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易學大師京房 捨身取義

作者:艾益民

古風悠悠。(Shirley/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薛廣德自求免職

御史大夫是個重要的職位。漢武帝時代,丞相往往是由御史大夫升任的。它的職責很像近代的紀律檢察首腦:要給皇帝提意見,彈劾不法官吏。如果皇帝平庸,只要不蠻橫,能聽御史大夫的意見,而這位御史大夫,又能盡職盡忠,則朝廷的政事,還是穩健、好辦。

漢元帝的御史大夫貢禹,曾多次提出過重要意見,減少了刑罰七十多條。貢禹死後, 繼任人薛廣德擔任御史大夫,也很盡責,他做的許多好事都流傳下來了。

有一次,漢元帝到甘泉宮郊祭,儀式剛完,就上山去圍獵,君臣樂而忘返。一貫直言諍諫的御史大夫薛廣德很生氣,他說:「誰都曉得,關東地區連年天災,人民流離失所,陛下您呢?倒是歌舞昇平!每天撞那亡秦的鐘聲,聽那鄭、衛的音樂,真讓人傷心!」

漢元帝聽得直發愣。他知道,秦朝早亡了,鐘磬樂器還在,此時正敲著呢。音樂歌舞 ,自古以來都說鄭國和衛國的音樂最動聽,宮裡人人著迷。但是,御史不願聽這種聲音,認為這是靡靡之音、喪亡之音。「說得也太過頭了。」

元帝正想反駁,薛廣德又說:「陛下,過去的就算了。就說今天吧,御林衛隊滿山亂跑。隨從官員也跟著瞎轉。一個個汗流浹背、衣冠不整,像什麼話!天子想作樂,不能一個人,要和天下百姓一起樂。想想那些流浪、乞討、忍飢挨餓的人,就該收場回宮去!」元帝只好怏怏地轉駕返宮了。

到了秋天,元帝去祭宗廟,出了便門就是渭河。面對滔滔波浪,帆檣林立,不免心曠神怡,元帝便想改乘樓船,欣賞沿岸的風光。

薛廣德忽然閃出隊伍,脫下官帽,一把攔住,一定要皇帝從橋上走。

元帝挺客氣,請他戴上帽子。薛廣德嚴肅地說:「陛下如果不從橋上走,我就馬上自刎,讓鮮血灑污縫的車輪,進不得宗廟!」

元帝摸不清頭腦,很不高興。這時,前衛官張猛走到面前,柔聲地說:「陛下,古人說,君王英明,臣子才直率。渭水很急,坐船不平穩,走橋上安全多了。天子哪能隨意冒險呢?薛大夫(薛廣德)一片忠誠,他的話您要聽呀!」元帝這才恍然大悟。

這年秋天,嚴霜來得早,全國的秋糧損失很大,災情嚴重。按照傳統的看法,是朝廷的政治出了問題,上天在警告和懲罰!皇帝和大臣要作反省,向上天謝罪。薛廣德主動承擔罪責,認為自己沒能及時匡正朝廷的失誤,便主動請求免職,得到批准,回老家去了。

有薛廣德這樣嚴以律己的人,皇帝的頭腦也會清醒,朝廷的冤案就少得多了。否則,皇帝糊塗,好人受害,政事也越搞越糟。薛廣德一離去,漢元帝的政令就有些不妙了…

易學大師 京房 捨身取義

正直的大臣薛廣德主動辭職而去,邪佞之徒乘機而上。

中書令石顯和尚書令五鹿充宗(人名)主管朝廷的機要大事,這兩個邪佞之徒最會察言觀色,把漢元帝蒙哄得團團轉,言聽計從。國家的政治逐漸敗壞,天災人禍不斷出現。

這時,有人出來講話了,他就是易學大師、著名的預測家京房!

京房的確是個人才!他拜梁國人焦延壽為師,學習周易,能自成體系。他將八卦和六十四爻的線形變化,跟自然界的種種異象(自然現象、天災、人禍)聯繫起來, 再和國家朝廷的重大人事,聯繫在一起,作出吉凶禍福的預測。他的話經常說中, 相當靈驗。

漢元帝很信服,多次召見他,讓他預卜禍福。他是很得意的。不過,老師焦延壽曾一再預言:「跟我學周易的徒弟不少,將來因而直言殞命的,恐怕只有京房一人而己!」

有一天,京房陪著漢元帝聊天,問道:「陛下,周朝的幽王和厲王,為什麼亡國呢?他們用的人怎樣?」

元帝說:「因為他們很糊塗,用的都是奸邪小人。」

京房又問:「是知道他們奸邪才用?還是以為他們賢明才用?」

「當然以為是賢明才用的呀。」元帝答道。

「那麼,後人怎麼知道皇帝用的人是奸邪?」

「當時的政治腐敗,君主不得好死,歷史事實告訴後人的。」元帝說。

於是,京房進一步地說:「這樣看來,用賢人一定好,用奸人一定亂,是必然之理。 幽王和厲王何以硬不覺悟,偏偏要用奸人攪亂自己的江山?」

元帝也很認真:「亂世的君主,都以為自己的臣子很賢明。假如都那麼明白,歷史上也就沒有亡國之君了。」

京房說:「當年齊桓公和秦二世,聽到幽、厲二君的事,也曾大加嘲笑;可他們自己卻又任用豎刁和趙高之流,搞得天怒人怨,國破身死。為什麼又不吸取幽、厲二王的教訓,自覺地抵制奸人呢?」

