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順政權建立之初,崇禎和大臣們就商議如何應對,一是出征,一是南遷,但內閣中沒有一個大臣全力支持。還有一個對策是勤王,即將駐紮在山海關外的吳三桂所轄四五萬最精銳部隊調入關內,協助消滅大順軍。但這一決定意味著明朝要放棄寧遠和山海關外大片土地,因而崇禎和大臣們都推委不決。
等到太原陷落,京師危急時,崇禎帝於1644年三月初四封在北部邊境抗清的吳三桂為平西伯,三月初六,命吳三桂率軍入援京城。吳三桂火速帶兵趕往京城,三月十三日入關,安頓好隨軍的十幾萬百姓後,即趕赴京城,兩天跑了300里路。等到二十日抵達河北豐潤(今唐山)時,知曉京城前一天已經失陷的消息。
而進入北京城的李自成也開始著手招降吳三桂。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派唐通拿著吳三桂父親吳襄的手書和4萬兩銀子前去招降他,吳三桂答應了。
但走到半道,吳三桂聽到父親被拷掠,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的消息,非常憤恨,就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衝冠一怒為紅顏」,遂轉回山海關,破關而入,擊破已在關上的兩萬大順軍。
李自成大怒,四月十三日親自率領十餘萬軍隊,將吳襄押在軍中,東向攻打山海關,同時派別將從一片石(山海關附近)越出關外。留守北京者為牛金星、劉亮與李侔等。
此時,防守錦州的清將艾度禮等從「逃人」口中獲悉:「寧遠一帶,人心震恐,聞風而遁。」三月十六日將這個消息傳達到瀋陽後,滿清政府當即決定「修整軍器,儲糧秣馬,俟四月初大舉進討」。
朝鮮使臣鄭太和四月十四日寫道:「(清使鄭命壽)又曰:『頃日九王聞中國本坐空虛,數日之內,急聚兵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成敗之判,在此一舉。』」
無疑,清朝此時增兵應是得知北京發生的事情,明朝既然已滅亡,滿清決定傾巢出動,與李自成一爭天下。
吳三桂的關鍵一舉,即向大清乞降,引清兵入關,決定了此後的戰事。
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布陣於關內,從北山綿延到海邊,與吳三桂在一片石發生戰鬥。吳三桂軍先與大順軍激烈搏殺,其後清軍突然從吳三桂陣地的右邊發起出擊,李自成軍大亂,主將劉宗敏受傷,李自成急令撤退。清軍追出40里,致使大順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李自成北京稱帝
幾日後,李自成等回到京城,此時僅剩3萬餘人。李自成將獲得的黃金以及宮中庫藏、器皿全都熔化,鑄為餅,每餅千金,約有數萬餅,用騾車運回西安。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后;立妻高氏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禮。當晚,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
第二天,挾持明朝太子、永王和定王向西由山西、河南兩路撤退。大順王朝統治北京總共四十二天。
清軍進北京 李巖被殺
李自成撤離北京後,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命吳三桂不得進入京城,直接追擊李自成軍。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戰,大順軍一度重創清軍,但是五月初二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敗,大將谷可成犧牲。
五月初三,多爾袞進入北京,一個新的朝代開始入主中原。在安撫明朝大臣和百姓的同時,多爾袞派出兩路大軍,一路由多鐸率領南下攻打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南明),一路由阿濟格率領攻打李自成軍。
阿濟格和吳三桂部隊從保德州渡河,突破大順軍的北部防線,經綏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軍渡黃河敗歸西安。
1644年十二月,出擊潼關,大順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達,堅守不戰。
1645年,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棄西安,經鄧州、襄陽入湖北,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而李自成這邊聽信讒言,殺死了軍師李巖等人。
李自成遇難
1645年四月,李自成進入武昌,被清軍擊潰。五月在江西再敗,後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武裝殺死,屍首不知何處。
李自成戰死後,大順軍悲怒交集,立即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團練予以報復性打擊。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其妻高氏為太后,李錦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後投降南明政權。
但民間有一種說法,李自成並未戰死,而是出家為僧。不過,從現有的清朝史料看,李自成確實死於九宮山。
伴隨著李自成的去世,大順政權也走入了歷史。茫茫天意有誰知?大順王朝功敗垂成,令人扼腕嘆息。@* #
責任編輯:謝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