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皇鏡鑒(6)西域開市

作者:杜若

隋煬帝楊廣(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隋王朝,經過隋文帝二十多年的開皇之治,四海繁庶百姓富足。因為天下一統,西域北荒蠻夷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有進明珠異寶的,有進虎豹犀象的,也有進貢名馬的,也有獻美女樂伎的,不管是饋贈甚麼,都是借人借物表示仰慕大國的心意。所以煬帝登基後,盡享天下富貴繁華。

一日,煬帝收到鎮守西域的邊關大將的奏報,說西域諸國想要和中國互市交易,因煬帝不知互市是否有利,暫時沒有允許。但他後來聽說西域諸國多產奇珍異寶,就想派一名能臣將中國的絲綢綾錦去換西域的珠寶良馬。

煬帝和蕭后談論西域開市之事,為避免權臣楊素出來阻攔,需要外官上疏,暢言開市的種種大利,煬帝才好下旨。

這番話被宮中太監王忠聽見了,沒有公事時,他就潛身出了東華門,去找他的老友裴矩。裴矩擔任吏部侍郎,有心為國朝作番事業,但苦於沒有機會。

他聽到王忠傳來的消息,心中大喜,與老友暢飲閒聊一番後,連夜草擬奏章,準備次日上疏,陳述西域開市的大利。

次日早朝,煬帝臨朝便問:「前日西域守將有文書報稱,西域諸國要與中國開市,愛卿等意下如何?」煬帝話還未說完,班中閃出一員奉表上奏,煬帝一看是吏部侍郎裴矩,遂叫近侍去接奏表。

煬帝展開來看,上面寫道:

「吏部侍郎臣裴矩,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奉表於皇帝陛下:臣聞治理國家以生財為本,抗禦外國以樹德為先。天下四方通商貿易,古今必不會斷絕人情。因此,古代帝王對待外國,討伐叛逆者,以樹國威;懷柔臣服者,以示皇德天威。今日西域諸國,敬畏我大隋國威,年年納款,歲歲來朝,西域諸國臣服大隋已經很久了。今日,西域又想和中國互市交易,這是仰慕隋皇聖明教化,心戀大隋天朝華風。如果拒絕他們的懇求,這是天威足以震懾他們,而聖德不足以安撫邊夷。」

裴矩還說到開市的五大利益:其一,以中國的絲綢錦緞,能換海外奇珠異寶。

其二,互市一開,國朝與西域彼此交利;西域得到實惠,必然心悅意和,情義和,邊關就沒有烽火兵征之憂。

其三,西域安定,則遠國必會翻山跨海而來,國朝不以兵革,就能化成天下,遠播天威。

其四,交通大開,則諸國的山川地理之圖被我朝悉盡掌握,這豈不是遠超秦皇漢武之功嘛。

其五,當今天下繁富,再連接遐荒絕域為一家,此功真是跨三皇、邁五帝,繼而名高後世,萬世流芳。

他希望煬帝能夠乾綱獨斷,主持互市躬身力行。一旦開市,一年所得,其盈利不下百萬,可保四境安如泰山。「倘若陛下猶豫不決,只能是坐失時機,恐怕也是在阻斷天下萬國仰慕我朝的情義,轉而聚眾挑釁,邊關恐有烽火之憂。」

煬帝覽過奏章,心中大悅,說道:「愛卿所陳五利,大有見識,朕見你為國綢繆,其心可嘉。但是惟恐諸國會有詐謀。」裴矩說:「以中國之富強,兵精糧足,雖有詐,也不足為慮。只要能得一位機警慎重之人專主其事即可。」

煬帝說:「此事責重任大,非愛卿不可。」遂即任命裴矩全權主掌西域開市一事,和諸國進行貿易時,也務必宣揚隋皇教化。

張掖鼓樓(Zhangzhugang/維基百科)