元帝正經地答道:「談何容易!只有真正的明君,才能吸取前人的教訓,來指導自己啊。」

這時,京房脫下官帽,跪到地上,誠懇地說:「《春秋》一書,記述二百四十年的天災變異,是為了告誡後代君主的!陛下即位以來,日月幾次陰暗,星辰多次倒行;山崩地震,冬雷夏雪;泉水亂涌,隕石墜落;蝗蟲滿野,瘟疫流行;百姓流離,盜賊遍地;受刑的人街上到處都是。天災人禍樣樣全。陛下覺得今天是太平呢,還是亂世?」

元帝聽得心驚肉跳,說道;「已經亂到頂了,還有什麼可說?」

京房這才切入正題,說道:「當今之時,陛下重用的是誰?」

元帝慢吞吞地答道:「這個嘛,總比幽、厲時代好得多吧?」

京房直搖頭:「古時的某些君主,也是這樣說的。我想後世的人看今天,恐怕也像今天的人看古代呢。」

元帝沉吟良久,問道:「那麼,依你看來,今天的奸邪小人是誰?」

京房微笑了:「聖明天子的心中,當然清楚。」

元帝說:「真不清楚,如若知道,還用他幹嘛?」

京房又嚴肅起來:「陛下心裡最為信任的、一同在幕後商量大事和評論天下是非的人,就正是奸邪了!」京房這是在暗示石顯。

漢元帝也明白:「我知道了。」不過元帝並沒有辭退石顯。

石顯等人十分精明,得知消息,又怕、又恨京房,便向元帝建議,要把他外調到地方去當太守。不久,京房果真被派到魏郡擔任太守,上任才一個多月,就下了監獄 。下獄是另有原因的:老辣的石顯利用機會,馬上告發說京房和別人通謀,誹謗朝政,煽動諸侯。狀紙呈遞上去,最後當然轉到石顯手中。他手腳飛快,馬上將京房送上了刑場。並將其妻子兒女,也充軍邊疆。

京房本是一片忠心,怎麼被老師不幸而言中、反倒送掉了性命呢?有人說:「那是因為朝中有奸臣,皇帝也變得糊塗了啊!」另有人講:「京房正義而博學,古君子之論生死 ,他知之甚詳。那是他自己的選擇!」

【附錄.古人論生死數則】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丘《論語.衛靈公》)

「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丈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
(莊周《莊子》)

(據《資治通鑑》及《通鑑記事本末》)@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常以「出淤泥而不染」來讚揚那些身處惡劣環境而潔身自好的人。乾隆後期的兩江總督岳起就是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在吏治腐敗、官場貪污成風的情況下,依然提倡為官節儉,並能以身作則,為世人樹立了榜樣。
  • 元朝時代的耶律楚材是契丹族,蒙古國大臣。在他侍奉成吉思汗、窩闊台汗兩朝近30年間,屢次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敢於犯顏直諫,置生死於度外。
  • 康熙帝為政治所需,雖然廢掉皇太子,但廢黜之後,難以割斷父子之情。每對諸臣談起,便老淚橫流,涕泣不止。
  • 為什麼唯「趙廣漢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和下屬都明白:趙廣漢一心為公,伸張正義。從內心裡支持他,幫助他!
  • 但馮氏卻知禮達義,勸家翁應心無厚薄,她這實際上是做到了孝翁悌夫了,真可以為後世女子的楷模。
  • 我心中只有一怕:怕正直的史官,在史冊上記下這不忠的行為,使我遺臭萬年!
  • 脫脫是個賢相,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他對君王忠心不二,所以在關鍵時刻能大義滅親。
  • 凡罪狀未明時,無論壞人還是好人,都應按法律程式進行審理,這樣才能使違法亂紀的壞人受到懲罰;使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得到昭雪。
  • 黃霸的可貴之處,在於在明察事實的基礎上「多算」。因此,他處理問題,提出建議,既符合法律,又得人心,皇上很信任他,其他的官吏和老百姓,都很敬愛他。
  • 三個國王聯袂而來,足使明成祖朱棣(1403--1424)喜出望外了。他當初派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國家和自己的威望。現在四方來朝,而且這次身為國王的貴賓也來到了北京,明成祖當然要熱情接待,讓這些國王一瞻上國風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