中。此時謝安才指授將帥,要求各自盡職盡責。

後來,謝玄等人率軍已打敗了苻堅。立即快馬向謝安傳送捷報。這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便扔在床上,臉上沒一點喜色,仍然與客人對弈如故。

客人問他剛才看的是甚麼?謝安慢騰騰地說:「孩子們已經打敗了苻堅。」

下完棋進屋,謝安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過門檻時,把鞋的前掌撞斷了,都沒有發覺。(《智囊》)

文子知人

晉國有個人,名叫文子,他想逃出晉國都城。途中經過一個縣城,跟隨他的人說:「在這個縣城裡,任職的嗇夫,過去是你的好朋友。你現在逃難,為甚麼不在這裡住一宿,以便請嗇夫幫助你,也能等候你後面即將趕來的你的車子?」

文子說:「我先前有權有勢。曾經愛好音樂,嗇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歡各種佩戴之物,嗇夫便送我玉環。他這是加重我的過失的作法呀。他過去用這些手段,向我討好。現在,我在難中,擔心他也會出賣我,而去討好別人。」

文子一行人,沒有在這個縣城停留,並馬上離開了這座縣城。果然不出所料,那嗇夫扣押了文子後面的兩輛車,並獻給了晉國的國君。(《智囊》)

高興得睡不著

有一天,孟子聽說魯國的國君,打算讓孟子的學生樂正子,管理政事,便說:「這真是一件好事,今天晚上,我會快樂得睡不著啊!」

「是因為樂正子很堅強嗎?」公孫丑問。
「不。」孟子回答說。

「他又聰明又有主意嗎?」
「不。」

「他見多識廣嗎?」
「不。」

「那您為甚麼興奮得睡不著呢?」

孟不說:「因為樂正子的最大優點,就是喜歡聽取善言。—個人如果喜歡聽取善言,四面八方的人,都會從千里之外來幫助他;假如他不喜歡聽取善言,那別人會模仿他的話說:『呵呵!我早都知道了!』這呵呵的聲音和冷冰冰的表情,就會把別人嚇跑了。結果,來找他的,都是那些善於溜鬚拍馬的人。和這些溜鬚拍馬人混在一起,要想把國家治理好,才怪呢!」

公孫丑聽了,說:「先生,您告訴了我一個千古有用的真理。今天晚上,我也會睡不著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蜀距離南海,不知有幾千里遠。富僧不能到達,而窮僧卻到達了。人們的立志,反而不如四川郊野的窮僧啊!
  • 有—天,他忽然能念「苕帚」兩字了。和尚因此豁然大悟。後來,他練成了對答如流的口才,成為一位令人敬重的僧人。
  • 這時,外黃縣令的一位門客,家中有個十三歲的孩子,自告奮勇地叫道:「讓我去勸說楚王項羽!」
  • 他曾激昂慷慨地表示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常常自誦一句話,來勉勵自己:「大丈夫應當在天下人憂患之前,而先憂患;應當在天下人享樂之末,而後享樂 。」
  • 孔坦見小孩口齒清爽,談吐不凡,心中暗暗稱奇,就坐了下來。剛坐下不久,九歲的小楊,就端出一盆鮮嫩欲滴的楊梅......
  • 宣德年間,曹鼐,擔任泰和典史。他因為捕捉盜賊,當夜,在驛亭與一個美女相遇。
  • 高宗漸漸明白過來,冷靜下來,然後誠懇的說:「你能如此依法辦事,我就有了可以放心的法官了!」並下令史官:讓他把此事寫入史書。
  • 寇準不明白他為甚麼要說這句話。回到家裏,找出《霍光傳》,仔細閱讀,當讀到「 不學無術」一句,不禁笑了起來。
  • 揚州刺史李崇,覆審此案,產生了懷疑。他秘密指派兩位揚州城裡無人認識的人,偽裝是從外地來揚州,探望牢中的解慶賓。
  • 謝梅莊喟然長歎,說:「今天才知道:精明的僕人有用,而不可用;老實的僕人可用,而實際上沒用;而愚憨的僕人,才真正有用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