但兵部尚書段文振當堂力諫,想勸阻煬帝不要開市,用中國的絲綢買些西域的珠寶,既不能當衣遮體,又不能充飢果腹,實為無用。再者張掖乃是邊防重鎮,一旦開市,必會將胡人引入境內,倘若有變,將來真是為禍不小。一旦開通互市,他是賓我是主,迎來送往,都需要驛站供給。西域或朝貢或行商,絡繹不絕於驛道,郡縣百姓都要承擔供給,疲於賦稅徭役,時日長久必會動搖國本。

但是煬帝拒諫飾非,並下令如有再進諫之人當斬無赦。段文振長歎一口氣,說道:「皇上不聽老臣之言,如此不過十年,這大好的江山就要瓦解一空了。」說罷怏怏地下朝去了。

西域開市,確實促進中原和西域的文化經濟交往,但其弊也不容小覷。利源一開,西域各國都帶著寶貨到張掖來交易,彼此互換,換了又來,來了又去,熙熙攘攘不絕於道。只可憐外國商人經過郡縣,迎來送往,無片刻寧息。小民疲敝,倉廩空虛。真真應了兵部尚書的話,大好的江山眼看就要瓦解一空。(待續)@*#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步虛大師:隋朝大將,歷見隋末腐敗亂世,出家避難到天台山中。步虛大師傳,為清光緒三十年正月初七靜涵居士請得于北京西山碧云寺。預言對近代歷史講的由為詳細,而明智者不難看出,最后一段才是步虛大師真正要表達的,确又顯出不敢明言之隱懮。前面大段內容看上去是在預言歷史,實則為最后的一段作墊而已。古今所有其他預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 隋朝時期瓷器工藝得到繼續的發展,瓷窯也在全國廣泛分佈。
  • 過了涼州,就是張掖,也叫甘州,西北有一句俗話說,金張掖,銀武威,表示張掖是很富的。但是,在今天的張掖,己夠不上拿金字來形容了!所以有人叫現在的張掖為土張掖。
  • 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西南部、古絲綢之路上的大佛寺,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最初稱「迦葉如來寺」。因寺內大佛殿內供奉身長約35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像,是故又稱「臥佛寺」。
  • 隨朝,一個輝煌而又短暫的朝代,短短三十幾年,對外降突厥、侵林邑、馴契丹、收琉球;國內則是遷都,修建大運河⋯⋯煌煌大隋,在正值鼎盛時卻突然崩塌,兩世而終。留下多少嘆惋?
  • 從公元600年起,自南北朝以後中斷了百餘年的中日兩國官方交往重新恢復,這一年,日本向中國派出了第一批遣隋使。至614年的十五年間,中日雙方使節往來共五次,應該是相當頻繁的。彼時,正是中國的隋朝。
  • 回首歷史,這個國祚只有38年的短暫王朝,曾經如耀眼流星劃過天際,也曾盛名四海,活躍在歷史的舞台。它以摯情演繹王朝悲歡離合,又以燦爛演繹天朝文明,更以渾雄演繹天命的風雲板蕩,為後世留下不朽的明鏡寶鑒,誡寓古今。
  • 自古以來,應承天命的帝王,不管後世如何評說,他們作為監護天下子民的天子,出生時是與尋常百姓有所不同。隋文帝楊堅出生時也有紫氣充庭,偶有一個尼僧看見異象非常驚訝...
  • 晉王楊廣統領50萬大軍伐陳一統天下,不收受南朝任何府庫之物,悉數封存運送京城,又廣求前朝典章,散佚經典古本字畫藝術經典,全部保存在觀文殿。此舉為他贏得賢王的美譽,因此朝野上下對他寄予厚望。
  • 自從晉家勢微,偏安江左,中原地方就被胡人割據了三百年,前後歷經四五朝帝王,都是南北分治。誰也沒有料到,楊堅次子楊廣允文允武,平定陳國,一統天下。隋文帝想到這件大事,很為自己的皇兒高興。今日天下太平了,君臣也都步入老邁,還能有機會趁著滿園的奇花共享君臣之樂,文帝心裏自然非常欣慰。
評論